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模式或将引领我国养猪业创新之路

2015-03-20 17:11:54本刊编辑部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4期
关键词:养猪猪场兽医

本刊编辑部

托管模式或将引领我国养猪业创新之路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随着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提高,问题也凸现出来。面对日益扩大的养殖场,生意越做越大的“土猪倌”们也想带领猪场走向一条高质、高量、高速的科学发展之路,可要在短时期内从“土”变“洋”没那么简单。规模化养殖需要一整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因而,急需探索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方式,推动规模化生猪养殖由量到质的飞跃,进而实现畜牧业向现代化的转型升级。托管猪场的出现让处于转型焦虑期的从业者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托管=为猪场安排专业“保姆”

托管是一种成熟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输出形式,是行业发展至一定程度后的体现。“托管农业”其实已非常普遍,特别是在种植行业,早已摸索出成熟的套路:由农业机械化服务队提供耕、插、治、收一条龙服务。而在养殖行业,在市场的强烈需求下,猪场托管的模式正悄然兴起。

托管模式在规模化生猪养殖业上的做法是:托管企业选择合适的托管猪场后,双方订立合同,约定双方的经济目标;通过前者具备的现代管理理论,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人才等资源,采用统一的模块化精细管理方式,对猪场实行程序化管理和绩效考核,从而实现猪场生产和管理水平提升。具体而言,猪场托管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技术托管,即托管公司和猪场建立技术上的合作,定期到猪场对兽医、技术员进行培训;还有一种是育种托管,猪场把育种业务全部托管给托管公司,然后托管公司负责进行育种培训,同时进行猪场管理及列出分析报告;动保托管针对的是猪场的保健、疫苗和兽医用药,主要是兽药公司提供的一种技术服务;营养服务是指针对猪场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营养解决方案,对猪场的饲料和原料进行品质控制和检测等相关服务。

二是运营托管,有很多搞投资的老板,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养猪,无法进行养殖场运营等较占用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因此猪场老板将猪场、饲料场等全部进行托管,老板只负责财务,其他运营都交给托管公司。

三是资本层面的托管,相当于资产承包,猪场老板对托管公司承包的资产做一个评估,评估之后,以资产的15%或更多托管给托管公司,在托管期间猪场属于托管公司,所以被托管人对管理好公司有积极性。

“说白了,就是为猪场安排个专业的‘保姆’。”安徽省合肥市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吴义师说。作为安徽省内较早专职提供猪场托管服务的运营商,吴义师在猪场托管服务方面比较有发言权。在吴义师看来,规模化生猪养殖需要一整套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证,而把托管模式引入养殖业中,通过对规模化生猪养殖过程中资本、技术、人才的优化配置,有效激发生猪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生猪养殖效益的最大化,真正完成生猪养殖产业从“散户式家庭饲养”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彻底蜕变。

从国外发达生猪养殖产业和我国生猪养殖现状看,猪场托管模式或将引领我国养猪业创新之路,它使猪场老板从繁琐的养殖环节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统筹猪场发展战略层面的问题,进而推进猪场向更高的层面发展。

哪类企业适合从事托管业务?

虽然猪场托管模式前景广阔,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走这条路,那么,哪些企业最适合从事猪场托管的业务呢?

一是具备至少十年以上的定位为规模化养猪的企业。这类企业适合进行猪场托管业务的拓展,但这种类型的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企业的老板或者管理者虽然养猪十多年,但在养猪管理模式和行业趋势的把握上缺乏整理和归纳,如果这种养猪企业梳理多年的养猪经验并和国际趋势接轨,在人才队伍上进行创新,那么猪场托管是可以尝试的。

二是多年从事饲料生产的集团企业。养猪生产成本中将近70%的成本来自饲料,因此饲料企业具备托管的优势。但饲料公司唯一的不足是,多年来一直是工业生产思维,如果想从事猪场托管,需要重新建立农业生产思维的“基因”。

