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 金亚娇
事件追溯到1995年2月26日,在那一天,全世界媒体的焦点都集中于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而这一事件的幕后推手仅仅是一位年轻的交易员。因为他在新加坡期权市场交易中过度投机,导致这家享誉世界的古老银行破产。随后,巴林银行被荷兰国际集团以一美元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从此这家声名显赫的银行退出历史的舞台。十年之后,同在新加坡的土地上,相似的情节再次上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2003年初开始涉足于石油衍生品交易活动,自此之后便将大量资金开始投注于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负责人陈久霖由于过度自信,没有在对国际原油价格判断失误时及时收手,导致亏损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了5.54亿元,对国有资产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通过巴林银行倒闭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破产的案例,可以知道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破产的原因是一样的。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总经理里森最终使巴林银行走向破产是因为其大量炒卖期货使银行亏空达到了8600万英镑。而在巴林银行倒闭的9年后,中航油因为其总裁陈久霖同样大量炒卖石油期权导致亏损1.8亿美元而覆灭。
巴林银行和中航油的灭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对金融产品不加节制的炒卖,这种过度的行为致使企业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风险。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负责人尼克与陈久霖都对自己过度自信,他们未能在企业损失初见端倪时及时收手,而是怀着赌博的不良心理,致使越亏越大,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1、没有坚持好最基本的业务分离制度
我们知道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实施岗位分离制度,从已经熟知的巴林银行破产案来分析,尼克·里森在负责前台交易的同时也负责后台结算,若做到前台交易与后台结算不由一人同时负责,则在源头上消除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平台。中航油破产案虽然没有将其前因后果进行详细的报道,但从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看出该企业明显没有做到账实相符,其岗位也没有分离,使得企业的亏损情况没有在账面上客观反映出来,可想而知是有人在背后指使操纵的结果。如此之举使企业和投资者受损,使国有资产流失。
2、疏于执行风险防范机制
巴林银行原本设置有“错误账号”以控制公司风险,它真实的代号为“99905”,而尼克却另设了一个代号为“88888”的账号代替了正确的账号,所以在发生风险时巧妙的避开了总公司的追踪,他的这一行为使公司的风险防范机制彻底沦为摆设。我们在中航油编制的内部管理手册中清楚的看到相关规定:“当损失超过20万美元时,须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讨论,当损失超过35万美元时,须交由总裁处理,当损失超过50万美元时,将会自动平仓。”如此严密的控制措施如果发挥它的效用本可以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但在真正发生风险的时候却都成了摆设。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使风险防范体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一纸空文。
3、需要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巴林银行和中航油(新加坡)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设定方面也如出一辙。构成巴林银行交易员薪酬的主要有三大部分:员工薪酬,年终奖金和客户的佣金。而年终奖金与客户的佣金更是直接与交易员的业绩挂钩。除交易员外的其他各级别员工的收入主要由工资和奖金构成,奖金的比例相当之重,而它又是完全与绩效挂钩,一味的强调绩效便是对人性贪念很大的考验,在这种唯利是图的氛围中,位高权重的人难免会有所迷失。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绩效考评制度与巴林银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总裁陈久霖一度使公司扭亏为盈的壮举,更是在员工心目中留下了近似神话的印象,他的高薪也让别人望尘莫及。
4、完善对企业“一把手”的约束机制
尼克在决断进行期货交易的时候仍然粉饰自己在公司中的形象,而在背后却利用职务之便私设小号,正确的账号是无法追踪到尼克操纵的相关交易,任何系统的毁损都是从内部瓦解的,这家历史悠久的银行也不能避免如此的厄运。中航油(新加坡)在陈久霖的操纵下隐瞒报表中的亏损事实,对外公布了表现出企业盈利的虚假报表,为维护自己小团体的稳定,对外调财务人员大加排斥,是总公司无法掌握其实际运营情况。
巴林银行事件中,从里森对日本股市的错误判断到银行倒闭仅仅经过了不到两个月的的时间。而中航油事件中,从陈久霖开始扩大不擅长领域金融期货交易出现亏损,没有停止反而加大投资力度一直到公司申请破产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我看来,虽然是不同的时长,其实反映的问题仍是有共性的。里森虽然只是期货市场的交易员,他却凭借个人的专业技能长期设置双重“错误账户”躲避总公司核查监管。而陈久霖作为分公司总裁,独断揽权,在起初扩展期货交易业务时,仅交授于两名操作员操盘,小有收益便一发不可收拾。可见母公司对子公司不能因为盲目信任而放松监管。一个公司的整体运作,无论是哪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恶果都不是朝夕所成,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必然会给公司发展埋下隐患。
审计业务的根本是要求三方各自独立,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经营者有了管理企业的权利,由此产生的经营者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必将使其有空可钻,中饱私囊。董事会对经理人实施有效监督对内部控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志。只有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董事会和管理层应重视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尽量克服由管理资源有限带来的困难,将风险管理视为内部控制最主要的内容,从而提高决策者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1]尼克·里森.尼克·李森自传: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阚京华.“中航油事件”引发的内控新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