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太,杨艳君
(南昌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及当代价值分析*
罗国太,杨艳君
(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摘要:京师同文馆对清朝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对京师同文馆的翻译课程设置、校内外翻译实践的分析,总结其当代价值,以期指导当前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关键词:京师同文馆,翻译实践,当代价值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工科院校立体化口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2012YB148)。
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清朝培养翻译人才的开始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是清政府外交和政治的需要。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1860年在英法联军侵华以后,洋务派痛感外交、军事、生产技术人才缺乏,认识到旧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西方教育的模式兴办新式学校以培养洋务人才。同时,清政府在外事活动中,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所受外交损失极大,为了应付当时外交的迫切需要,非常有必要培养本国外交人员和翻译人员。奕1862年上奏开设外国语学校,其他洋务派也有类似要求,同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京师同文馆(School of Combined Learning),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洋务学堂,也是第一所官办的新式外语学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校址也设在该衙门内。在京师同文馆的英语培育下,近代中国外交、科技等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既懂西方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又能说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京师同文馆外语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翻译人才,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均围绕这一宗旨予以策划、安排[1]。
二、京师同文馆的翻译课程设置
京师同文馆设立的最初目的是培养懂西语、办洋务的外语人才,翻译教学在同文馆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同文馆非常重视翻译课程的设置。综览同文馆的课程计划,其翻译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点突出、实践性强、布局合理。
在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计划当中,翻译课程的设置占有重要地位。从第二学年开始设置翻译课程,一直持续到最后一个学年。第二学年是翻译字条,第三学年是翻译选编,第四学年是翻译公文,第五、六、七、八学年是练习译书。这一课程设置翻译基础到翻译理论再到翻译实践,是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翻译课程设置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当中,翻译实践训练受到相当重视,最后四学年均设置了译书的实践训练。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训练机会,京师同文馆专门设置了翻译处、印书处等翻译印刷机构,使学生的翻译训练带有典型的“做中学”的色彩[2]。
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表把翻译实践活动写进了课程教学的计划,该课表着重突出了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性及其特征,在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后,学生们把翻译技能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京师同文馆规定,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翻译的练习和译书的实践,以实现课堂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拓展,在外语教学时要结合历史环境的需要运用“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授课教师的全力配合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同文馆任职的的外语教师,在自己积极翻译外文的同时帮助学生们进行翻译,以加强学生们的翻译能力,还可以加强师生们之间的交流合作[2]。
三、校内翻译实践活动
京师同文馆在为学生们安排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需要给他们安排一些课外的、有利于增强语言实践能力的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3]。
1.翻译西书
八年制课程表将“译书”例为正式课程,规定学生们从第五年起都要翻译西书。总教习丁韪良十分重视对西书的翻译工作。在1874年5月,同文馆的总教习丁韪良批示“呈请译书,开具章程六条”[4],建议在同文馆内组织教习与学生们翻译西书。翻译外文这一活动加强课堂教学授课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外语学习能力,这样就促进了当时的外语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翻译工作的发展。丁韪良把哈佛大学教授惠顿的《国际法原理》翻译成中文的《万国公法》。丁韪良在自己努力翻译的同时,还组织诸多的译员们参与译书的活动,他们中有些是助教,甚至还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们。在同治十三年(1874),丁韪良拟定《译书章程》六条,强调同文馆的外国教习们在做好本职工作教授功课之外,还要积极地翻译书。总理事务衙门之后采纳了这一意见,在最初时候,主要是外籍教师单独的进行翻译书籍,之后学生们也慢慢的参与了翻译外文书籍,甚至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也有能力自己单独翻译外文。经常地翻译外文书籍,不仅增强了学生翻译外文的翻译能力,而且大大促进同文馆的外文翻译的发展,促进了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据不完全的统计,从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开始的整个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的师生们共翻译约29部外文书籍,其中涉及到外交、法律、政治、天文、史地、医学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诸多的学科,其中学生们自己翻译了15部书籍。师生合译和学生们自译的书籍在京师同文馆历年翻译的西书中占了八成左右。翻译书籍活动达到了强化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们的外语水平,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学课程教科书的需求[5]。
