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刚,顾汝军,刘冬良
阑尾炎术后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附1例报告)
孙 刚,顾汝军,刘冬良
目的 探讨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的1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阑尾炎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无针对性的客观检查手段,根据该病例阑尾炎手术史、反复性右下腹痛、腹膜牵拉等症状做出初步诊断,对该患者采取腹腔镜探查证实为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行腹腔镜大网膜粘连松解术,手术效果较好,术后1 d症状消失。结论 对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患者应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判断,确诊后需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可治愈。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阑尾炎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为临床下腹部手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不多,此类病例多数症状复杂无特征性,且临床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手段,易引起误诊和漏诊。本院2013年收治1例阑尾炎切除术后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得以证实,采用腹腔镜大网膜粘连松解术治疗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1岁。以右髋关节活动受限3年,加重3 d收入院,3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个月,出现发作性右下腹部肌肉紧张、疼痛,触碰右下肢皮肤可诱发上述症状,右下肢不能伸直,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在外院多次查腹部彩超及肌电图等均未见异常,曾被诊断为“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给予解痉抗炎等药物对症治疗,症状略有好转,但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症状反复。入院时查体:腹平坦,右下腹肌肉紧张,压痛不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脊柱生理弯曲,棘突无压痛,右下肢屈膝屈髋,右侧髂脊无压痛,股直肌、缝匠肌张力较高,右下肢肌肉萎缩,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受限,呈挛缩僵直状,右足悬垂畸形,踇趾背伸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经骨科会诊排除运动系统疾病,初步诊断为大网膜粘连综合征。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大网膜粘连于右下腹,回结肠系膜大片粘连于右侧腹膜,证实为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遂行腹腔镜大网膜粘连松解术,电钩分离系膜与侧腹膜粘连,切断粘连于右下腹大网膜,电凝止血,切除网膜一块,粘停灵涂于创面防粘连,术尔泰50 ml保留腹腔关腹。术后采取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术后第1天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双下肢已能平伸、肌张力均等,术后第4天痊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原症状完全消失,已恢复正常劳动,未复发。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是指当下腹部存在炎性病灶或下腹部手术后,为限制炎症扩散、促进炎症消退、加强腹膜及内脏手术创伤的修复、愈合,大网膜向炎症器官移动并包围病灶,与下腹部脏器或壁层腹膜间发生愈着并形成粘连后,由于网膜过度纤维化和短缩,牵拉横结肠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好发于阑尾炎术后和子宫附件术后[1]。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诊断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病史: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特别是有阑尾炎切除术或输卵管结扎术病史;(2)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3)横结肠梗阻症状:便秘,反复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屈曲侧卧位疼痛可缓解;文献报道部分病例腹痛发作时有粪味呃逆[3];(4)腹膜牵拉症状:自感腹内有牵拉感,疼痛明显时体位受限,不敢伸直躯干或不敢双手上举,体位呈弯腰前屈位较舒适;(5)查体:躯干过伸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疼痛和不适;(6)钡餐检查见右半结肠扩张,固定,蠕动功能紊乱及钡剂排空延迟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上述典型症状均会出现,大网膜粘连综合征临床表现和粘连部位有密切关系,粘连位置越高症状越轻,越低症状越重[4]。本组病例发生于阑尾炎切除术后,由于大网膜与右下腹发生粘连而出现大网膜粘连综合征症状,但临床表现仅表现为腹膜牵拉症状,右下腹肌肉紧张、疼痛,右下肢不敢伸直,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等,而无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和横结肠梗阻症状。故临床上对于此类病例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仔细鉴别诊断,综合判断,才可避免误诊和漏诊。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尚缺乏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手段,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文献报道的大部分病例为术后诊断,主要是通过开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证实。本组病例亦是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怀疑大网膜粘连综合征,通过腹腔镜开腹探查证实的。但目前国内已有文献报道[5],行气腹造影腹部CT平扫检查可在术前明确诊断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该检查方法的特点是在原本密闭的腹腔内注入气体,腹腔空间扩大,腹膜与腹壁粘连得以拉伸展开,呈现索带状结构,若运用重建立体三维图,显示更清晰。但此项检查为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在临床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普及性不高。
本病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综合文献报道分析[3,6],临床上常易把该病误诊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肠粘连、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或神经官能症,甚至有的病例因误诊而行多次手术。因该病确诊比较困难,故导致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一般病程1~10年不等,有的甚至长达20年,如此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故临床医生特别是普外科和消化内科医生要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扩充对诊断术后慢性腹痛的思维,减少对该病诊断的漏诊和误诊[5]。
根据大网膜粘连综合征患者的病程长短、症状的严重程度可采取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通过临床文献分析,一般此病通过抗炎解痉理疗等保守治疗方式,症状可缓解,但效果不佳,容易反复,故此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首选腹腔镜。腹腔镜既能对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进行明确诊断,又可行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再粘连的可能性,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是临床理想的诊疗手段[7]。本病例即是通过腹腔镜探查和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进行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效果确切。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45-1046.
[2] 吴孟超.腹部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1.
[3] 赵战群.大网膜粘连综合征24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89-1390.
[4] 韩永坚,刘牧之.临床解剖学(腹部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4.
[5] 段 亮,蔡晓军.阑尾术后大网膜粘连综合征诊治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5):2648-2649.
[6] 辜晓岚,江志伟,刘碧竹,等.大网膜粘连综合征2例诊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0):958.
[7] 蔡晓军,段 亮,韩承新,等.气腹造影CT诊断和腹腔镜下处理大网膜粘连综合征1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 (5):446-447.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6.016
R657.2
A
1008-7044(2015)06-0550-02
解放军第149医院外二科,江苏连云港222042
孙 刚(1980-),男,安徽萧县人,主治医师,大学。
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