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
(项城市贾岭镇卫生院普外科 河南 周口 466200)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居急腹诊的第3位。肠道一旦发生梗阻或肠内容物的运行有障碍时,可造成患者全身生理上的紊乱和肠管本身解剖和机能上的变化[1]。肠道梗阻病因复杂,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把握手术时机仍是临床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研究选取肠梗阻患者47例,均行碘海醇肠道造影,依据检查情况,判断患者病情,初步决定治疗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7例,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9~72岁,平均60.3岁,病程1~5 d,平均3.7 d。
1.2 诊断标准 ①有肠梗阻的一般症状: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②立位腹平片见肠腔气液平面,B超或CT检查见肠管扩张、增厚,肠腔积气、积液。
1.3 操作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常规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以及明确诊断,留置胃管后,经胃管常规注入碘海醇溶液50 ml,夹闭胃管2 h后持续胃肠减压。分别于碘海醇液注射前、注射后6、12 h给予患者腹部平片检查,对比造影剂在肠管内移动情况。
47例患者入院后腹部平片均提示明显气液平面;注射后6 h再次腹部平片检查,28例患者气液平面有移位,19例患者气液平面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注射后12 h,15例患者气液平面消失,造影剂通过回盲部进入结肠,此类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余下32例患者中,4例患者气液平面消失,但结肠胀气明显。余下28例患者仍可见气液平面,造影剂距气液平面仍有较大距离,造影剂完全位于小肠,未通过回盲部。除有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于入院第5天肛门排气排便病情好转,其余31例均经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9例,结肠肿瘤6例,肠道扭转3例,其他3例。
手术治疗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过晚可能会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2]。在临床工作中,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与步骤决定于梗阻的性质、类型、部位、程度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时机是保守与手术的分界,对一些不典型病例往往难于判断,肠梗阻患者手术指征的确立较为棘手,如何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有很多报道,但始终无法形成统一标准[3]。根据患者的病史、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等相关情况,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可对患者肠道梗阻进行诊断。但肠道内容物在各种保守治疗的措施下能否自行通过,没有一个明确的预测指标,临床判断困难,特别是老年人的症状体征更为复杂,病情变化也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4]。
腹部彩超检查发现腹腔存在一定量积液时,多提示梗阻严重,有肠管坏死的可能。碘海醇显影观察患者肠内容物在肠道内的通过情况有较大的优势。50 ml的容量并不能明显增加患者胃肠道负担,而且和钡剂相比,碘海醇液能够吸收,在肠管内不影响手术操作,毒性低,图像清晰,耐受性好[5]。良好的X光显影在不同时间的X线对比几乎相当于动态观察肠道内容物下行的情况,对病情的反应直接明确。而且从诊治情况看,所有手术的病例并未出现严重的肠管缺血坏死,而在肠坏死之前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肠梗阻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综上所述,碘海醇肠道造影检查对肠道梗阻患者手术指征判断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1]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3-324.
[2]沈启峰.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1(33):11-12.
[3]李克华,徐磊,李向龙.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9(13):46-48.
[4]吴超,田国伟,闫金伟.老年人肠梗阻83例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2012,25(6):387-388.
[5]江南芳,于红刚,沈磊.系统碘水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价值[J].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12,7(21):6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