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寝室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5-03-19 14:19:13王珠珠陈小腊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寝室隐性育人

王珠珠,陈小腊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浙江 杭州310018)

高校寝室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王珠珠,陈小腊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浙江 杭州31001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寝室已成为学生集生活、学习、工作于一体的重要阵地,寝室也成为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隐性课堂”。但目前,90后大学生的寝室问题较为突出。文章分析了高校寝室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物质文化建设相对落后,软文化建设浅显,高校寝室“隐性课堂”理念内化不足等,并从理念、机制、文化三角度探索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寝室育人的对策。

寝室育人;问题;对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1]随着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的网络化推进,学生一天近40%的时间都会在寝室度过。社区寝室成了高校的另一大育人阵地。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各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 高校学生寝室育人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省长夏宝龙曾说过寝室是高校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人生独立的新起点。拓宽寝室文化外延,发挥社区隐性课堂对学生素质养成的促进作用,这对高校学生课外素质养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学生寝室作为学生素质养成的阵地出现了各种问题。

1.1 高校寝室物质文化建设落后,脏乱差问题突出

大学生宿舍“脏乱差”是高校寝室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最直观的问题,“有些高校寝室像狗窝学生群魔乱舞”——这是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对该省31所本科高校和10所高职高专院校负责人谈起的学校管理的话題。集体宿舍,成员较多,空间狭小。90后大学生又多为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寝室常常出现通风条件不好、卫生环境差和物品乱摆放等问题。不叠被子,不倒垃圾,东西乱放,整体寝室缺乏美观。可见,大学生自主意识淡漠、认识上有偏差和自控能力差导致了大学生寝室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1.2 高校寝室软文化建设浅显,文化活动收效度不高

近年来,高校对寝室隐性课堂越来越重视,寝室文化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素质载体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社区文化节、社区邻居节等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面也十分广泛。但是,很多文化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意义浅显。据调查数据显示,文明寝室活动偶尔或者不参与的人数达24.2%,而在愿意参加的同学中,也有37.8%的同学认为文明寝室活动评比是“形式主义”,活动开不开展是学校的事,与我关系不大。可见,学生对高校寝室文化活动开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活动开展惠及的学生面不够广。目前高校寝室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品牌活动不够突出,多以文明寝室评比、寝室美化大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内涵浅显。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寝室友谊和凝聚力、借助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素质、共同建设良好寝室文化,营造寝室氛围等方面的意义不大。

1.3 高校寝室育人的观念外化有余,内化不足

宿舍的制度文化是指宿舍组织结构和成员在相当长的生活和实践中,依据需求来进行制定并且能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和条例以及宿舍管理活动和方式[2]。高校寝室作为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另一课堂,其重要地位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在制度、学生团队建设等方面,各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文明寝室建设的规章制度。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文明寝室建设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目前,高校寝室管理模式多样,规章条例制度也较完善,但是要将现存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在修养却是十分困难的。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制定现代化、人性化和具有科学性的宿舍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对制度进行宣讲时结合寝室“隐性课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2 高校寝室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浅析

2.1 高校寝室文化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不强

高校大学生寝室软文化建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越来越丰富,但是学生对部分软文化建设的兴趣,如文明寝室建设、文化节、社区游园会等诸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高。据问卷调查统计,有37.8%的同学认为文明寝室活动评比是“形式主义”,这部分学生不会参加到系部的寝室软文化建设过程中。理念上的认同度不高,各项文化活动也未形成长效的机制体制。此外,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为90后大学生,该群体有着强烈的个性特点,他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张扬,追求自由,学校系列活动的举办,也会被学生理解为对他们过度束缚,从而形成学校过度强调“管”与90后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的矛盾。学生的认同感和体验感得不到满足,以至于有些活动流于形式。

2.2 高校寝室学生干部管理机制运行的效能不足

高校学生干部团队是学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学生寝室的管理也同样需要一支素质高、执行力强、深入学生寝室的学生干部队伍。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寝室管理主要是以公寓楼楼委、寝室长和学生党员这三类学生团队为抓手,部分高校还配备了专门管理社区的班级社区信息员等。学生团队在工作中与寝室同学朝夕相处,深入学生,能发现外围工作管理队伍难以察觉的寝室矛盾、违规电器使用等问题。但是,学生团队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寝室长责任意识不强,寝室学生干部对于违纪违规行为相互包庇纵容。据一调查问卷显示,在问及寝室同学使用违规电器行为时,仅有5%的同学选择告诉辅导员,有32%的同学采用不理不睬的方式处理。

2.3 高校寝室育人的理念认同度不高

寝室作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是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然而寝室卫生、文化、制度和活动等方面的建设必要性并未得到学生的认同和重视。据一项调研项目数据显示,同学认为寝室卫生应该轮班或值班的只有67%的学生,近33%的学生认为不在意;在对寝室文化活动开展的认识上,有24.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认为开展文明寝室建设活动是形式主义,认为与己无关是学校的事的学生占37.8%。可见,寝室作为大学教育的“隐性课堂”还未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更未得到同学应有的重视。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而且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但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又较弱,思想意识上未引起高度重视所引起的外化行为体现在对寝室卫生不在乎、寝室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够,参加率不高,即使参加也未能领略文化活动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

3 高校寝室育人的对策探究

随着高校学生主体、需求、阶段的多元发展,学生素质养成的阵地、途径、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课堂教育仍然是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与课堂教育这一“显性教育”相对的寝室这一“隐性教育”课堂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只有调整观念,增强寝室“隐性课堂”的认同度,并且将寝室文化教育软硬结合,形成系统的长效机制体制,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寝室的隐性教育作用。

