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赛玉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开始注重本国文化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我们要更加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只有适合广大民众的文化,即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好文化。该文中笔者选择了社区音乐文化,从人民的生活中去探究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 审美价值取向 中西文化 多元文化环境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基本现状
目前,国家提倡文化普及基层民众,在社区和农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通过创办一些适宜民众的音乐活动,带动社区民众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会感染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此外,重要的是确定什么是适合广大民众的音乐文化。文化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可见音乐文化取自生活,我们不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美的耳朵,更重要的是一颗美的心灵。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的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存在盲区。尽管我国的音乐文化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史,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文化没有真正普及民众,而那些著名的音乐文化只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奢侈品,对于老百姓而言,只不过是望尘莫及,甚至由于不是同一个欣赏水平,产生了文化上的“隔阂”。尽管国家推广社区音乐文化,但是上传下达的这种工作难免存在纰漏,很多基层民众根本不了解这一活动。再者广大民众的认知水平各有差异,在价值取向方面也是形形色色的,我们既要尊重这种差异,还要发挥音乐凝聚人心的作用,可谓是需要大费周章。
音乐是不分国界和年龄的,只有符合大家内心深处的需求,才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可以感染人们的日常行为,给疲劳的人以动力,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上的失败者,让他们在音乐中寻找到可以包容自己的栖身之地,笔者更愿意说音乐是一个个故事的升华,在追求音乐的时候,更多是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港湾,这个港湾不需要太大,只是可以让自己的疲惫的身心稍微得到宁静。
二、我国目前社区音乐文化审美的基本取向
当今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人们审美价值也在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改变。审美价值取向具有流动性,它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审美价值观,我们不能做出最终的抉择,所做的选择也不过是暂时的,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趋势。
(一)世俗化与光晕的消失
在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以至于错过了文艺复兴的良好时机,文艺复兴体现出反基督教,呈现出人性的光辉,将美与神圣区别开来。更多的把解救灵魂的钥匙交给了人类自己,这是思想上的重大突破。通俗言之,趋向世俗化。那么音乐的发展也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音乐是由我们人类创造的,那么它也是被用来服务于广大的人类的。我们更加要重视现世的幸福,与其为了未来不可知的事情,惶惶而不可终日,倒不如抓住现世的幸福。西方对人类的探索,逐步把人类引上了生命之路,开启新的生命之旅。
(二)平面化与意义的幻化
平面化与意义的幻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拒绝隐喻”,二是追求“拟像化”。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比如一首治疗失恋的情歌,尽管不适合一些中学生去听,但是只要这首歌曲符合他们的心境,就是他们的最爱。对于年纪比较大的一些爷爷奶奶,他们比较喜欢京剧,年轻人主要青睐于流行音乐,他们在这方面就会产生隔阂,这就是审美价值取向中的“平面化”特点。
在我国开展了许多模仿秀,或许模仿秀比真人秀更加具有幽默感,这也是许多人追求“模仿秀”原因之一。有些时候民众不会去计较事情的真与伪,相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只要满足了他们这些基本要求就已经足够了。
(三)新奇化与感觉的漂泊
时代呼唤创新,在音乐上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循规蹈矩的音乐创作与表演,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更加追求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尤其是对社区这种小集体的活动,他们渴望新奇却很难欣赏到不一样的音乐。音乐更多的是给予人们一种情感的转变,在每一首歌中,我们可以听到歌者的故事,在歌者的故事中,我们努力为自己找寻一个个的契合点。
(四)娱乐化与失重的轻松
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很多人把音乐当做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在工作繁忙之余能够从音乐中找寻娱乐,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传统社会中,音乐还承担着教化的功能,追根朔源是政治、宗教的工具。但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对音乐保持一种反思与批判的态度是必要的,否则,我们在放松肉体的同时将放逐灵魂。
(五)生活化与无边的审美
人们在选择美的事物的时候往往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起来,其实生活处处有美,重点是你如何去判断这些事物以及你选择的角度是什么。美没有具体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生活中没有美与丑之分,每个人都有享受美的权利,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并且给予他们以支持,让他们把美传递给更多的追求美的人。
三、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多元化,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音乐给这个大家庭营造了一种融洽氛围。不得不说,音乐早已深深嵌入每个人的生活中。
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民众的爱戴。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要求,紧接着征求民众的意见,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群众的工作,每个社区的居民年龄、兴趣爱好、职业各不同,那么他们对音乐的倾向性也就不同,我们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对于个别,也要给予关怀,重点是发挥音乐文化主要功效——凝聚人心,构建和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传华.通俗音乐美学探析——兼谈通俗音乐发展趋势[J].中国音乐学,2001,(02).
[2]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J].中国音乐学,2002,(04).
[3]汤亚丁.西方城市音乐人类学理论概述[J].音乐艺术,2003,(02).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5]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