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永胜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12)
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领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各级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①。2015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大学考察时说,在校学生首先要把学习搞好,边学习边创业,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当中②。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共五次考察大学③,每次的调研关键词都是“创新”与“创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国家的学习借鉴,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创业教育历经70载,是起源国,目前亦是创业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领路人。美国高校也经历过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至创业型大学的线性发展过程[1]。
1947年9月,《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 of New Enterprises)课程由Mvles Mace教授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开设,这是美国高校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设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这被创业学者确认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源的标志。1968年,美国百森商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率先开设了创业课程。197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设立创业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美国东北大学设立了全美第一个创业学学士学位。从80年代起,美国大部分高校逐步创设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目前已有1800多所,开设了创业课程2500多门,创业教育研究中心100多个,创业教育学术刊物40多种[2]。美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和风险投资机构等有效形成网络,是高校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纽带,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渠道和保障。
创业教育在美国的兴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结构随之转型升级,随着大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步减少,中小企业创业者人数的激增,同时硅谷高科技园区创投企业迅猛发展,各方愈发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普及迫在眉睫。80年代后,美国的科技创新创业者发起了“创业革命”,其中以比尔·盖茨为代表,极大地推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的发展。1999年,美国考夫曼创业领导中心在美国本土做了一项创业调查,调查显示91%的美国人认为创业令人尊敬,十二分之一的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如今,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23%,远高于中国的0.3%[3]。
美国创业发展成熟,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美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各高校结合校情和学生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方法,逐渐形成了不尽相同却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有共性。
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与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美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企业家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美国的战略性创业教育理念是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培养出各层次和各类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服务于社会需求。战略性理念促使美国创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高校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承诺,其目标并不只是为获得一个工作岗位的“就业式”教育,而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有如美国百森商学院,他们认为“创业革命”时代的大学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密码”,放眼未来,不追求“企业家速成”,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为其价值取向[4]。
从课程教育开始,到专业教育,再到现在的学位教育,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功利性职业培训到非功利性的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体系。其一,明确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创业认知和对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其二,完整的学科建制。美国高校多数开设了创业学专业,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建制完整。如百森商学院,本科毕业生每年被授予创业学学士学位达到四分之一。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也融入了创业教育思想,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素养得到系统的培养。其三,系统的课程设置。创新创业作为专业或研究方向,美国高校据各自的理念,建立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如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全程参与学生的创业过程,探讨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5]。其四,强大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的创造性因素对师资有着特殊的要求。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一般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对创业方向有敏锐的洞察力;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来源广泛。部分课程专兼职老师联合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其五,实用的实践教学。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美国当前最具影响力的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23家企业的创立源于各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项目[6]。美国的创业教育主张“以行动为导向,以经验引导体验”,实践重于理论的讲授。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美国部分高校开展了“合作教育”,安排大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有的还把本科教育的学制延长到5年。
美国人口构成为本土的欧洲移民后裔和各国涌入的精英阶层,敢于冒险、勇于挑战、机会均等和个人奋斗至上是国家崇尚的思想观念,推崇个人自主创业,良好的创业氛围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支撑力度大。政府出台支持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创业提供优惠措施,设立了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如创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等,促使创新创业活动有序开展。比如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可以为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组织与个人提供低收费或免费的技术支持。大学内部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咨询,并通过举办研究讨论会为创业活动提供各种服务[7]。政府还设立了国家层面的创业教育基金,完善风险资本市场,拓宽创业融资渠道,保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需求。另外,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得到支持与帮助。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建构了庞大的校友网络,组成强大的创业关系网,每年定期邀请许多实业界著名校友到校讲学,并与在校学生建立起各种联系,为创业打下基础,这也是哈佛大学引以为豪的财富。
