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师生关系之特点及构建

2015-03-19 14:2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车 琨

新型师生关系之特点及构建

车琨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功利性和间离性受到挑战和重压。时代赋予了师生关系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也是一种对话关系和反思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特点;构建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理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的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弊端

然而,过去师生关系却不尽如人意,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对学生缺乏理解与情感上的关怀,师生成为互相利用、占有、控制的对象,形成二元对立的关系。具体而言,主要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一)单向性

教师负责传播,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活动变成了“我讲,你听;我抄,你写;我传授,你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滋生了学生惰性,学生不能主动学习,难以发展能力,做出独立判断。教师是课堂的统治者,是绝对的话语权威,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是单向性的。

(二)功利性

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失却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间离性

这是师生活动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教育者一心只想着升学率,成天围着考试打转,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缺少交心谈心,师生之间怎能不产生隔膜间离?两者之间被简化成“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单放机”,学生是“录音机”,学生被剥夺了话语权,只是一味地接受、记忆和不断储存,然后回放。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谈心,教学变成了一种静态的、死气沉沉的活动。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师生关系被时代赋予了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我们可以将新型的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也可以是一种对话关系、反思关系。

(一)业务关系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分工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种业务关系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的互动一起来完成任务,从而增长学生知识,提高能力。他们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缺一不可,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完成工作。

(二)伦理关系

21世纪是人类继续发展、人性复归的世纪,平等是21世纪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一个核心。师生作为人,活生生的人,也不能摆脱它的约束,从而使新世纪的师生关系具有了伦理性。伦理关系成为师生关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是人和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知识的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不存在尊卑关系,人格各自独立。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及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不是手段、工具、条件。教师必须理解、尊重学生。

(三)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有常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提高教学效果。否则将影响教学效果,成为教学阻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当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就有一种情感期待效应,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情感效应也会促动教师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可见,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它应该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之上。

(四)对话关系

师生平等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平等、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而且是教育本身。教师要在平等、沟通、对话的基础上去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坚持对话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在对话的交互关系中,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给予者,而是通过师生的对话、理解,从而使双方受到精神的教育。

(五)反思关系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演练多次之后选择最佳方案去上课。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一个要素。显然,教师和学生——教学的两个最重要元素会被放在一起进行思考。这种反思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正确看待师生关系,正是在不断反思中,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学生能力见长。当然,学生也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对教师教学进行理性评价,对知识进行整理、内化,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调整,从而更好地与教师配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三、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更是时代的呼唤。为此,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努力。

(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寻求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

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人格、独立分辨是非、接受知识的权利。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并重视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同时重视师生之间作为社会人的交往关系。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承认自我,体验到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敞开心扉,进行真正的对话、沟通,从而达到相互理解的境界。而走向理解正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

(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由于社会、家庭以及教师本人对教育法、教师法等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教师常常以一种“良好”的动机导致人格侵权行为,如代行体罚或自罚、要求或者变相要求有缺点的学生退学等,这些行为无疑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更有甚者,教师可以损坏学生财物,乱罚款、乱收费或变相向学生索礼索物等。

此类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不但有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不利于学生成长,严重损害师生关系。因而教师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要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教师自身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因此,教师不但要坚持自我教育,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要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对学生充满尊重和信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权威的来源,一方面是一定教育结构赋予教师的权力,另一方面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素养与表现在学生中获得的威信。前者是外在权威,是每个教师都可能有的权威;后者是内在权威,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得到的权威。只有内在的教师权威得到学生认同,“尊师”才有可能实现。教师应“言传身教”,以其优良品行和勤学善思,赢得学生敬慕,增进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转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成长成才。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吴积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4.

[2]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5.

[3]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4]蒋美勤.不平等与平等:老师行为及师生关系之趋势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1,6.

[5]巩福利.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与构建[J].北京教育,2002,2.

责任编辑:魏明程

G44

A

1671-6531(2015)02-0137-02

车琨/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68)。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