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渗透下的外语教学

2015-03-20 02:22:56孙红果杜海霞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影响

孙红果 杜海霞

(1.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

欧美文学渗透下的外语教学

孙红果1杜海霞2

(1.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2.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

摘要:受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影响,外语教学日益功利化,特别是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外语应试大多引入了大部分欧文文学及衍生作品,使得欧美文学在外语教学中有了新的定位,特别是在外语阅读方面尤为明显。这使现有的外语教学方式和策略受到极大的冲击,也为新一轮的外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契机。

关键词:欧美文学;外语教学;影响;改革

一、双重教育模式下的欧美文学及应用方式

(一) 欧美文学概述

欧美文学相对于亚非文学是个比较独特的地域概念,指欧洲和泛美文学。是比较文学在研究国家之间或者地域之间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如流传、演变通化。从这个角度去衡量欧美大概有三个共同的渊源:首先是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其主要特征为世俗化,这基本上是欧美文学的灵魂,即所谓的人文主义。其次是欧洲一千年的基督教文明。这既是世俗文学的枷锁又是教会文学的纪元。最后就是北欧地区特别是游牧民族对于荒诞奇谲的神往。从数量和质量上看欧美文学的发展堪称一绝,但是就目前双重教育的影响欧美文学作品只能是或者可能是文学领域的硕果,而非外语教学的延伸。

(二) 双重教育模式下欧美文学的应用形式

1、应试教育下欧美文学的直接采用

目前在各种外语考试中优秀的欧美文学被广泛的引用到试题中,比如现在中学英语试卷中时常出现欧美文学作品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即我们常见的中学阅读理解或者完型填空等题型,这是目前欧美文学除专门学习和研究之外,在国内最流行传播的渠道。

2、欧美文学对中华趣味奇闻叙述的吸收

目前我们在导游词、文物等载体上所看到的外语一部分是我们国内翻译的,而大多数的外语翻译是取自国外文学作品,这也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一种形式,但更多的是国外对中华趣味奇闻的记载,我们在进行外语职业培训或者职业教育的同时为了教学的实效性和易接受性,常常去参考这些记载着我们自身文化的外语作品。或许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外语作品特别是英语作品很多也很广泛,无需多此一举,但是对于那些小语种而言这些文学作品对我们却显得弥足珍贵。

3、职业教育模式下欧美文学的语感化运用

与传统的翻译人员相比我国当前留学或者专业语言学的学习者增多,加之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我们往往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外语的语感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时候要求学生去阅读国外文学作品特别是欧美文学作品,有时为了专门注重则要求他们去领会某一指定作家的作品,比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威尼斯的商人》等等,从阅读中去体会外语的语感,深化外语的语言功能,增强学习者的外语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在优美的文学作品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人格。

4、欧美文学演绎作品的教学整体采纳

欧美文学作品的演绎是指在知识产权范畴内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和演绎。比如最常见的将其改成影视作品等,这既能解决阅读者在阅读欧美文学作品时的读不懂或者不理解的问题又能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如果我们在外语教学中都能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打破传统教育媒体的理念,又能掀起一场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问题往往就在于目前相关演绎作品的稀缺性,比如我们目前常看到的《两只老虎》便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的翻版等。其次还在于即使存在大量这样的作品,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这种教学的采纳也无法开展,或者只能错过学习者的最佳学习时间而影响学习效果。

5、泛化欧美文学艺术在专业外语教学中的传播

这里所探究泛化下的欧美文学艺术是个泛指,包括我们所说的知识产权范畴,也包括那些欧美传统的民间艺术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泛化的欧美文学作品在专业的外语教学当中经常被当作案例来研究,比如一些口头作品。在外语教学当中我们往往去探讨它的一些细致的特征和个性,在对个性加以理解的同时我们能更好地总揽全局,从整体上领悟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精髓,而不是在实用性下的技术化或者功利主义下的职能化,这既是对欧美文化的简单糟蹋,又是对外语教学的典型误导。

二、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理念的局限性

(一)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难

就所有教学学科而言,任何学科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兴趣、动机、技能、知识、理解等。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在具体学科上的具体体现,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1]。就英语教学而言这种教学目标相对可以实现,但是在其他外语语种的教学上除了目前我国开设的专门小语种教学外,其他课堂很难实现这一模糊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外语教学越来越趋于功利化和制度化,倘若外语教学沿着这样的趋势发展,素质教育的起步肯定值得所有教育者反思和总结。