美国与创业相关的刊物诸多,权威创业专业期刊包含《企业周刊》《商业周刊》和《成功》等,从1980年开始,这些权威期刊每年都发起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水平评估活动,评估的影响因子包括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师生成就、毕业生创业情况以及创业社会影响力,创业水平评估有效促进美国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和教育力度的提高。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处于初级阶段,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观念、高等教育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资本风险意识等方面密切相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帷幕[8]。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和家长追求的是稳定轻松的工作岗位,社会各界创新创业意识淡漠,创业氛围淡泊。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价值取向趋向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不是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手段与渠道,以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导向偏离。甚至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仅服务于创业计划大赛,仅是对比赛成绩的追求,完全偏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所以,我国现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宣教不足,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教育理念并未被高校、教师、大学生等各界认识和接受。
在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我国政府倡导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许多支持性政策,鼓励大学生投入自主创业,突破就业瓶颈,还制订了许多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但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成本尚未获得政府有效的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多为宏观层面政策,缺乏配套实施方案。如创业资金的规定,政府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包含贷款利率优惠等,但具体到贷款的条件和利率优惠幅度等微观层面,却无明确的要求,追逐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鉴于创业的成功率以及贷款回收的保障程度,往往给大学生创业贷款设置了门槛,贷款情况并不乐观。大学生办理创新创业的手续繁杂,工商行政管理条例中仍有不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规定条款。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大学生创业上的风投几近于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外部融资难问题突出,这些都极大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率和成功率。
我国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融入主体教育体系中,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创新创业课程的零散特征,完全缺乏一门学科所具有的严谨与系统性。创新创业课程仅体现为“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讲座,不具独立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即便是讲座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固定的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和课外活动这种业余教育形式仅仅是操作技能层面,没有包含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甚至与专业教育脱节。大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和创业能力不像操作技能一般的具体明确,它的培养须经过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逐步熏陶,才能潜滋暗长、潜移默化达成,并非一日之功,创业教育应扎根于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其中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以行动为导向,课程中以实际经验引导的体验重于传统形式的课堂讲授,所以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甚高,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创业教育师资需有全面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我国目前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从事就业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相关专业的教师,或是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师资基本上没有创业经验,也缺乏企业管理实践,部分教师只经过短期培训后上岗,无法塑造起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部分高校聘任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如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等,但高校一般在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方面保障不足,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缺失,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最高级层次,创业实践能促使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创业实践也是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提升的重要途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中实践环节非常薄弱,大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创业实践基地的创设未有足够的重视,这些薄弱环节导致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流于实地参观,大学生对创业实践的接触和掌握非常肤浅。加之创业教育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起大学生创造力,燃起探索求新的激情。
创新创业教育是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需协调配合,在借鉴的基础上使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建立起符合我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目标不同,它更为关注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从本质上看,创业教育是一种个性教育。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能力为目标,以孕育创新型人才为价值理念,迎合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素养、知识和技能的新要求,这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
美国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行动备受社会各界推崇,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突破心理障碍,减轻思想负担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宏观层面,社会各界应当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创业政策,树立创业意识,典型宣传创业故事与创业成功案例,形成一个鼓励创业、争当“创客”,允许和包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微观层面,高校要建设创业信息服务网,运用网络宣传政策,提供创业资源与项目;运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刊物等宣传创业相关知识,让大学生沐浴在创业知识的海洋中;充分运用高校创业社团,用创业论坛和沙龙组织架设起学校与大学生间的桥梁,普及创业意识和技能;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或成功创业校友到学交流,树立起榜样和典型。
政府层面,政府应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起到引导和保障作用。在组织保障方面,政府引导设立各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提供政策咨询,促进教育理念的深化。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制订优惠的创业支持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清理创业壁垒,降低创业门槛,营造规范有序的创业环境[9]。在经费保障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和实践的特别要求,需政府部门加大创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平台搭建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大学科技园区为依托,促进校企合作,创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园区和孵化器,联合社会资本建立创业网络集群,创建,实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在创业救助方面,政府部门应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创业业务咨询、项目论证和决策参考等提供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设立“创业失败救助基金”,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减轻创业压力,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源动力。