三是多年从事兽药生产的大型药企。该类型的企业通过对猪场环境、营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猪场做好疾病防控,同时为猪场提供动保方案和相应的兽医治疗,解决猪病问题,达到从兽医角度提高猪场整体生产水平的目的。

四是具备十多年养猪经验的创业群体。在养猪公司工作多年,但如果想出来创业,重新建设猪场创业,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那么第三方的猪场托管公司最为适合这些人创业。以前是服务一家猪场,而如今是需要把经验复制到更多猪场,而且这种类型的创业属于轻资产创业,起步相对快一些。

我国猪场托管模式的探索

和谐阳光—国内首家从事收费的技术服务公司

北京和谐阳光农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前身是阳光动保,是国内最早从事收费的技术服务公司。和谐阳光公司的管理服务已发展到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拥有业界顶级专家20多人,优秀一线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还有长期巡视于全国的核心综合团队10多人。

和谐阳光药费承包模式始于2007年,以前1头猪一般收80元钱左右的药费,现在通过各种有效管理降低到75元左右,甚至有的降到每头60多元,视猪场具体情况而定。2011年开始运营全托管模式(猪场老板配财务、统计、门岗、销售,其他的人都是和谐阳光公司来招聘和管理,经营权和管理权完全剥离,猪群营养、兽药、疫苗等交由和谐阳光公司全权管理)。

和谐阳光作为养猪行业第三产业的专业技术及管理服务型公司,经探索创立的“阳光模式”是我国兽医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创新,这种模式的运行得到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内首家托管企业

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为规模猪场提供委托生产管理,通过派驻场长和技术骨干进场执行技术方案和绩效考核,通过完善报表系统和定期免疫监测,实现猪场疾病控制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合肥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为猪场托管组建了3个层级的专业团队,分别为猪场执行团队、技术总监团队和技术专家团队。猪场执行团队主要由生产场长、繁殖副场长和兽医防疫员等组成,一般来说,600头母猪场配置3~4人,1 200头以上母猪场配置5~6人。按出栏猪收取每头25元的管理费,全年出栏猪超过签约指标(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猪18头)时,每头提取160元的奖励,如果完不成指标,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将按差额每头猪160元补偿给猪场老板。例如,如果托管1万头母猪,每年上市18万头育肥猪,则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收取450万元管理费。

德林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其在养猪行业20余年沉淀的优势,整合科研院校资源,组建了兽医、营养、繁育和管理等专家团队,通过派驻场长、副场长和技术员等职业执行团队,抓好养猪生产流程中防疫、配种与饲养等关键环节控制,以管理为主线、团队为基础、检查为手段、绩效为工具,配合完善的报表体系和定期抗体检测与饲料质检,实现猪场生产岗位操作程序化,疫苗免疫和技术方案科学化,报表管理数字化,生产指标考核绩效化,生产会议周期化,人员培训制度化,从而实现猪场管理精细化。

武汉中博—多样化托管方案的践行者

从2013年开始,武汉中博公司根据规模猪场老板对托管方的要求,实行不同类型托管方案,有的只进行兽医技术托管,有的进行生产指标托管,有的进行猪场经济效益托管。

一般情况下,进行兽医托管猪场只派1名技术场长(兽医技术场长)。实行生产指标托管规模猪场,凡基础母猪存栏600头以内的,选派驻场人员2人:1名技术场长(主管兽医),1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凡基础母猪存栏600~800头的规模猪场,选派驻场人员3人;规模猪场技术托管:选派驻场人员5个人或以上,包括1名技术场长,2名配种技术人员,1名产仔舍车间主任,1名保育舍车间主任。

通过1年半时间的努力,武汉中博托管10个猪场,基础母猪10 000头左右,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0个规模猪场的流行性疫病均得到有效控制,初步摸索了冬春季节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基本形成了不同规模猪场预防、控制、扑灭口蹄疫、初生仔猪流行性腹泻、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具体操作办法;初步形成了不同设施条件下规模猪场的生产标准,猪场不同类型猪群操作规程,有效地提高了托管猪场的生产指标。到2013年末统计,有4个托管猪场每头母猪提供出栏猪数由2012年的14头增加到16头,还有1个猪场达到了17.5头。

