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及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2015-03-20 17:11:54王济民
河南畜牧兽医 2015年24期
关键词:畜产品养殖业畜牧业

王济民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北京 100000)

国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及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

王济民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北京100000)

1 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及做法

1.1国外畜禽养殖业的四种发展模式

国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业,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二是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业,以荷兰、德国和法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为代表;三是集约化经营畜禽养殖业,以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为代表;四是现代草原畜牧业模式,以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乌拉圭等为代表。

1.1.1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业

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业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为主要特征的养殖业类型,资本和技术投入密集,产出效率高。

美国和加拿大土地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以大规模工厂化畜禽养殖业为主。2007年美国超过1 000头规模的奶牛场占全部奶牛场的36.4%。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公司+农户”的合同模式,通过核心企业(如大型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或合作社)带动,与大批农场建立稳定的供销合同关系,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1.1.2适度规模经营畜禽养殖业

适度规模经营主要是指规模适度、农牧结合、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产业模式,其典型代表主要有荷兰、德国和法国等。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劳动力资源紧缺,地理气候比较适合畜禽养殖业发展,倡导适度规模、农牧结合养殖,规定畜禽粪便输入田地和草地;对于过剩粪肥,制定粪肥运输补贴计划,生产加工成颗粒肥料。荷兰奶牛存栏规模主要以50~100头为主,生猪以700头为主,蛋鸡以30 000只为主。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为主。欧盟主要奶业生产国90%以上的奶农都是各类奶业合作社的成员。

1.1.3集约化经营畜禽养殖业

集约化经营畜禽养殖业主要是指针对土地资源稀缺,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畜禽养殖业发展类型,日本、韩国及我国的台湾地区最为典型。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经济和科技水平较高,养殖业资源相对贫乏,以家庭农场饲养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以“农户+农协+企业”为主。以日本为例,协会可以在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面,对生产经营进行指导,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

1.1.4现代草原畜牧业模式

现代草原畜牧业模式,主要是指以天然草地或人工草场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资源、生产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类型。以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乌拉圭等为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适宜养牛、养羊等草原畜牧业发展。

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协会服务较为完善,如澳大利亚肉类畜牧协会、全国羊毛协会、羊毛销售经纪人协会等。

1.2国外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做法

1.2.1大力推进规模化、工厂化饲养

2008年美国规模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占全国总数的23.2%,饲养着全国75%的奶牛;年出栏2 000头以上的猪场占全国的11.8%,出栏量占全国的85%。1974年美国有奶牛场和养猪场约40万个和47万个,2008年已减少到6.7万个和7.3万个,而牛奶和猪肉产量却大幅增加。

1.2.2不断优化畜禽产品结构

发达国家的奶类产品比例近年来虽呈下降趋势,但其仍占绝对优势地位,蛋类比重均在1%~3%的水平,相对于奶类产品和肉类产品而言其比重极小。在肉类中,牛羊肉比例普遍下降,禽肉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且速度较快。

1.2.3强化产品质量安全

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以美国乳制品为例,已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运输、贮存等环节在内的全程控制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荷兰、德国等通过对养殖、饲料、屠宰、包装、运输等涉及畜产品安全的各个环节的全面控制,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1.2.4对生产者实行补贴制度

欧盟国家对畜牧业采取直接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奶牛和肉牛上,丹麦每头奶牛或小母牛补贴200欧元,对肉牛补贴150~300欧元,肉牛屠宰补贴50~80欧元,其他动物屠宰补贴39欧元。

澳大利亚政府采取直接价格补贴和间接价格补贴两种形式,实施畜产品补贴,直接价格补贴率一般为2%~6%;间接价格补贴率一般为4%~30%,通过向消费者征税(如2000年7月1日实施的GST,即消费税)建立产业基金来补贴出口商。

1.2.5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科技进步

畜牧业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发展畜牧业的强大动力。目前,国外大型育种公司已经在使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开展动物遗传改良,加大研究投入力度,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基因应用于育种实践,这已成为当前发达国家动物育种工作的主流方向。

2 我国畜牧业发展形势

2.1畜产品生产

2.1.1发展历程

一是改革起步阶段,缓解城乡居民“吃肉难”问题(1978-1984年)。改革开放后,畜禽养殖业经营体制开始转变,形成“国营、集体、个体”等各种经济成分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生产开始快速增长,为后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快速发展阶段,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需求(1985-1996年)。以畜禽产品经营体制和价格双放开为特征,畜禽养殖业步入了市场经济轨道,生产潜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三是结构调整阶段,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阶段(1997-2006年)。畜禽养殖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转型升级阶段,即向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2007年以来)。2007年以来,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畜禽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加强了宏观调控,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

2.1.2发展成就

一是使养殖业在大农业中的地位逐步加强,发展方向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环保并重,正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二是扭转了养殖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保障了国家食物安全。三是改善了国民的膳食结构,提升了城乡居民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是率先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引领了农业产业制度变迁。六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畜禽产品进出口额快速增长。

2.1.3经验总结

概括起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经验可总结为如下几点:第一,科技进步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基本支撑;第二,市场化改革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法制建设是推动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第四,产业化经营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疫病防控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六,饲料工业的兴起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2畜产品消费

