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加玮
江里浪,湖里涛,江湖就是浪和涛;宦海深,官场险,宦场就是凶和险。
——题记
苏轼并非一江湖豪侠,只是在宦海中几度沉浮的政客。
进行礼部考试的阅卷工作时,各位大臣脸色阴沉,没有谁的试卷令他们满意,当梅尧臣读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时,立即向欧阳修推荐。众人围了过来,读后称赞不已,建议欧阳修把它定为第一名。欧阳修见其文风像门生曾巩,为了避嫌,忍痛定为第二名!后来发现它的作者是苏轼。参加复试时,苏轼获得第一名。苏轼以绝世的才华横扫汴京文坛,也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苏轼为人正直,直言进谏,因此屡遭贬谪。当他来到密州上任时,宋朝发生了大范围的严重灾害和由新法引起的社会动荡,外族的侵扰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却也不免陷入往事的回忆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爱妻已走十年,阴阳相隔,而妻子的孤坟却在千里之外,一想到她在那植满小松的山冈上,蘇轼痛断肝肠。可他也知道青衫泪换不回已逝的人,所以他准备“西北望,射天狼”,又豁达地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弟弟的美好祝愿。
朝廷为增加财政收入,实行盐铁专卖,苏轼却说:“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朝廷让百官学习新法,苏轼却说:“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饶舜之无术。”因为他的直言,引来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于是有人将他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定为犯罪证据,“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正是他的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这场乌台诗案。经苏辙等人的多方营救,苏轼免于死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丽花贤才又为群芳妒,娇花才子奈若何?在黄州,他作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赋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知不可乎骤得。”客人慨叹人生短暂:“曹操是不可一世的枭雄,可现在还不一样不在人世了。人的生命好像蜉蝣一样短暂,就像一粒谷子一样微不足道。”而苏轼却指出,江水总是不断地流去,月亮有缺又有圆,它们都没有消失。万物和人类一样是永存的,不要悲伤。在有生之年奋发进取,不断地努力,才是人生的道理。在黄州的生活,他尝尽了世态炎凉:“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
几年后,他又被贬到了惠州,到达九江,看过浔阳楼,又写下:“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他感到人生如梦:“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不久,苏轼又爱上了惠州,例如《惠州一绝》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心似已木之灰,身如不系之舟”。饱受流放之苦的苏轼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一代文豪,驾鹤西去。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坎坷,居庙堂之高,忧其君,爱其民,却也免不了在宦海中浮浮沉沉,饱受流离之苦。然他性格中的豁达豪放,使得他虽不及江湖剑侠快意恩仇般肆意生活,但也能够在逆境之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流放之苦胸坦荡,怎如小人长戚戚。
豪放一派君子风,仕途烟雨苏文豪。
(指导老师:张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