(二)专业培养模式下外语教学理念的脱节

与基础教育不同的是专业教育的知识相对专业,也比较系统。因此专业外语教学的理念比较前沿,在培养目标方面注重实践的同时更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当前基于我国外语教学资源的欠缺和相对集中,我们在专业教学方面注重人才培养的对口和市场化的需求,导致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过于形式化、过程化,以至于如何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吸收欧美文学的精华或者说在欧美文学的熏陶下积累语言知识已经变得可望而不可即[2]。就高校教育层次而言,目前集中在硕士教育阶段,除非留学或者特殊教育其他学生在高校只能以技能课程或者以大学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开展,此时欧美文学的作用在职业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会出现变异或者脱本。

(三)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媒体的单一性

在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不再像20多年前用收音机、录音机等媒体作为外语教学的媒介[3]。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增多外语教学也逐渐智能化,但是受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媒体采用比较窄,在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的媒体主要围绕着“识”展开,在中、高级外语教学中围绕“听”,在专业培养模式下集中表现为“技”,这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还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反调,也与外语教育的本质相违背,光是从技术层面上看当前外语教学媒体的选择都略显单薄。

如果说当前外语教学媒体的现状是受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影响,那么能否将欧美文学通过不同的载体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将决定着外语教学水平的本质性提升。

三、新形势下欧美文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欧美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内涵

随着上个世纪末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教育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过各种改革,但是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不过素质教育的理念却在不断地深入人心,至少在教育思维方面我们不再过于强调外语教学的基础化,这就为全面看待外语教学提供了机遇,欧美文学的精华不仅是文学价值,更多是体现它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在现行外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欧美文学,既能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比如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外语难度增加更多的表现在阅读理解方面,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全新定义欧美文学的价值,首先在肯定应试教育取材的可行性上,对外语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比如更好更直观地在教学中指定优秀作品进行精读、摘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避免外语教学模式的僵硬[4]。

(二)欧美文学对外语教学理念的冲击

欧美文学在展现它独特语言魅力的同时,无不外露着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外延,片面地选用欧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冲击着我们外语教学的理念,一方面它影响着我们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的核心,决定我们的选材,我们在给学生指定阅读范围时常常赌博式的朝着一方面指定,一旦略有变化我们总是揣测命题人的意向,寻找侧重点,久而久之我们在外语教学理念上会出现偏差甚至截然相反。另一方面在我们逐渐运用欧美文学的同时,其深厚的文化也启迪着我们,特别是在专业外语的培养方面,当我们趋于理解某些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技巧时往往被其博大精深所屈服,不得不去深入理解,因此欧美文学在基础教育方面既扮演着工具的角色,又扮演着语言理论和范例的角色。这往往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外语培养方面的运用,又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教学理念,不过并没有基础教育那样明显罢了,但是它像旋风一样依然不可忽视。

(三)欧美文学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外语教学逐渐全面化,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全面化的要求。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主要集中在读、听、写等方面,这远远达不到诵读欧美经典著作、理解欧美文化的要求,特别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在外语教学方面侧重基础不注重整体,在教学方面总是强调认识单词、词组、固定搭配、句子结构等,而忽略语境到头来才发现外语教学的结果是一堆单个词组而已,就英语而言: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如果不从文化角度,不从语境的角度去翻译,能够翻译正确的估计少之又少。因此从欧美文学出发至少告诉我们外语教学不应该也不能放到片面的角度去开展,在专业外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精”,那么如何才能“精”呢?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外语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既要突出外语教学的专业技能性,又要突出外语教学文化的延伸,比如在培养翻译人员基本技能的同时我们又要注重文化习俗的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入乡随俗,真正掌握职业外语语言的精华。

总之,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培养,我们的教学方式都应该转变,即“技能与文化内涵并重”。

(四)外语教学对象对欧美文学的依赖

外语教学对象即外语教学的接受者。其对欧美文学作品的依赖也间接地影响着外语教学,所以不得不探讨外语教学对象对欧美文学的依赖。外语教学对象对欧美文学作品的接受有着双重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们别无选择地接受了欧美文学作品,从中阅读、摘抄考试及其相关内容,但当这些枯燥的文字逐渐被读出乐趣的时候,受教育者主动提高要求,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增加一些所谓的超纲东西来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这样往往间接地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深化。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和争议暨外语教学的学科性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2(01)12-13.

[2]张伊兴,李明·我国外语教学改革之我见[J].外国语.1999(06):42-47.

[3]王哲·大学外语通识改革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10(09):33-35.

[4]彭伟强·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2(01):9-12.

(责任编辑:王德红)

收稿日期:2015-03-21

作者简介:1.孙红果(1979~),女,山西运城人, 运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5)03-0076-02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Sun Hongguo1Du Haixia2

(1.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Shanxi,Chnina )

(2.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China )

Abstract:The double influence of test-oriented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ead to the gradual utilitaria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sts has reoriented the position of them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halleng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trategies, providing opportunity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European and American Literatur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influence,reform

2.杜海霞(1983~),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14级英美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英国小说及文论。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改革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科技视界(2014年32期)2014-08-15 0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