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2015-03-19 18:48:5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人才信息技术

曹 韩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管理系,云南 芒市67840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创意型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创新与创意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一些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

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现状

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意创新为主要手段发展起来的产业。在创意产业文化创意思维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富有创意与策划能力的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技术信息手段实现创意具体化与价值化,使创意人员脑海中的创意构思实现价值。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规模、技术水平与人才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从东向西、由南至北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上海、广州、北京等发达城市为产业链源头,向周边地区扩散发展的现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和制造业萎缩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1.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善和人才短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发展方向不明确;另一方面,创意人才短缺,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受到教育内容、教育体系、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限制。

1.2.1 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

众所周知,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国内高校与培训机构相对较少。尽管在部分高校开设了与文化创意相关的课程,培养的人才数量依然不足。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对从业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创新思维与创意构思是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与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是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开始,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基础知识学习上,而专业课程教学的时间被不断压缩,经常出现一学期只开设一两门专业课的现象。这种培养方式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但是却减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学生难以把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和学习疲劳。

另外,教学内容陈旧,内容与行业发展相脱节,也影响了文化创意型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我国文化创意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还没有形成独立而富有见解的知识体系,一味地照搬国外的教学方法和落后于生产实际的经验。

1.2.2 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不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广泛, 不仅包括广告设计、影视行业、时装设计,还包括音乐、建筑、园林、广播电视等行业。目前各类学校开设的创意专业以人文学科为主,涵盖经济、历史、艺术等方面,教学内容各有不同,培养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各高校依然以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与应用为主,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不仅缺少“走出去”的机会,也缺少“走出去”的勇气,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而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与僵化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应与从业人员需要的能力相结合,传统的授课方式很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培养的文化创意人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1.2.3 对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不足

要把文化创意转化为价值,就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网络、计算机及其软件等工具,才能把员工的创意呈现出来,才能实现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变。

然而,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充分地向学生传授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播与思想交流,也能激发学生新思维、新想法的产生。由于创意专业学生学习电子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难度大,学习周期长,而且毕业生就业前景不稳定、收入偏低等原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学校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现状增加了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但培养的人才与生产需要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多数信息技术类人才从事科技产品研发工作,从事工作信息转化与传播的人才较少,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 文化创意人才的特点

要改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必须掌握产业人才特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2.1 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青年学生

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青年人的产业,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较低。年轻人接受和领悟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他们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创意与创新点,进而将自己的构想转化为作品或产品。对年轻人而言,文化创意无处不在,他们对文化创意的兴趣更浓。而且青年人往往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2.2 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弹性大

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业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使从业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创意作品。创意工作具有灵活性,创意思维具有多变性,这要求企业为从业人员提供具有弹性的工作环境。

2.3 从业人员要有丰富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对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来说,只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以影视编剧策划人员为例,不仅要具有编剧、导演的思维,而且还必须充分了解剧本的内容,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都要有着深刻而准确的认识,才能保证逻辑清晰,剧情丰富,这对他们的创意思维和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要养成多读书、多学习的习惯,以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满足从业的要求。创意从业人员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与执行能力,他们必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意思维转化为价值。

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包括社会培养与学校培养两个途径,多数从业人员是由高校培养的,高校在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1 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

除了传统的文史类、编辑类与艺术类文化创意专业外,诸如广告策划、影视编导、建筑设计、园林规划等新的创意专业不断出现,部分高校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文化创意专业,高校培养大量的创意人才。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通过实践提升专业能力,为从事文化创意工作奠定了基础。

3.2 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策略

3.2.1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

各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学科与专业特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创意专业或相关课程的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这不仅能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更加规范和专业化,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与教师资源的支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研究地方人才需求状况,使教学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培养符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与带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2.2 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创意能力培养

高校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确保教学内容与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同时,还必须改革僵化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应针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一些学生适当放缓教学进度,给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另一些学生,应拓展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制定独一无二的创意能力培养方案与学习计划,使学生将创意创新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和领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文化创意。

4 结 语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加强文化创意型人才培养。努力克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3]孙咏梅.文化产业的兴起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2).

[4]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5]吕学武,范周.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234

[6]亢清泉.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刍议[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0(1).

[7]成都市文化产业与人才建设研究课题组.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以成都为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4,35.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人才信息技术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