高校层面,各高校应根据校情树立创业教育目标,专设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强化创业教育过程,将其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并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改革高校评价机制,引入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创业数量等因素;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促进创业成果的转化。
其他层面,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家庭、企业和其他机构联系密切,影响愈加深远。促使家庭成员转变传统观念,鼓励和支持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勇于创新,自主创业。以乐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创业中的瓶颈,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我。获得企业集群的支持,可建构友好的关系网络,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还可能为高校创业教育缓解资金的不足。
1.专设创业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确立后,需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有力保障,使创新创业教育广受认同并实施到位。在高校层面,美国创业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有六种模式,我国应从高校的实际出发,考虑高校的培养目标、类别层次、学科特色等因素,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经验,专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保障创业教育开展。高校创业管理机构可纳入学校党政领导、教育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建立起与政府创业管理机构定期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如同就业指导中心,高校还可设立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培训创新创业知识,帮扶创业,推广经验,管理创业社团等。
2.着力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规划应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关注创业课程的国际化趋势,与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在课程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改进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包含创业通识性课程、创业专业技能课程以和创业实践三个方面课程,切实改变课程重培养轻使用的现状,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竞争力和适应力。同时,改革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的选择权。在课程设置跨度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是连贯渐进的,在各个教育阶段注重不同的教育目标。它是长期性的课程教育,应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向开放、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奠定好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深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创业教育综合性强,要求师资队伍有深厚理论素养和创业实践,还要有灵活多变的授课技巧。在师资队伍的构成上,应具多元化和层次化的特点,注重专兼结合,专职教师来源于高校,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管理,兼职教师来源于社会各界,负责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基地的维护。在素养培养上,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创业师资队伍的素质。定期做好教师理论知识培训,运用各种平台,获取前沿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通过实践提升教学效果;条件许可的高校选拔教师到美国等创业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学习和借鉴,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最终在高校建立起创新创业学科专业,系统地孵化和培养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4.创业教育实践拓展
创业教育实践是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需付诸于实践。常见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有校企联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校创建企业实体、大学生科技园区孵化园等。各高校应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形式,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其一,加大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专业课中可引导大学生进入实验室,或参与创新项目,或参加创新比赛,增强实践体验。其二,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顶岗实践,亲身实践提高感性认知。其三,积极创业计划大赛。撰写创业计划,可锻炼全局思维能力和大局观,增强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比赛过程中,有利于形成校友信息网络,与成功企业家零距离,让创业不再神秘。其四,适当增加实践教育体系的时间,在学制内安排到企业实训计划,必要时可借鉴美国高校的五年本科教育学制。
5.助力教育研究水平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入。今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设立了创业研究中心,通过举办创业研究会议、课题研究立项、出版创业研究成果等,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我国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研究水平必然不高,难以对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卓有成效的指导。因此,强化创业研究,提升创业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能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创业教育涉及面广,客观的评价反馈机制应多元化,既要促进高校积极性的提高,又要使评价结果准确公正,避免形式主义。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借鉴美国威斯帕(Karl Vesper)教授提出的创业教育评价七要素,包括课程设置、创业教育项目创新、教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校友创建新企业情况、校友成就、社会影响力、外部学术联系[10]。国家层面,在制订评价机制时应区分高校的不同类别,如本专科、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等;建立评价资格认可制度,遴选出评委库的专家资历深厚,保证评价的认可度;据评价结果奖优罚劣,在政策、资金支持和教师晋升优先照顾,充分调动高校创业教育动力。高校层面,建立评价机制是应体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进良性竞争,促进各方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高。
注释:
①详见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②详见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23/c1001-26894085.html
③2013年8月考察兰州大学,2014年7月考察湖南大学,2014年11月浙江大学,2015年4月考察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
[1]姜彦福,高建,程源等.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
[2]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B/OL].2004-03-23.
[3]赵树璠.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N].光明日报,2014-08-07,(15).
[4]王晶晶,姚飞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Vol.32,(7):80-86.
[5]张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8,(3):7-9.
[6]黄开腾.公益创业:应对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路径选择[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8-23.
[7]何继恒.美国创业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8-42.
[8]应永胜.论大学生创业政府责任的强化[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7-23.
[9]应永胜.论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的优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10):25-31.
[10]Wilson.F.,Kickul,J.R.&Martino,D.(2007).Gender,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 Career Intentions: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ship:Theory&Practice,31:38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