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蕾芳
所谓的角色扮演法即为对现实中的工作情境进行模拟,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其能获得真实体验,且尝试从角色的角度分析与处理问题,最终获得工作技能与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而由于内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而且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角色扮演法。本文选取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一般资料。选取学校2012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共95名,其中A班为实验班,有48名学生,B班为对照组,有47名学生。所有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在19~21岁。两组学生在入校后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同一教材,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
(二)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教学步骤:第一,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与性格特点,及其个人意愿将实验组划分为六个小组,每小组8人。第二,培训。由教师向组员介绍角色扮演法的相关理论与注意事项。第三,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准备具有代表性与教学意义的真实案例,并在课前一周把案例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足准备[2]。第四,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临床护理情境,让两个小组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扮演护士与患者角色。例如,在学习消化道溃疡这一章节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以下情景:患者因为腹痛前来就诊,护士细心地询问患者病症,收集其详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严格的体检。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必须要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要细心,耐心。对于病例中涉及的一些抽象的体征与症状,可借助教学视频与幻灯片等方式加以展示。第五,分组讨论。各小组成员间要相互探讨与学习。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找出护理问题,并列出护理诊断,然后再共同探讨,制定出最终的护理方案。最后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第六,教师总结。在学生探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角色扮演及探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改进对策。
(三)评价方法。一是期末考试:对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内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二是问卷调查:在期末为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匿名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95份,全部有效收回,有效回收率达100%。
(一)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在实验组48名学生中,不及格的人数为2 人(4.2%),60~69 分为4 人(8.3%),70~79分为18人(37.5%),80~89分为 16人(33.3%),90分以上8人(16.7%);在对照组47名学生中,不及格的人数为8人(17.0%),60~69分为 17人(36.2%),70~79分为12人(25.5%),80~89分为 7人(14.9%),90分以上 3人(6.38%)。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二)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同一方面,对照组对角色扮演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实验组的好评率95.8%(46/48),对照组 38.3%(18/47);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实验组 95.8%(46/48),对照组 48.9%(23/47);在提升注意力方面,实验组 95.8%(46/48),对照组 66.0%(31/47);在增强知识理解与记忆方面,实验组93.6%(45/48),对照组36.2%(17/47);在提升职业认同感方面,实验组95.8%(46/48),对照组51.1%(24/47)。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一)角色扮演法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著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会成为其学习的动机。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护理情境,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容易理解,并且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对内科护理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3]。
(二)角色扮演法有助于护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其分析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将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护理情境中,使得护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相关的护理知识,并且通过在情境中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与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可以帮助护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其职业认同感。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护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要能够利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通过角色的扮演与情景的模拟,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锻炼,而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生也更能深刻地理解护士角色,并认识到护士应该具有的爱心与责任心[4];通过角色互换,可以使得护生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充分理解患者的身心痛苦,进而在今后的护士岗位上能够发自内心地关爱患者、帮助患者。
(四)运用角色扮演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从准备到表演、讨论直到结束,整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为了充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学时,并且要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好准备与预习工作。在讨论过程中,对于一些发言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与启发,使其能够提高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5]。
总而言之,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合理地应用角色扮演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赵春莲,吴清叶.角色扮演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3(4):52~54
[2]宋江涛.模拟临床情景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浅析[J].医学信息,2013,3(8):37
[3]万晓燕.应用多元教学法提高内科护理教学质量[J].鄂州大学学报,2014,4(7):73~74
[4]朱艳.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59~60
[5]周舫.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4):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