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李颖
儿童布氏菌病合并EB病毒感染病1例
魏民李颖
【关键词】布氏菌病;病毒感染; EB;儿童
作者单位: 300192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魏民)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李颖)
患儿,男孩,3岁,因“反复发热15 d”于2013年5 月7日入院。患儿于15 d前开始出现发热,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口服退热治疗3 d,体温下降后再次升高,最高39.5℃,呈间歇性,不伴畏寒、寒战、咳嗽、咽痛、呕吐等其他不适。后就诊于天津儿童医院,查血EBVDNA 1.0×103cs/ml,EB病毒LgG抗体+,诊断EB病毒感染住院予以拉氧头孢钠、左卡尼丁、阿昔洛韦治疗7 d。患儿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5℃,以午后为著,加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退热治疗体温可降至正常,体温下降时伴大汗,无关节肌肉疼痛,无肢体活动受限。于2013年5月4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查布氏杆菌虎红玻片凝集实验阳性,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1∶800。为求进一步诊治经我院门诊收治住院。
患儿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生长发育可。平素体健,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异食癖。按时进行疫苗接种。父母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传染病史。患儿为居家儿童,家中养羊两年余,患儿平时常与羊玩耍。
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90次/min,呼吸24次/min,心率90次/min,血压100/60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反应可,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肿大淋巴结,质韧,可活动,无触痛,颈软,口唇无紫绀,口腔黏膜光滑,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扣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腹肌紧张,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张力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2.48× 1012/L,淋巴细胞比例(L) 0.49%,血小板(PLT) 176× 109/L,血红蛋白(HGB) 104 g/L; C-反应蛋白(CRP) 5 mg/L,血沉(ESR) 19 mm/h;心肌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45 U/L,乳酸脱氢酶(LDH) 332 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315 U/L。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免疫功能均正常。B超显示肝脾增大。心电图未见异常。
诊断: 1.布氏菌病; 2.EB病毒感染。
入院后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小儿退热合剂,谷胱甘肽,血必净清,膦甲酸钠,喜炎平,利福平,链霉素等治疗。5 d后体温正常,治疗14 d,患儿无不适症状,复查血常规WBC 5.10×109/L,N 0.25%,L 0.62%,PLT 287×109/L,HGB 111 g/L,肝功能正常,病情好转出院。出院继续利福平治疗,并间断链霉素、炎喜平、链霉素治疗16周。出院后查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1∶200。继续治疗2个月查布氏杆菌试管凝集实验1∶100,治疗结束前布氏杆菌抗体阴性,腹部B超提示肝脏大小恢复正常。总疗程近4个月,随访6个月仍为阴性,无复发。
讨论布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布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临床表现可多系统损害、无特异性[1]。因此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2],最常见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盗汗,疲劳,头痛,肝脾肿大,布氏菌主要经皮肤黏膜破损处、呼吸道黏膜及眼结膜、消化道感染[3]。目前关于儿童布氏菌病病例报道极少。EB病毒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EB病毒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自然宿主是人。其临床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损伤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5]。主要传播途径是唾液传播,飞沫传播不是重要途径,也可经输血传播[5]。主要特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6]。二者混合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儿童往往不能提供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并且无典型症状,常易误诊、漏诊。
本文报道的1例患儿主要症状是发热,无咳嗽、咳痰、腹痛等伴随症状。经PCR检测诊断EB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治疗,大多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本病例在给予抗病毒及退热治疗后效果不佳,临床上应提高警惕,考虑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因患儿有羊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及布氏杆菌血培养阳性,诊断布氏菌病合并EB病毒感染。
由于该例患儿是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治疗上采用多途径、多方法给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给予匹多莫德、膦甲酸钠调节免疫及抗病毒,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谷胱甘肽保护脏器,血必净清除内毒素,喜炎平,利福平,链霉素抗炎及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药物毒副作用。
两种疾病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故从本病例中可以吸取经验。当一个发热的患儿诊断明确,却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再查找其他原因。虽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发热,儿童布氏菌病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且当作重要的鉴别诊断[7]。本病例提示在临床上遇见间断反复发热,应详细询问病史,同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率,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Galińska EM,Zagórski J.Brucellosis in humans-etiology,diagnostics,clinical forms.Ann Agric Environ Med,2013,20: 233-238.
2李兰娟,任红主编.传染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4.
3Okur M,Erbey F,Bekta MS,et al.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children with brucellosis.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11,54: 215-218.
4罗荣华,陈晓云,袁玉美,等.儿童外周血EB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临床研究,2011,6: 469-471.
5Bishop GA,Busc LK.Molecul mechanisms of Blymphcyte transfoemation.Am Thorac Surg,2002,4: 853-857.
6罗继霞,符莹,崔建坡.286例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学工程,2013,11: 55-56.
7Ciftdoan DY,Bayram N,Vardar F.Brucellosis as a cause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children admitted to a tertiary hospital in the Aegean region of Turkey.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2011,11: 1037-1040.
(收稿日期:2014-08-07)
通讯作者:李颖,300192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E-mail: liying9886@126.com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8.062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 08-1279-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 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