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慧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好坏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是多重、复杂的,也并非一蹴而就所能解决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面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借鉴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的“阶段式”教师角色观,探讨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学校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卢梭非常重视教师的价值与作用,他认为教师的职责是重大的,他本人甚至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愿也不敢去担任教师一职[1]。同时,他认为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化的,而是随着教育过程发展而不断转变的。根据《爱弥儿》前四卷的描述,我们可归纳出卢梭教师角色观的含义,即一个教师同时具备四重角色,但在不同时期将扮演不同角色。如婴幼儿时期,教师扮演陪伴者的角色;儿童时期,教师扮演榜样的角色;少年时期,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从孩子青年期至成年,教师是知心朋友的角色。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处于少年期与青年期,本文将着重探究卢梭的少年期和青年期的教师角色观思想内涵,同时将“少年期”和“青年期”合并为“青少年期”以便于研究。
在《爱弥儿》中,卢梭把人的少年期划定在12-15岁,把青年期划定在15-20岁。他认为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学生不仅具有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力量,还保存许多剩余的力量,教师应把这些剩余的力量引导到一个正确的途径上。二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进入平稳期,正是引导他的好奇心的时候。因此,这段时间能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爱弥儿》第二卷里也指出了这一阶段的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完成的两重任务。一方面,教师要认清知识的无穷性和智能的有限性。在《爱弥儿》中,卢梭提出人的智力的有限性,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可能学尽所有知识,因此教师须对施教的内容进行选择[2]。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奇异的谎言”和“骄傲的迷雾”。“奇异的谎言”和“骄傲的迷雾”是指三类无益的知识,分别是“谬知”“废知”和“助长骄傲的知识”。少年状态的学生还不具有较正确的分辨力,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尽量避免让少年接触到这些知识。
在《爱弥儿》第三卷里,卢梭描述了采用师生问答的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的场景。师生问答的教学方式既隐含着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观点,也隐含着教师作为知心朋友相互交流的观点。卢梭对师生问答式交流的类型主要分两种:有问无答式、有问有答式。有问无答式的师生交流主要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但不立刻告诉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形式。有问有答的师生交流主要是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是教师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有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回忆起已学知识,并为其指引思考方向;有的则是为了促使学生推理,重新确定思考方向。
在《爱弥儿》第四卷中,卢梭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了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同时师生共同求知、互帮互助的诸多情境,凸显出“教师是作为朋友的教师”的观点。卢梭强调,此时学生仍是教师的追随者,但不再是学生,而是朋友,是一个独立的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用朋友般的交流方式来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卢梭提出,学生成年后应从学习求知阶段进入研究求知阶段,此时教师不能再把学生当孩子看待,不能总摆出高明的姿态。在此基础上,卢梭论述了两种求知模式——“独立体验型”和“共同体验型”。在独立体验型求知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通常会不遗余力地鼓舞学生信心,同样也可提出建议,但求知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共同体验型求知则是指教师与学生一起去体验某一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体察的行为是教师想要达到的目的。[2]
《爱弥儿》第四卷中记叙了教师帮助爱弥儿戒除不良嗜好的事例。卢梭指出,这一阶段的学生可能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如孤独、懒散、死读书等,他把这些不良习惯比喻成“危险的小路”,而教师的职责是画出另一条线,把学生引领过来。[2]同时,卢梭提出了一些戒除学生不良嗜好的方法。首先,教师把学生带离易唤醒不良习惯的场所,并进行一些体力劳动,使其短暂地忘却不良的习惯,再慢慢摆脱那些习惯,最后培养新的兴趣爱好。从卢梭的描述来看,教师采用的是转移法。一是转移学生的体力,二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某种恶习中不可自拔时,说教通常是不见效的。此时教师应扮演朋友的角色来帮助学生,和学生一起做其他事情,最好是需要耗费大量体力的事情,这样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其培养新的爱好。[3]
卢梭认为交谈是了解学生心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倾心交谈,师生可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融洽关系。通过这种途径,教师可在不经意间进入学生的内心,使双方都获得精神和情感上的交流。但交谈不是消磨时间的聊天,卢梭强调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益的交谈。从《爱弥儿》中的描写可以看出,卢梭对教师谈话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谈话的内容既要有趣,又要富有教育意义;其次,教师在选择谈话场合上要尽可能贴近大自然;再者,教师谈话的方式要尽可能声情并茂;最后,教师谈话的语言要简洁、准确而平实。
