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明
何一明/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助教,硕士(广东湛江524048)。
大学校园频繁出现的学生因心理疾病而自杀或者跳楼等事件,从深层次表现出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也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视程度。辅导员是联系大学生最直接的桥梁,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工作和学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在心理健康方面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当前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专业知识及系统培训。首先,辅导员缺乏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的来源参差不齐,不仅有文理专业的区别,也有专职和兼职的区分。他们在自身所学专业上理论知识较为充足,但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主要以说教和硬性要求的形式,在专业理论和经验方面明显不足。虽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但跟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相比,仍受到很大限制。其次,高校缺乏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辅导员要有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形成良好的品格,才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积极作用。但现阶段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较为零散和缺乏,在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难以从专业知识角度为学生解决问题。
2.高校对辅导员重视不够。作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应该担负起对辅导员进行有关心理健康培训的任务。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拥有便利的条件、时间去接触学生,凭借其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够将自身的经验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但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只是将辅导员看作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只要稳定班级保障学风就可以了,没有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以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缺乏对辅导员相关方面的教育。辅导员自身由于没有固定的职责,为了片面追求成绩或者学风,加上工作重心的差异和工作经验的参差不齐,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3.工作压力大,无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且没有设置小班主任,必然导致日常事务繁多。某些高校将辅导员视为学生管家,只要是和学生相关的勤工助学、发展党员、校园文化活动等,都要求辅导员必须全部参与,这使其分身乏术。辅导员本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过多地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无暇顾及。其次,辅导员工作不断增加,但激励机制却不完善,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高校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和任务量的激增,大多辅导员感觉自身发展压力过大,工资待遇并没有相应的提升,导致他们情绪低落,降低了工作热情,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职业倦怠,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危害较大。
1.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辅导员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是难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辅导员是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结合自身专业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通过自学取得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在管理日常事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心理测试和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观察,便于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原则,实现面的教育和点的教育的结合,使学生时刻受到辅导员的心理指引,保障其心理健康发展。
2.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有比任课教师更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担负着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既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
首先,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如针对刚入学的新生,除了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外,还要建立个人心理档案,进行谈心活动,帮助学生较快适应大学生活。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了解其找工作的情况,避免他们因找工作遇挫而产生心理疾病。这种具有发展性的教育计划能够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
其次,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可以通过组织人际交往主题班会,采用心理游戏等方式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从中总结出交往的技巧。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主题征文、心理故事征文等,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再次,要成立心理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如在心理健康社团中,由老师牵头,选拔有一定心理知识、心理素质较高、具有亲和力的学生担任干部,培养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关心的心理现象来自主策划活动,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沙龙,编辑心理健康小报等,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能力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最后,利用网络媒体等开展教育。大学生习惯于使用手机和网络来了解更多的知识,这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信息和沟通工具。辅导员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可以私信给老师,方便老师解决问题也可以避免学生尴尬。辅导员可以将自己认为较好的心理方面的文章、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心理测验等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知识。
3.要转变自身工作重心,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员要不断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虽然工作繁多,但是不能只顾完成学校交给的行政任务,还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区别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积极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建议去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总之,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通过完善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变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和观念,使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便捷有效的网络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高校要不断地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减轻辅导员的行政事务等方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1]钱香花.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湘潮(下半月),2014.
[2]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6.
[3]赵丹.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