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建构

2015-03-20 13:58高靖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教育

高靖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建构

高靖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互联网+”的到来拓宽了教育改革的途径,为互联网教育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百花齐放”的态势,更需要传承传统教育的差异化理念,打造自身品牌教育,实现互联网教育“百家争鸣”。品牌文化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管理价值于一体,具有教育、凝聚和识别功能,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教育改革;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

聚焦教育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我国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功利化、城乡教育资源不公平等问题上。打破中国教育应试难、入学难、择校难的重重困局,成为很多教育机构、专家、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一些企业家也开始从互联网着手,提出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重树教育规则的口号。互联网应用和发展使传统的教育面临巨大考验,互联网教育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成为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一、互联网教育及其文化概述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尚未从互联网社会体系中分化出来的非制度化教育,它与互联网社会融为一体,是网民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方式。[1]互联网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依托而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互联网教育可为任何人提供名校、名师的高质量教育,学习空间被压缩,时间被延伸,受教育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目标的教育内容。可以说,互联网教育是一种“随身教育”。互联网教育文化是在互联网教育发展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方式及文化环境的总和。互联网教育文化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文化,融合了现实与虚拟、即时与互动、点空间与大世界等元素,这些特点为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二、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发展要求

文化是经过历史过滤沉淀在人们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中的可传承的客观存在,具有识别、教育和凝聚的功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符合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适应互联网社会发展的文化做支撑。同时,互联网教育文化也要整合互联网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营造具有强大文化影响力的学习环境。

文化具有识别功能,这就要求互联网教育文化一定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文化包含着人们的需要、价值观、喜好等信息,文化的选择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互联网教育文化作为互联网教育内容及互联网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明确的文化定位及文化选择,向互联网社会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化具有教育功能,这就要求互联网教育文化一定要符合教育的发展要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2]在庞大的网民队伍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及文化倾向,互联网教育必须肩负起净化网络环境、提升网民素质的责任。互联网教育中的文化是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社会的存在形式,是经过历史洗礼被人们带入互联网社会,并为网民群体所接受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生活习惯。优秀的文化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对价值观的规范和引导,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和隐形的教育手段。

文化具有凝聚功能,这就要求互联网教育文化一定要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互联网社会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场所,在互联网社会,信息恒河沙数,其传播呈现即时性和交互性,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将文化融入互联网信息中。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以整合互联网的大数据,提高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影响力,实现教育目标。

互联网教育文化依托文化的特点和功能而发展,同时也必须符合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及要求。互联网社会的虚拟性、即时性及互联网教育的全球性、开放性都是传统教育领域无法比拟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利于丰富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内容、增加互联网教育文化的传播途径。只有实现文化与互联网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方法,才能实现互联网教育文化的目标最大化。

三、互联网教育文化的构建

互联网教育文化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管理价值于一体,是规范网民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教育中,构建文化发展模式可有力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进程。

第一,树立网络教育品牌文化。互联网教育中的品牌文化区别于营销理论中的“品牌文化”,是集互联网、教育、品牌与文化四维一体的概念。互联网教育品牌文化是指互联网教育机构在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建立一种清晰的文化定位,将这种定位以标志性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表现出来,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文化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营造文化氛围,培养忠于教育、忠于文化的受众群体。(1)互联网教育机构要对互联网教育有清晰的目标定位,即互联网教育是教育在互联网领域的实现形式,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一样,都以培养人才为目的。(2)互联网教育要整合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建立内容完整的知识文化系统,提高教育质量,优质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品牌文化,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品牌文化一旦被网民群体所接受,文化的潜力将实现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引导,甚至对互联网教育受众群体之外的群体也产生影响。此外,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殊存在,其无序性决定了在对待管理和引导的问题上,需要比传统教育进行更多探索,开发文化的约束管理功能,是互联网教育实现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二,丰富互联网教育文化实现途径。无论是互联网教育文化引导功能的发挥,还是互联网教育文化约束管理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有效的文化实现途径。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终端。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超越美国和英国,继韩国之后,达到66%。[3]面对庞大的手机网民,互联网教育机构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开发互联网教育APP进行终端教育,或利用QQ、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推送教育内容、传播教育文化。通过“软新闻”的发送,让互联网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文化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第三,净化互联网教育文化环境。即互联网教育在互联网社会中的学校,其虚拟性决定了学校在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互联网教育文化的发展需要干净和谐的互联网教育文化环境。净化互联网教育环境首先要打击互联网教育中的网络低俗文化,杜绝网络谣言的传播、抵制非法传教等行为,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填充教育文化中的空缺,建立不同的文化环境,有意识地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内容的文化教育。文化是经过传承的客观存在,但不是所有的文化都符合主流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况且互联网教育具有全球性,外来文化一旦植入不同于本土社会发展的观念,互联网教育文化将成为培养异质文化的温床。互联网教育文化内容在选择上要遵照严进宽出的原则,从教育源头上隔绝文化污染物。文化的生存本身就是遵照优胜劣汰的规则延续发展,异质文化的筛选并不是简单排除,而是要兼容并蓄,但要将不利于国家团结、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淘汰。

总之,互联网教育文化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互联网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教育发展中,要丰富文化教育的内容,完善文化教育的途径,构建长效的互联网教育文化模型。

[1]焦建英.我国互联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2]重庆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课题组.培养高素质“数字公民”[N].光明日报,2015-04-03.

[3]中国网: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超越美英[EB/OL].(2013-03-04)[2015-06-05].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3-04/content_8402423.html.

【责任编辑:周 丹】

G634.3

A

1673-7725(2015)08-0091-03

2015-06-10

高靖(199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