2.翻译书刊、电报之类的文件
京师同文馆专门负责为总理衙门翻译公文和电报外交信函,因此也就成了其翻译人才的来源。为了方便总理衙门,京师同文馆组织了一批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的翻译团队,专门负责翻译总理衙门的电报和公文。这样的设置一举两得,其一可以对紧急公文进行及时地处理,同时可以当做是课程教学的一种促进,也是提高学生们外语翻译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京师同文馆学生们要为总理衙门翻译公文,这也是整个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京师同文馆还有规定,在法语、英语、德语等外语馆都需有学生们组成专门的口译小组,他们在平时轮流值班,24小时准备为总理衙门服务。在处理涉外的事件时,相关外语语种的学生可以直接担任外语翻译或随同交涉的大臣去现场进行交涉亦或担任翻译见习的工作。和笔译电报、公文一样,学生现场口译的实践也是伴随着课堂外语教学进行的。
从同治七年(1868年)开始,总理衙门对之前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自行的进行核对,以作为修约的需要。京师同文馆学生们也是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在其中发现并且解决了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权益。例如,常规核对的通常流程是,首先参照赫德的海关译文,然后由京师同文馆学生们阅看。结果发现条约有很多矛盾之处,没有做到“详细校对无讹”这一条[6]。
四、校外语言实践活动
总理衙门在安排充足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翻译实践外,还安排学生们参加学校外的语言实践与学习活动,借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政府使节出洋考察以及参与政府的外交谈判。如同治年间,京馆学生们共有三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和翻译书籍同时,还时常被要求参加各种外事活动,例如收发并翻译电文等等。在1896年时候,京师同文馆选派了一些学生到英、法等国的大使馆见习,约有32名,以便学生们在实践锻炼中,可以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外事活动能力[7]。
我国的总税务司赫德在1866年向总理衙门请假回爱尔兰结婚,总理衙门考虑学生可以跟随学习,同时可以促进学习的进步,这次就派了曾任山西襄陵县知县的旗人斌椿带领了3名同文馆学生随赫德出国进行考察,先后到法、英、瑞士、俄、德进行考察,此次考察历时约七个月[8]。在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被清廷任命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同时委托其率团出使西方各国办理外交相关事宜,其中有京师同文馆学生6人。在1870年,清朝使团去法国道歉,派英文馆的德明和法文馆的庆常担任翻译。此外,总理衙门多次派同文馆的学生们出国留学,例在1896年,总理衙门选派16名学生去外国的大使馆学习,包括英、法、俄、德等国家的使馆。按照总理衙门的规定,外国语言、外国文字、外国算法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同文馆规定“以三年为期,责成出使大臣,严为稽核”;“如不堪造就,即行咨回。”[9]
同文馆的英语教学要求比较严格,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们不仅进行口译实践,还要经常做一些笔译练习。京师同文馆规定,在使团出国访问时,同文馆的学生们必须陪同使团人员担任翻译。经常参加政府的外交谈判和出访接待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同文馆学生的口译能力。这些外事活动相对于翻译书籍活动来说要小得多,但对于学生们来说,不失为难得的实践的机会。
五、京师同文馆翻译实践的当代价值
翻译家纽马克在翻译教学中着重谈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翻译教学的课程中,至少60%应是翻译实践”。当前,由于职称评定标准的科研导向,很多外语教师只认为语言学和翻译方面的理论研究才是重点,而对翻译实践方面却不太重视。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实践型、双师型翻译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制,鼓励英语教师和学生积极参加翻译实践活动,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翻译互动性。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教师实践的正确导向,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培训的力度支持。
京师同文馆的教学活动始终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从而为中国近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活跃在外交和科技翻译领域的高级人才。在今天的翻译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尽量寻找真实的语言材料给学生做翻译练习,而不仅仅只是在仿真的实验室或工作坊做一些虚拟的翻译任务,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魏兴才.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育探源[J].兰台世界,2013(7).
[2]刘纯.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导向性外语教育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1(5).
[3]宋丽萍.清代中国英语教育及其当代启示[J].兰台世界,2013(19).
[4]张慧丽.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出版活动及其贡献[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5).
[5]王薇佳.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开端:论京师同文馆的英语教学和翻译活动及其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6]高晓芳.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许衍琛,张晓丽.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及其借鉴[J],邢台学院学报,2013(1).
[8]梅婷.京师同文馆教学模式对当代外语教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9]胡龙青,余蕾清.京师同文馆的翻译实践与外语教育[J],兰台世界,2010(22).
责任编辑:罗锦坤
作者简介:罗国太(1976-),男,江西吉安人,英语硕士,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翻译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10-30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5)04-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