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乐辉 张香晴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推新,开放和共享教育资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启动网络开放课程(OCW)的计划,免费在互联网上提供麻省理工学院全部的电子课程材料。而后,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分享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OER)风暴,微课程和MOOC便在这场运动中相继而生。两者都秉承了开放和共享的特性,都是OER运动发展升级后的产物,加之产生的地域背景有异,便均有其各自的特点。
(一)MOOC。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的Dave Cormier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的Bryan Alexander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提出来的。2008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MOOC运用于《关联主义和关联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这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不久,MOOC开始在一些著名大学中渐渐引起关注。
近两年,MOOC在中国骤然升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纷纷加入了Edx,随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签约了Coursera。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主体的开发团队基于Open Edx平台开发了全球首个中文版MOOC平台—“学堂在线”,在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至今发布的课程已有20余门,它将引进Edx上的热门英文课程,并和果壳网联合组织翻译,以方便中国学生对MOOC加深了解。
(二)微课程。微课程(Micro-lecture)源起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和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 University)T.P.Kee所提出的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McGrew认为可将60秒课程设计成三部分:概念引入(General Introduction),解释(Expla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结合生活列举例子(Specific Example-The Chemistry of Life)。Kee觉得当前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快速增长并融合,学生应当掌握核心概念(Key Points)来应对,但要避免所学知识孤立、片面,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
但提出“微课程”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Penrose提出了创建微课程的5个步骤:首先罗列出课堂中要讲的核心概念,构成微课程的核心;15~30秒的简介和总结核心概念的上下文背景;录制以上内容形成1~3分钟的节目;设计课后任务,帮助学生消化课程材料中的内容;将教学视频和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微课程的概念率先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他认为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反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有机组合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其核心内容是教学微视频,同时还包括该教学主题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等资源。胡铁生着重从教育信息资源深化阐释微课程,要求提高微课程的资源利用率,要以有活性的教学资源满足师生的需求,吸引和扩大微课程的受众。
对微课程和MOOC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具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一)微课程与MOOC的相同点。
1.从课程内容上看。两者都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两者的课程内容都是直接指向具体问题,不限制学习者的人数、时间和地点,经过了碎片化和模块化操作,突出重点,方便学习者利用零碎时间观看学习内容。
2.从教学形式上看。两者都需要借助网络平台,需要社交媒体技术的支撑,能进行互动学习。学习者自主上网观看并参与主题讨论和交流,实现自我认知分享和知识构建。平台上还有专家辅导和在线答疑区域,学习者可参与到其中进行请教。
3.从学习者层面上看。微课程和MOOC不像传统课堂上教师手把手督促教学,需要体现学习者高度的自主性。尤其是MOOC,没有明确的学习预期,虽然设定了学习主题,但学习的时间、地点、阅读资料、交互媒体的选择均不受限制,由学习者自行决定。
(二)微课程与MOOC的不同点。
1.在课程主题上。MOOC 的教学内容多数都是网络上的相关文章或者报告,具有时新性,是处在动态演变之中的、非结构化的,含有某种不确定性。而微课程的主题选择大多还是传统教学资源库中的内容,只不过设计者将其进行模块化重组,使其短小精悍、重难点突出。
2.在开放的广度上。MOOC上课程的信息和资源都是面向全世界的,实现了全面的开放。而微课程的开放广度远远不及MOOC,有的甚至还是仅仅停留在某一课堂之上。
3.在实践层面上。MOOC面向的都是高等教育,其中的内容都是高等教育之中的,受众也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之后的。而微课程没有相对固定的受众目标,特别是我国的微课程,目前在中小学的实践居多。
根据微课程与MOOC目前的发展情况,结合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情况,对MOOC与微课程在我国未来的应用有如下预期:
(一)教学设计研究。微课程和MOOC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门课程,应该具备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两者目前的发展均是实践先行理论,对如何设计、开发和实施MOOC或微课程也没有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实例研究说明。
(二)制作技能培训。随着微课程和MOOC的向前发展,发布课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质量却不达标,利用率也不高,尤其是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微课程和MOOC的核心内容,使设计的课程不但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所以要培训教师设计制作微课程的技能,争取使每个教师都能设计制作出有效的微课程教学资源。
(三)应用领域拓展。在教育领域,教育研究者对微课程和MOOC的研究都已经略有成效,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MOOC目前面向的是高等教育层次,而微课程也主要实践于中小学,两者面向的对象不同,但主要受众群体相对狭窄,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群体间扩大整合,让学习者能进行有效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其实,微课程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可以利用微课程形式向人们传递亲情、环保、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意识和理念,或是通过微课程学习炒菜、野外生存等生活技能。拓宽微课程和MOOC的应用领域是教育界和社会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目前微课程和MOOC的发展状况都普遍看好,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相信在将来,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微课程和MOOC会逐渐发展壮大,也日趋发展完善,成为新型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1]樊文杰.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2012
[2]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
[3]金陵.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4]吴维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Coursera评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
[5]何伏刚,马东明,孙海民.探索MOOC教学方法在mLearning中的运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