除了上述典型模式外,安徽合肥丰华、正大集团等,都推出并践行规模猪场托管。具体操作方法为:托管双方通过订立合同约定权责,由猪场所有人提供资金维护猪场运营,由提供托管服务的企业承接猪场的选址、设计、设备加工及安装、种猪选育、营养设计、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疾病防治、动物健康及疫病检测、防疫程序设计、选种、猪场管理及成本核算等。

猪场托管的未来

契约是托管模式的核心价值

“从2010年7月我们开始思索托管这种养猪服务模式,一年后分别在安徽青阳、宿州、六安和淮南四地尝试。开始时给猪场提供免费服务,但我们意识到,免费即免责,这对我们来讲,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而对猪场而言,这种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没有可信度的。”吴义师说,“于是,我们做出战略调整,以新华种猪公司为例,我们的利润来源是5 400头育肥猪的135 000元管理费和96 000元的超额奖励。我们不担心‘辞退’问题的出现。我认为,养猪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是未来养好猪的基本要求。”

“项目开始实施时,我们把托管定义为服务,后来认为是管理,如今我们的定义是契约。”吴义师进一步阐述“托管模式”的核心价值。契约,将受托企业和托管猪场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体现守信精神,是托管模式得以实施的关键,也是最吸引猪场主的核心所在。

从实质上来说,猪场托管就是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期限内,猪场将自己的法人财产权部分让渡给受托人。猪场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属的前提下,托管公司直接行使经营管理权。

托管模式也要标准化,专业、专注才能做好

目前,国内的托管模式都是比较初级的,很少有托管公司按照生产成绩的提高作为双方约定和猪场签约,托管者与被托管者没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仅仅是卖料或者卖药,卖药的替猪场节省药费,卖料的给猪场解决了短期的资金短缺,没有太多亮点。养猪业需要的是专业的服务型托管公司,而不是营销型托管公司。现在有一些企业,打造“猪场托管”的理念,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销售产品。销售产品本身是没问题的,猪场托管过程中,也需要好的产品体现技术服务模式,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关键是猪场需求的是整体的生产效益,而非单一产品带来的价值。所以,未来的猪场托管模式需要专业化,专注才能做好,未来的模式将是生产企业做好产品,猪场托管公司做好技术服务,猪场做好生产,三者结合在一起才可以。

猪场托管要健康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第一,托管模式需要标准化。托管模式标准化是托管模式最为核心的技术,然而中国养殖现状却是随着地域不同养殖现状也不一样,因此在技术标准化方面面临难题,而且技术标准化程度不够也制约了托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在猪场还面临着招人难的窘迫难题;第二,整个行业的契约精神需要更为成熟。社会上普遍缺失的契约精神会严重制约养猪行业的发展,如果猪场老板把自己的猪场托管给了托管公司,这其中建立的信任成本肯定很高,而且如果完全按照托管公司制定的管理模式实施,也势必付出更高的沟通成本。第三,猪场托管的人才队伍需要壮大。猪场托管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生的行业,还处于理念启蒙阶段,人才的缺失会严重制约这个新生行业的发展。

后记:

现阶段,猪场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利润越来越薄,想提高效益,就必须从管理和生产上寻求创新。托管模式的出现是养猪产业成熟的标志,产业成熟意味着上下游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深度合作关系。就像其他行业一样,整个产业链精细化分工且保持紧密合作是大趋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托管模式或将引领我国养猪业创新之路。然而,猪场托管作为业界的新兴事物,其发展壮大必然会经历一段坎坷路,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怎样完善现有的各种模式,让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业内人士共同探索发掘。□

猜你喜欢
养猪猪场兽医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养猪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