卢梭在《爱弥儿》中把知识分为“谬知”“废知”“助长骄傲的知识”和“有益的知识”四种类型,这种知识分类不仅在当时有意义,在今日仍有意义。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什么样的知识,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实用性。但由于各种原因,职业学校所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变化,部分知识甚至滞后十几年。若教师一味按教材开展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则无疑是“谬知”“废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按照教材教学的同时及时查找相关专业领域内最新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开展教学,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实用性。
有效的教学,仅有好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太少,教师唯恐学生知道的不够多,一味地灌输自己认为好的、正确的知识性的东西给学生。至于提问题,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急于给出一个“标准”或“正确”的答案,这样的结果通常是学生放下问题,不再进一步思考,更无所谓创造性想法。因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绝大部分为知识型人才,即拥有大量的知识,但缺乏创造性的知识。
经济的发展需要知识型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尤其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可见,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广泛借鉴卢梭在《爱弥儿》中采用的“师生问答”的教学方式,将有问无答式、有问有答式相结合,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同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卢梭“有问无答式”“有问有答式”的教学方式可用心理学的“齐加尼克效应”解释,即未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时,任务者会产生紧张心理,并且总记着那些未完成的任务。在教育教学上,使用“有问无答式”教学方法可以产生“齐加尼克效应”,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过程中产生创造性想法。同时,适当地结合“有问有答式”的教学方法可在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同时,有效地保证教学进度。
职业教育作为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教育类型,需要培养学生独立体验的精神与独立求知的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相信这个阶段的学生己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理应在教授完预期教学内容后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独自探索。面对新事物,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通常内心充满好奇,教师可利用学生己知的知识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独立体验的同时,也可与教师、同学共同体验。
所谓顾客观,是指企业注重收集每一个客户以往的交易信息、心理活动信息、媒体习惯信息以及分销偏好信息等,据此确认不同客户的终生价值,为每个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传播不同的信息,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加每一个客户的购买量,从而确保企业的利润增长。在职业教育中运用顾客观的观念,则学生是“顾客”,学校是提供服务的一方,而教师是直接服务于学生的人。因此,教师是影响学生对服务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参与人,理应树立服务学生的教育信念,改变其唯师者尊、唯师是从的信念。同时,还应学习如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在《爱弥儿》第四卷中,卢梭详细记叙了教师帮助爱弥儿戒除不良嗜好的事例,并提出用转移法解决爱弥儿的问题。在这些描述中,体现了卢梭作为教师服务学生,并根据学生特点使用相应服务方式的观念,即个性化服务观念。在当今的职业学校中,学生出现了抽烟、喝酒、早恋、打架斗殴、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部分学生甚至已沉浸在某种恶习中不可自拔,而说教通常是不见效的。基于顾客观的理念,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服务”。教师应扮演朋友的角色来帮助学生,给予学生引导、支持和帮助,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如转移法,帮助学生培养新的兴趣爱好。
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认识到谈话对于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哲学家塞涅卡提出:“谈话于人最有裨益,因为它是逐渐潜入人心田的……但如果目的在于启发人主动学习,而非强迫人学习,则只能通过低声细语的交谈。”[4]从塞涅卡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师生间的倾心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内心,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还可启迪学生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均处于青少年时期,此时的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学校适应不良型心理问题、强迫型心理问题、抑郁型心理问题、焦虑型心理问题和恐怖型心理问题等。这些问题有较长的潜伏期和隐密性,不易被发现。因此,兼具心理咨询师职责的教师应多与学生交谈。同时,为了保证交谈的有效性,教师应注意提高交谈的技巧。借鉴卢梭对教师谈话技巧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交谈技巧。首先,谈话的内容既要有趣、贴切生活,又要具有问题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谈话场所,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进行深入的交谈;再者,教师谈话的方式要尽可能图文并茂,具体、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最后,教师的谈话要简洁、准确、平实并注重情真意切。
[1]卢梭.爱弥尔(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8.
[2]刘琼.卢梭《爱弥儿》教师角色观[D].中南大学,2009(6):22-31.
[3]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2.
[4]塞涅卡.论哲学[M]∥塞涅卡.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赵又春,张建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