3.1 注重物质和精神文化耦合互补,实现文化育人多元共进

高校寝室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精神文化活动开展的良好基础。宽敞、美化、齐全的学生社区生活环境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水平也相对提高,目前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突出的特殊群体,单靠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完全不够的,在宿舍管理中,更需要体现人性化、家居化和现代化设计理念,营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寝室氛围[3]。在构建文明社区的同时,需要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如在布局、规划、设计上都要更加人性化部署。如提供24小时热水、完善楼宇的健身活动室、观影室等,营造家的感觉。创建公共的活动区间,如部分高校在社区楼宇中开设文化长廊,宣传楼宇文化、开创温馨提醒的小板块、按学生兴趣建立特色丰富的活动室(如瑜伽室)、心理咨询室、团辅室等。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寝室对学生的吸引力。

目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社区硬件设施已有很大改观。同时,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日益丰富。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大学生寝室“隐性课堂”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要提升文化活动的品质,以主流价值观引导活动的设计开展。随着网络文化在90后大学生中的普及,学生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负能量理念在寝室文化构建中也日益明显。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也不时乘虚而入,误导他们。

所以,要弘扬主流价值观,活动主旨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树立科学三观。另一方面,要创新贴切学生需求,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文化活动开展方式。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如文明寝室评比在学生素质养成隐性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活动的认同度和收效度并不高。目前,部分高校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开展了社区文化节、社区邻居节,统筹校园文化活动,避免活动的重复,提高了活动对学生素质养成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学院设立了社区活动的楼宇和系部学生的自主申报机制,鼓励活动贴切学生需求,百花齐放。大学生寝室“隐性教育”离不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互补,只有营造温馨、科学、人性化的大学生寝室物质文化氛围,构建社区主流价值观引导的精神文化活动体系,创新精神文化活动的方式载体,才能培育综合素质优异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实现文化育人的多元共进。

3.2 发挥学生组织能动作用,构建自我管理机制

构建多元学生住宿机制,引导90后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当前,高校主要的学生宿舍安排,还是以院系和年级为单位,安排集中住宿。这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90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国耶鲁大学于20世纪初就建立了“住宿学院制”,即住宿学院完全成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的一些日常事务分别由12个住宿学院来专门负责,而每个住宿学院除院长以外,还配有教导长、住宿学院院士、生活顾问等管理人员,而传统的行政单位性质的院系却只负责大学生的科研教学任务[4]。这种个性化的宿舍管理不仅提高了教学科研和社区管理混合的效率,更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也是由完全的管理育人到社区服务育人的良好过渡。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作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各高校团学学生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已较为成熟,但是专职负责社区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全、针对性强的学生组织。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而社区管理更是如此,只有朝夕相处的同学,才能具体了解学生的棘手问题和迫切需求。在社区以寝室为单位,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寝室长队伍;以楼宇为单位,组建一支负责楼内文明寝室建设的楼委队伍;以班级为单位,设立每班两名的社区信息员,汇总、上报并处理寝室长发现的各种寝室问题;以院系为单位,成立一个负责社区相关工作的部门,如院系的社区管理部;以学校为主轴,建立统筹全校的社区管理部门。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目前就创建了院自律委员会、楼宇楼委会、有学生会副主席分管的系社区管理部,通过班级社区信息员、寝室长、结对寝室的党员队伍和富有特色的退伍军人文明督察队等学生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其次,要提高学生组织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学生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深入学生内部,了解需求,解决问题。但是比较而言,这个群体普遍又存在着自我管理效能不高,与正式的教师管理团队相比,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等不足,所以,仍然要以院系的外在管理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要形成学生干部团队的长效学习培训机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改进,才能跟得上变化迅速的时代步伐。浙江的部分高校如温州大学就在学生团队管理中引入了户外素质拓展项目。

90后大学生个性明显,过度强调管理,且管理过程不灵活,容易使学生滋生叛逆心理和行为,所以在管理机制上,要注重培养“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能动作用,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

3.3 深化寝室育人的认同理念,形成统一认识

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经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理念只有被认同,并且内化为信仰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寝室作为“隐性课堂”对学生素质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调研数据来看,寝室“隐性课堂”对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同,更无

所谓“被信仰”。而要实现该理念的促进作用,必须深化高校学生的理念认同,形成“隐性课堂”对自身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作用的统一认识。在理念宣传上,要加强力度。寝室作为大学教育的隐性课堂还未被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更未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可以通过学校宣传窗、楼道的文化育人标识、文化节活动的巡演等形式,加强对“隐性课堂教育”的宣讲。树立核心价值观理念,在90后大学生主流理念的宣传教育中,提高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品质品味。主流价值观在宿舍精神文化营造中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科学的价值观才能在学生的价值体系中扎稳脚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学习,由此才有可能将外化的规章制度,内化为科学合理的寝室规范理念,从内在的理念上更大地发挥大学生寝室“隐性课堂”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1]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157.

[2]红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1-37.

[3]红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1-37.

[4]高珊.新时期大学寝室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28-30.

[5]王朝洁.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之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46.

[6]侯文华.学区化:大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56.

[7]减海成.试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建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44-46.

责任编辑 周丁力

G622

A

1674-5787(2015)04-0100-04

10.13887/j.cnki.jccee.2015(4).27

2015-05-10

本文为2013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大学生寝室‘隐性课堂'对学生素质养成的实效性探究”(项目编号:KY14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珠珠(1988—),女,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法治国家理论方面的研究;陈小腊(1984—),男,安徽砀山人,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寝室隐性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人生十六七(2015年3期)2015-02-28 13:08:18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