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明,杨静茹,李丽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关,有“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之说。但是不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阻皆能致瘀,故“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可温通经络、祛瘀除湿逐寒、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等。分为针刺、电针、针刀等疗法。
潘宾等[1]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取穴:风池、风府、供血、大椎和天柱。每日针刺治疗1次,留针30min,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20mg,3次/d,10d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6.5%。
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质料制成的粗细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火针具有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节脏腑功能,从而使经络通达,气血畅行的作用,又称“温通刺法”[2]。徐泽君[3]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54 例,采用火针疗法;主穴:百会、大椎、C3~C7颈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加减:头痛加神庭,率谷;恶心加内关,足三里;耳鸣加听宫;眼花、复视加攒竹。隔日1次,5次1个疗程。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毫针刺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1.0%。
刺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点刺穴位,使穴位出血的治疗方法。刺血疗法能活血祛瘀,通督利脑,显著改善脑部供血。胡晓斌等[4]对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取百会、大椎、头维三穴点刺放血治疗,每2~3d治疗1次,连续治疗7次,总有效率为93.75%。
电针连续刺激能使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缓慢释放BK、Ach、5-HT等化学物质,还可解除颈部肌肉、关节及韧带的紧张,消除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的压迫与刺激,调节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缓解椎-基底动脉血供,电针刺激具有双向调节效应。穆善升等[5]对72例患者取双侧风池穴、病变颈椎节段及其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每次3对夹脊穴,电针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穴位注射是利用注射针具将药液注入穴位的方法,针体刺入穴位提插得气,具有针刺的作用,同时还有药物的作用,药液吸收需要一定时间,类似于留针,能产生得气感应[6]。张兴云[7]:穴位注射取天柱、C2~C3、C5~C6两侧夹脊穴和风池、C3~C4、C6~C7两侧夹脊穴两组,用5mL注射器和5号针头,抽取胞二磷胆碱 1.5mL、维脑路通 1.5mL、维生素 B12 注射液1mL,每穴刺入 0.5~1.0 寸,得气并回抽无血后每穴推注0.5~1mL药液,两组穴位交替注射,每天1次。推拿:先用滚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用弹拨法弹拨颈部肌肉,重点在肌肉起止点、疼痛点;拿肩井按揉颈肩背部腧穴;最后在头部施以扫散法,拿五经并点按百会、太阳、头维、角孙等穴。本组50例中,痊愈31例,显效14例,好转5例。
针刀能松解软组织,解除粘连挛缩及局部异常高应力,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代谢,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消除颈部肌肉紧张,恢复颈脊柱的生物力学平衡,解除对交感神经、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有效改善脑部供血。另外,针刀切割“损伤”,愈合中形成许多新的毛细血管网,增加了局部供血面积。对体内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具有调整效应,恢复人体生理平衡。王海东等[8]分针刀组80例: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每周1次,连续治疗3次。针刺组80例:取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风池;用毫针刺,留针30min,每周2次,1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针刀组在疗效及改善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杨才德等分A组43例,B组44例,A组取穴:主穴:颈夹脊穴、百会、风池、肩贞等,配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丰隆等,常规针刺,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休息1d,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B组在枢椎棘突上外侧骨缘定点,局部麻醉,行针刀松解术,3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5d。两组治愈率比较,针刀组优于针灸组。
耳穴综合疗法通过按摩、放血、压穴的方法,刺激耳部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调节神经平衡来治疗本病。张红等[10]应用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例,与30例采用传统针刺疗法的患者作对照观察,治疗组:耳穴按摩;点刺耳尖、耳轮放血。耳穴压籽:取王不留行穴,贴压晕区、枕、神门、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颈椎相应敏感区、耳背颈椎三角、肾、脾。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
灸法能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回阳救逆,艾热刺激,极易激发经气感传,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陈日新[11]等选择4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热敏灸感组和无热敏灸感组,采用神庭、大椎双点温和灸,每次治疗50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d。热敏灸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无热敏灸感组。
推拿手法能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纠正椎节失稳、小关节紊乱等,对因颈部软组织痉挛或无菌性炎症等所致病症更有效。崔树青等[12]采用卧位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对照组采用枕颌带电脑间歇牵引法治疗55例,卧位整复手法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沈明球等[13]分治疗组38例,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隔天1次,治疗7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治疗前后及2月随访,采用VAS、DHI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张跃林将1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4例,采用颈项旋扳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7d为1疗程。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7d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复查并进行比较,p<0.01。张秋实等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定位旋扳”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综合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向虎等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治疗时间为2周。对照组予盐酸倍他司丁注射液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53%。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发病机制上,有骨性压迫学说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并得到公认,随后有颈椎失稳学说,逐渐得到同仁们的认可,同时还有体液学说、血液动力学说等,这为本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本病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不管哪种学说,都试图找到本病的确切发生机制。其发病可能与颈椎退变、慢性积累性损伤或急性损伤有关。上述因素刺激、压迫椎动脉或交感神经,最终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然疗法,疗效确切。针灸取穴多以颈夹脊和督脉穴位为主,夹脊穴深层是脊神经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椎旁交感神经干,故其针灸效应与植物神经的调节有关;督脉司一身之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取穴方法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推拿治疗可松解颈项部软组织,松则减轻或消除肌肉、筋膜对颈部血管及神经的刺激或压迫,调整血流,加速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排泄,同时可调整颈椎管、神经根管容积,调整颈椎曲度,重建颈椎动、静力平衡,改善脑部供血。
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可以看出,针灸、推拿手法有效或速效,不能从机理上做出客观解释,有效性的分析仅为推测,对推拿手法的安全性提出质疑。疗效评定多以患者主观症状改变为标准,缺少量化标准化的客观指标。阐明确切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1] 潘宾,潘喻珍,邵俊,等.颈项针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2,24(7):76.
[2] 沈甜,张彩荣,李忠仁.火针的临床应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21.
[3] 徐泽君.火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外医疗,2012,32(3):138.
[4] 胡晓斌.鄢燕.刺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河南中医,2012,32(7):900.
[5] 穆善升,于洋.风池穴加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36~37.
[6] 胡艳明,李晓华,王天仪.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中):80~81.
[7] 张兴云.穴位注射加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湖南中医药,2012,28(1):33.
[8] 王海东,李伟青.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194.
[9] 杨才德,鱼灵会,于灵芝,等.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4,9(1):89~91.
[10] 张红,钱拉拉,李敏燕,等.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8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3):204~205.
[11] 陈日新,陈明人,黄建华.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灸感与灸效关系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11,42(337):48~49.
[12] 崔树青,李凤莲.卧位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2):168.
[13] 沈明球,王新军,木合塔尔.阿尤甫,等.整颈三步九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