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怡(教授) 石嘉琳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责任编辑:王勇娟)
新常态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王曼怡(教授) 石嘉琳
新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利益共同体。中国与东盟的互相投资、双边贸易伴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中国已连续四年荣登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宝座,东盟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为4324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8.3%。截至2014年11月,中国、东盟的双向投资累计达135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总额为444亿美元,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总额为912亿美元。
(一)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在东盟各国直接投资存量基本保持逐年增加的态势,不同国家的投资存量增加额不同,新加坡增幅最大,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依次递减。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在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总额达到3566900万美元,其中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存量占总投资存量的41%,达到1475100万美元;
在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存量为465700万美元,占总投资存量的13%;在缅甸的直接投资存量为357000万美元,占总投资存量的10%;在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的投资存量分别占总投资存量的8%、8%、7%、6%、5%、2%、0.3%。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
从中国对东盟各国每年的直接投资流量来看,对同一国家在不同年份投资流量额不同;不同国家在相同年份投资流量额也不一样。
2013年,在文莱的投资增长了760%,在马来西亚的投资增长了210%,在泰国的投资增长了57.8%,在越南的投资增长了37.5%,在新加坡的投资增长了33.84%,在印度尼西亚的投资增长了14.85%,在缅甸的投资减少了36.53%,在菲律宾的投资减少了27.37%,在柬埔寨的投资减少了10.78%,在老挝的投资减少了3.38%。可以看出,中国在2013年对文莱的投资流量增长是最快的。
过去10年中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了5倍,但从投资角度来说我国是落后的,它只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我国应充分考虑东盟各国各自的经济情况,制定合作战略,推动全方位发展。
(一) 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打造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中央领导人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双方人民谋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这对加强中国与东盟进行海上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出一批重大的支撑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如中缅铁路、中老泰铁路、印度尼西亚港口、皎漂港以及特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实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对接。
(二) 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宗旨
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步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双方应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及责任共同体。2015年中国将与东盟建立经济共同体,双方日后的经济互动将更加频繁。中国应与东南亚国家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加大对小项目的开发和投资力度,投资领域向农业、资源、环保等方面倾斜,增强交流、互信,进而带动大范围的区域合作。从长远发展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更为东南亚国家扩展自身对外经贸创造机遇。中国将与东盟国家一道,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框架下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三) 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平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能过剩”和“外汇资产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要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发挥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等机制平台作用,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多条经济走廊,把积累的外汇储备投资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中国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资源开发、金融合作等互联互通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的通道,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铁路线路总长在1万公里左右,预计投资需求在3000亿~5000亿元左右。在2020年以前,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的投资需求将高达7300亿美元,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潜力巨大,未来10年将达8万亿美元。亚投行的成立不仅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也为“一带一路”战略铺砖添瓦,保驾护航,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30多年改革开放释放的政策红利让中国经济一路奔跑,经济总量跃升为排名第二,2014年中国经济形态向着结构更合理、分工更复杂的阶段演化,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实施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同周边国家互相联通,继续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改革国内体制,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加强海洋合作为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加强海洋合作,推进丝绸之路建设。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可以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促使沿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2002年以来,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竞相投资的海外战略目的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自贸区升级版都将继续推动双方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大胆规划,谨慎推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远远小于东盟来华投资。我国处于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初步阶段,投资力度不够。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潜力巨大,无论是贸易还是投资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央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意义在于支持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融合,形成新的长期增长的动力,这意味着中国相关的对外投资必须大胆规划、谨慎推进,加大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实现多边合作,互利共赢。
第二,结合各国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投资合作政策。东盟十国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方面差异性很大,与我国既存在替代效应又存在互补效应,应结合各国特点和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这种差异。东盟十国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国应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如新加坡和文莱;第二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如马来西亚,中国应加大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第三类,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中国应加大对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如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和缅甸。
第三,加强金融合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深入了解各国的政策、文化、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差异,做好开拓东盟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减少企业盲目投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东盟进行投资。首先,加强货币金融合作,在自贸区内建立完整的货币互换体系,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其次,推动实行在自贸区内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建立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的汇率联动机制,实行与人民币挂钩的汇率机制,降低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最后,增设金融机构,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责任编辑:王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