课题组
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速,农业产业链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青海农村边远地区产业化水平低,对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制约了金融投入的扩大,从而又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低水平循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增强农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加大金融投入形成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能。本文对其进行了专项调查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2)-0043-04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农业产业链既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产业链投融资渠道是促进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拟以青海省为例,分析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一、农业产业链金融的理论探讨
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是由一系列公司和团体所组成的有序链条。在农产品市场不断由区域化向全国化甚至国际化发展中,农业竞争表现为产业链条和运作体系的整体竞争,依托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现有关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工业产业链融资的经验借鉴方面,以龙头企业为先导的农业产业链通常以三种模式构建:结盟与直控相结合模式、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结合模式、业态扩展与转移模式。实际上,由于我们尚未完成现代农业转型,直接将工商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复制到农业领域条件尚不成熟。农业产业链成员间关系不稳定,难以形成各节点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制约了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益。此外,由于农民的组织化多集中在生产领域,销售领域较少,在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农业产业链的运行稳定性。因此,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产业链信贷业务必须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农业产业链的特征,通过业务创新,既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金融需求,也合乎金融机构自身对“三性”的要求。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链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园区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园区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是以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农业产业集群为对象,利用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服务中介以及专业协会间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关系,满足农业产业链资金循环需求的金融服务。该模式主要依靠产业集群内农业经营主体间在信息、资源、技术、销售渠道上的相互依存来缓解农业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收益。
以海东市互助县农业示范园区为例。互助县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全省目前唯一的一家“双国家级”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为56万亩,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了“二轴三区五带五园”新格局。核心区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50万亩,形成了五个优势制繁种产业带,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牧业休闲观光园、农畜产品仓储交易配送园和菜篮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园区成立以来,互助县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全区为依托,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户种植贷款、基础设施贷款等累计36.14亿元。
(二)政府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政府主导型产业链融资是指政府从地方发展战略出发,投资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鼓励农户组织化和规模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基地发展衍生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并与金融机构合作对产业链条进行融资的模式。这一过程中政府不但发挥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还在产业链融资中扮演了穿针引线的角色。一方面运用平台融资,建设产业基地;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担保,促进农户和企业融资。
以海西州诺木洪枸杞产业带为例。2010年以来,海西州政府先后投资24.18亿元建设了诺木洪枸杞产业带,诺木洪农场枸杞种植面积正在按照现代产业园区10万亩规划目标扩大;产值也在四年时间翻了一番多,向着年产值20亿元目标稳步攀升;生产经营加快向“全国最大绿色枸杞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全省最大优质枸杞精深加工基地”、“全省最大枸杞集散与贸易基地”三大基地迈进,使园区成为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在种植产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带动了枸杞加工、物流运输、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了种植户以及群众采摘创收致富银行通过抵押担保向龙头企业融资、通过融资平台向产业基地融资、通过风险基金担保向农户融资,而政府主要起到引导、补贴和提供服务等中介功能。自建设以来,累计完成融资43.61亿元,其中直接融资31.14亿元,间接融资12.47亿元。
(三)核心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
核心企业主导型产业链融资主要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生产协议,依据规定标准生产供给初级农产品,企业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加工农产品。金融机构开展的该类产业链融资就是针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之间存在的资金、劳动力、产品循环提供信贷服务。
以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青海省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子公司,由青海互助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民和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湟中威思顿精淀粉有限公司、都兰威思顿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三江薯业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威思顿粉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并组建而成,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西北最大的、产品最全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年生产马铃薯精淀粉2万吨、马铃薯全粉1.2万吨、变性淀粉1万吨、粉丝系列产品1200吨、粉皮系列产品300吨。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省稳产、高产、经济价值高的优势作物,建立了一批以乡镇、县整建制推进的高产示范田。2013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43.4万亩,仅次于小麦、油料,为第三大作物。辖区各金融机构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以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从而解决种植大户和农户的资金需求。2010年以来,累计发放土豆收购信贷资金9.14亿元,为调整种植业结构,有效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