一是畜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二是畜产品户外消费比例上升。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 019元,比2005年增长67.9%,年均增长10.9%,有专家估计大城市居民肉类户外消费比重已接近1/3;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消费支出240元,比2000年增加176元,年均增长率14%;三是畜产品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四是畜产品消费城乡差距较大。

2.3畜产品贸易

一是畜产品进出口量总体增长;二是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拉大。

2.4未来展望

2.4.1供需关系

供需平衡关系:肉类总体能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个别品种需要通过进口来调节;蛋类产品基本保持自给;奶类存在一定缺口,未来这一缺口还可能拉大。长期来看,可以考虑主动进口一部分畜产品以减少国内畜牧业对国外饲料特别是大豆的依赖,减少国内环境的污染。

2.4.2发展趋势

2.4.2.1总体趋势

一是植物农业向动物农业发展趋势不可逆转。1978年全国畜牧业产值为20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15%左右。2007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6 125.2亿元,占农业的比重已上升到33.0%。目前,世界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0%左右,我国仅为1/3,畜牧业比重继续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

二是规模化养殖趋势不可逆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模化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农户分散养殖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进入2005年以来,规模化养殖出现加速趋势。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4%、82%和28%,比2005年分别提高18%、16%和17%。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是生态绿色有机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国外通过“有机畜牧业”生产的肉类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有机副产品的消费也与日俱增。中国近年来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黄羽肉鸡和地方特色猪肉开发取得很大进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绿色、生态和有机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是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欧洲产业化发展主要采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模式。日本产业化发展主要是“农户+农协+企业”模式。美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是以“农户+公司的合同制”为主。中国的畜牧业一体化将由“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向发展。

五是低碳畜牧业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全球近地平均气温上升了0.3~0.6℃,海平面上升了10~25 cm。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报告,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在其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9%,甲烷(主要来源于牲畜的肠胃和粪便)占全球排放量的37%,氧化亚氮占全球排放量的65%。

2.4.2.2发展机遇

一是畜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二是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继续增长;三是国家及地方畜牧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4.2.3面临挑战

一是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2006年以来价格波动较大;二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频发,病毒变异加快等都使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2008年以来,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以及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导致牛奶产量增长势头放缓;四是生态环境制约日益凸显;五是饲料资源紧缺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已超过70%,鱼粉、合成氨基酸进口依存度分别为70%和60%以上;六是草原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矛盾仍然突出。七是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例如,繁殖效率太低,能繁母猪多养一半,肉鸡死淘率高达30%左右,个体生产能力较低。流转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普遍上涨。国外产品大举进入国内市场。

2.4.2.4经济进入新常态

目前,我国畜产品价格低迷,在不发生大的疫情的情况下,受GDP中速运行的制约,我国畜产品生产和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幅度可能小于历史水平。在新常态下,我国未来畜牧业将进入稳定转型发展时期。

2.4.3道路选择

2.4.3.1关于产品结构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相对平稳发展阶段后,畜禽产品中肉、蛋、奶结构总体稳定;肉类产品中,牛肉下降,禽肉明显上升。

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看,畜产品结构应坚持“稳定增长生猪和禽蛋,适时发展草食畜禽,大力发展禽肉和奶类”。

2.4.3.2关于发展模式

当前,世界各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化进程持续加快。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特点,畜禽养殖业必须贯彻生态循环理念,坚持走农牧结合、适度规模、标准化、集约化经营道路,不同地区应根据其资源、市场、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在产品价格超过国际价格的情况下,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

2.4.3.3关于区域布局

生猪和家禽生产向粮食主产区集中;牛肉生产以农牧交错带为主要繁殖区,粮食主产区集中育肥;奶类生产仍以北方为主,推进南方加快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改变“北多南少”的局面。

2.4.3.4关于组织化

当前,发达国家畜禽养殖业的组织模式以“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企业”和“社区合作社+企业”为主。

我国目前以“公司+农户”为主,未来应在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加快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企业发展。

2.4.3.5关于发展政策

从各国情况看,政府扶持和调控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经验。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生产的财政补贴,加大对科技研发与推广的扶持,加大畜牧业环保支持力度,完善稳定价格调控机制。

3 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对策

3.1从解决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中找发展、找红利

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增长方式的调整和科技进步,解决牛羊肉不足、优质高档产品不足、繁殖率和个体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农产品贸易不平衡、疫病防控和农业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3.2要从农业产业化模式中找发展、找红利

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壮大企业。二要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三要创新商业模式: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畜舍标准化)、互联网思维。

3.3要从企业变革中找发展、找红利

一要重建公司治理架构。二要做好战略管理。三要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四要加强产业链的管理能力。

3.4要从走出去对外投资中找发展、找红利

优先考虑“一带一路”,寻找劳动力、土地和饲料资源便宜的地方。一要熟悉国外农业发展现状和动态。二要注重做好投资的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三要实现经营和人才管理的本土化。四要建立符合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商业模式。五要注重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注:该文根据论坛资料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养殖业畜牧业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中国畜牧业(2017年2期)2017-03-14 09: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