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乐,郑栋之
(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探析
李 乐1,郑栋之2
(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2.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应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尤其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工作。本文以高职经管类专业为例,分析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就业的优势,并探讨了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
经管类专业;专业教师;就业指导
1.1 招生形势火爆
经过调查对重庆市的国家级示范院校、市级示范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85%以上的学校开办了经管类专业,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数量多,基本上是各院校的大专业。传统的机械、建筑、水利水电、轻化工等工科类院校也大量招收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激烈,但是经管类专业招生却十分火爆,而机械电子等技术性专业受到了冷遇。这与学生的主观选择和外部环境有关。第一,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专业情况和社会需求,盲目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第二,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容易。第三,一些院校招生宣传不当,错误地诱导学生。
1.2 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的经管类专业被列为“警告”专业,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低。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面向政府、企业管理部门、服务机构、银行、证券等单位就业,他们特别要求招聘的人具有专业工作经验和学历,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既缺乏工作经验,学历又低,很难得到用人单位认可,高职财经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不奇怪。导致高职经管类专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第一,客观因素。首先,就业渠道狭窄。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人才市场饱和,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岗位有限。其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我国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缺乏人才能力培养标准,更缺乏专业实践教学基础。第二,主观因素。首先,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不切合实际,希望找到收入高、工作轻松的工作岗位,不愿意到落后地区工作。其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还有差距。据调查,高职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难也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大的关系。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就业指导缺乏专业性。大多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负责,而大多数班主任或辅导员缺乏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一般来说,学生在大一时,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形势政策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学习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班主任或辅导员没有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们专业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茫然,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盲目学习和参加各种培训,甚至不结合专业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不符合将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第二,忽视专业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甚至专业工作经验,熟悉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和能力要求。但是各学校基本上没有让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这无疑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
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相比,他们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优势明显。第一,具有专业优势。专业教师不仅具有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而且熟悉学生将来就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专业教师更熟悉专业学习规律,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第三,专业教师往往具有行业背景。专业教师具有辅导员所不具有的优势,他们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避免盲目学习;他们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忠诚度;他们是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能够为学生提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
为了发挥专业教师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应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把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指导团队,建立多层次的就业指导队伍。专家负责解答疑难问题,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负责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提供就业信息,班主任、辅导员负责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学生从日常教学开始,指导学生制定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第二,发挥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就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激励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第三,促进专业教师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把专业教师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化,激励和促进专业教师长期开展学生就业工作。
[1]王志跃,杨海明.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2):75-77.
[2]王晶晶.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能力提升途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3]邓满,邹函.新时期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3).
责任编辑 仇大勇
G642
A
1674-5787(2015)04-0131-02
10.13887/j.cnki.jccee.2015(4).35
2015-05-12
本文系2014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五个功能区'背景下重庆现代物流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3196)研究成果。
李乐(1981—),重庆江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物流管理;郑栋之(1981—),男,重庆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及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