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莹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实施院校一体内科护理教学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贾小莹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依据工学结合、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将基于工作任务的校内教学与院校一体的岗位实践相结合,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内科护理;工学结合;人文关怀;护生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依据工学结合、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科护理教学必须贴近医院内科临床护理岗位需求,培养护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只有坚持工学结合,才能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满足健康需要的同时,注重生命质量。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1]。
“关怀”一词源于英文caring,有照顾、帮助、照护之意,既包含行为上的帮助、照顾,也包含心理和情感上的关心、照护[2]。人文关怀理论的倡导者华生博士认为,护理是一门人文与科学有机结合的专业,人文关怀是人文护理的核心[3]。黄正泉等[4]提出,人文关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郭慧芳等[5]总结护理界学者对人文关怀的理解,认为其有3层含义:一是在护理行为上给予病人的照顾,二是在护理态度上给予病人的关心和爱护,三是护理人员对自身行为负责的责任心。护理工作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秉承以人为本、促进健康的理念,将内在素养外化为服务病人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6]。
护理程序是指导护理人员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除了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强化和提升。在内科护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护理程序的框架,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达到寓人文关怀于整体护理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对情境提出了要求,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促进护生获得新知、完成意义建构。护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付诸护理实践,因此,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要以贴近护理岗位为准则。通过创设与实际工作类似的情境,帮助护生从责任护士的角度出发,更好地进行护理评估。例如,在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时,播放关于糖尿病病人的视频资料,其中有病人刘阿姨发生低血糖的经历过程,将其用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创设,通过鲜活的事例、病情进展展示、刘阿姨的亲自讲述,促进学生从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和治疗要点等方面进行评估资料收集。护生从病例、视频等资料中提炼评估要点,在看到病人临床表现的同时,也能从中看到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同时从病人的讲述中体会到病人的心理状况。提炼的过程既是学习疾病相关知识的过程,也是体会病人身心状况、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过程。每一次资料的收集,都是对护理评估的一次有效实践。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帮助护生以临床护士角色,体验护理工作的责任与使命。
通过创设情境、展示护理工作任务,使护生按责任护士的职责去学习、思考及交流,并在学习中与他人相互协作。通过护生亲自动手实践,实现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观,避免眼中只有“病”,而没有“人”。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让病人在身、心等方面的全面护理下恢复和保持健康。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利用已学知识、技能,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不仅针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还要体现“以人为本”宗旨。实施护理措施的目的是既要帮助病人减轻症状,还要考虑到病人的舒适性,减少不良刺激。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护生将人文关怀渗透在护理操作中。例如,在血糖测量时,护生分别充当护士和病人角色,操作前恰当地称呼并问候病人,耐心解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要忽略微笑和眼神,在细微之处让病人感受到人文关怀。在角色互换之后,每位护生都能从护士和病人两方面获得真实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增强人文关怀能力。
以往课程评价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准确、熟练掌握,而对人文关怀能力关注不够。在内科护理课程评价体系中,对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包括以下3个方面:(1)完成一份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与体会的小组报告;(2)为身边患有内科慢性病的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上交视频资料;(3)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记录临床护理工作点滴,完成一份护理心得。
任课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研讨,在制定内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时,与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保持一致,按照典型工作过程即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以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促进内科护理教学对接工作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优势营造仿真情境,加强临床案例教学,促使护生置身责任护士角色,提高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角色扮演,体会病人的需求与心态,在自主建构中渗透人文关怀精神。
为促进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岗位更好地对接,使在校所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习期间,护生需到教学医院完成4周的见习。课程结束后,在教学医院进行为期9个月的毕业实习。护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所学护理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完成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在护生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与医院带教教师持续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临床带教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出科评定中增加对人文关怀能力的考核。一方面,促进护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在与病人的日常接触和沟通中,通过带教教师的示范与指导,护生进行沟通方法和技能的实践,通过大量临床实例,对知情告知、隐私保护、健康教育等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理念,逐步提升人文关怀能力[8]。
叙事教育是通过叙事达到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警示自己也警示他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9]。在医院见习、实习的真实工作场景中,采用叙事教育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辅导,将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带教教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使人文关怀的抽象理论与具体情境有机融合,通过优秀的榜样示范、真实的工作经历更为直观地帮助护生感知、理解关怀的含义,形成人文关怀意识[10]。由任课教师组织护生进行实践反思,一方面,交流自己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病人表达关爱的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分享带教教师及其他护士给予病人关心、爱护的事迹,让护生从真实情境中感悟人文关怀的内在价值,起到培养和内化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作用。
我院2011级两个班护生见习和实习后,普遍反映内科护理教学与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结合紧密,他们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不那么紧张了;从带教教师的反馈中得知,护生对病人能做到有礼貌、有耐心;任课教师在护生上交的护理心得中,看到护生能于细微之处实施对病人的关爱,例如,在内分泌科见习的一组护生,针对病人出院前的健康指导,制作了一份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法图解,经带教教师指导确认正确后,送给了病人,这种别出心裁的想法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的好评。
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帮助行为中[11]。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对护理专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实施工学结合、院校一体的内科护理教学,提高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使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更贴近,护生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关怀落实到为病人服务的护理工作中。这同时也对任课教师及医院带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为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实现优质护理服务。
[1]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2]马芳,宋建华.华生关怀理论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9):75-76.
[3]Watson J.Caring science and the next decade of holistic healing:transforming self and system from the inside out[J].Beginnings,2010,30(2):14-16.
[4]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57-60.
[5]郭慧芳,丛潜,刘启贵.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47-449.
[6]孙曙青,朱碧华,曹梅娟.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3):190-192.
[7]刘霖,沈洁.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特点及培养对策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8):2791-2792.
[8]崔屹,张雅丽,梅花,等.人文护理在中医护理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2):757-758.
[9]任丹凤.对教育叙事和叙事教育的功能及意义的解读[J].教育探索,2009,30(12):137-138.
[10]张伟,周英华,郭秀君.院—校一体化人文关怀教育对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22):2714-2716.
[11]张秀伟,姜安丽.护理关怀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B):71-73.
G420
A
1671-1246(2015)15-0070-02
注: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