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煤矿中学 林 红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阔步走入课堂,它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将呆板的画面变成活泼的动画,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演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用多媒体演示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地球围绕太阳的同时自身也在转,于是有了平年和闰年之分,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二月份。媒体的形、声、色、光的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联想。学生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地发展。
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的特长,变静的“说”为动的“演”,发展学生思维。如数学《乘加、乘减》这课内容,教材是通过桃子图:○○○○○○ ○○○ ○○,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一般只得到3×3+2乘加算式。受这幅图影响,学生思维也受到禁锢。我在教学中,把桃子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运用鼠标拖动四盘桃可以随意摆放,这样学生的解答方法灵活多样起来。有先算3个3是9,再算9+2的,也有再算2+9的,就很自然地列出了3×3+2和2+3×3两个乘加算式,丰富了这堂课的内容,完善了知识体系,学生思维灵活而不僵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学生通过联想和假设又列出了3×4-1(或4×3-1)和2×4+3两个算式。根据学生的说理,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移入、移出一个桃和移出、移入3个桃,帮助全班学生掌握了假设法解题。这样既教了数学知识,又培养活跃了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线段图形象化,辅助学生理解应用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线段图,通过第一条线段的重复出现、移动三次后,连接成第二条线段,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三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此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并学会了通过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应用题的方法,可谓“一举三得”。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如学习完“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明天要秋游了,爸爸给比2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你会买什么?并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动态功能设置了一个虚拟超市。超市里商品应有尽有,学生仿佛感到真的置身于超市之中,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买东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只买两件东西,有的学生买七、八件东西,有的20元钱正好用完,还有的要求找零。简单的一步加、减法应用题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被学生创造地得出了两步、三步甚至四步的加、减法应用题的算法,为今后应用题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的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了学习的最好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向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