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5-03-19 14:19于楣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学会计专业高职

于楣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管理系,云南 芒市678400)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于楣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与管理系,云南 芒市678400)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公认模式,对于会计学这样一个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既是当前国内诸多高职院校乃至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之一。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相当比例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型,我国高职院校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职教育如何更加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既是将我国打造成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更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1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工学结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校企的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已实行多年,也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形成了不同模式,如以企业为主的德国“双元制”、日本“官产学合作制”,以学校为主的美国“合作教育计划”,以行业为主的澳大利亚“行业主导型”等[1]。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需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具体如下。

1.1 有正式的合作协议,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机制

为保证工学结合的开展不受人事变化的影响,须由学校、企业层面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对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内容等事项进行清楚的约定,合约的签订应以双方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为基础,以实现双赢,即让学校在合作中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可用,增强教育的实践性,让企业能够通过合作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其员工素质的提升。

1.2 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高职层次教育的教学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论讲授在教育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定位下,高职院校应在社会人才需要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特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完成的课程(主要以理论课程和基本实践课程为主),又有校外(企业方)兼职教师完成的实践类课程,将校内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别于传统学科型教学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工学结合得以实现。

1.3 有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在一线岗位从事现场和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2]。

1.4 有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机制

基于合作共赢的考虑,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既要考虑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也要兼顾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特点,而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差异很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灵活多变。

2 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阻力与困难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其教学改革的最终趋势,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专业在工学结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既有与其他专业相同的共性问题,又有会计专业较为特殊的困难。

2.1 合作企业的合作热情不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目标多为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盈利,当企业有人、财、物的需求时,遵循成本最低、等价交换的原则从市场直接获得是其普遍的思维模式和选择,也无可非议。因此,对于一些人才需求量较大、学校具有较为系统的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也较高的工科专业来讲,工学结合较易开展,因为对企业来说,学校能够以较低成本批量提供所需人才,所以有着较高的合作热情,合作较为深入。但对于会计专业来讲,一方面,会计人才培养对教学条件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的要求不高,国内各级院校开设十分普遍,人才总体上供过于求;另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点多面广,具体到一个单位,需要量只是几个,甚至是个别的,因此,单靠少数几个合作企业是无法吸纳太多的学生学习、实践,更不要说是就业了。并且,长久以来,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岗位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使得学生毕业后工作适应期偏长,用人单位多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不愿意花时间参加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普遍缺乏合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过程监控困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学生要在企业一线学习较长时间,这给教学监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方面,表现为教师素质的欠缺。企业派出的指导教师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培训,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条理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校内专任教师又恰恰相反,对企业具体业务只是略知一二,若双方教师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另一方面,企业在安排学生实训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一般不会安排学生大范围的轮岗,学生接触到的实际工作其实也很有限,当学生对简单重复的学习内容感到厌倦、排斥后,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也大大降低。这在会计专业中表现尤为明显:不管是出于对工作过程不产生过多干扰的考虑,还是出于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合作企业都不会安排学生参与太多核算过程以及核心的业务处理工作,这一点从对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内容调查中可以得到印证,连学生在企业半年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只是从事收银、出纳等简单的专业工作,即便是会计也可能只是接触到凭证的整理、录入等,与实习目标要求相距甚远,更不要说其他短期实践项目了[3]。

3 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效果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各级保障机制

要保证工学结合能顺利进行,必要的保障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这既包括校、企之间签订的正式合作协议,更包括各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首先,为切实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有关促进工学结合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为工学结合提供保障和良好平台,加大教育领域的投入,积极消除企业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因看不到短期利益而存在的消极应付思想。

其次,让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得收益、得实惠,这是提高企业合作热情的根本所在。会计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除了应积极主动地到企业调查了解有关企业需求,使课程体系、考核方法等更适应社会需要,毕业生更能满足企业需求外,高职院校还应突破专业限制,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合作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也可以为合作企业开展集体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合作企业的投入,实现利益共享,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向合作企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

3.2 对学校、专业进行合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众所周知,所有的专业领域都有人才层次的划分,在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下,其课程设置、学习要求相应地也会有差异。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一点,各院校应在充分调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体现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其所在地区经济总体不发达,企业以中小型为主,所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就相对突出了“服务中小型企业”这一特色,以传统的企业会计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形成体系,至于服务大型企业、涉外企业的内容,暂不安排太多,点到为止。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研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赋予各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让各个院校有其鲜明的个体特征。

3.3 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形成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

3.3.1 改革、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应切实重视实践教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育方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这在高职层次表现尤为突出,公共课、理论课所占学分、课时比例过高,培养专业技能的实践学分和课时所占比例较低。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高职会计专业各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时比例一般在46%~52%之间,但其中还包括了军训、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公共部分的实践项目。为真正达到工学结合的目标,必须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要将教学计划中与实践能力培养无关的课程进行压缩;另一方面也要在充分调研、反复协商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协调“工”与“学”的时间与内容,让校内学习不再“纸上谈兵”,企业实践不再“放散羊”,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会计专业强调持证上岗,从业人员的岗位、待遇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持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学生也有强烈的考证意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应突出“双证教育”,即既要考虑毕业证,又要考虑职业资格证,这也是会计专业在“工学结合”上的重要体现。为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除了开出《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考试科目外,还应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嵌入有关考试的内容;而对于有能力差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资格,则应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开出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让学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与掌握,为将来毕业后的复习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服务少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考虑以选修课的形式组织考前培训,让他们在毕业前就能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获得更高的发展起点和平台。

3.3.2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考试传统方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而且多以期末终结性考试为主。为真正体现“工”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考核内容上也应加入有关“工”的内容,即在考核内容中加上形成性考核以及实践考核的内容,且其评分权交给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以“考试”这一指挥棒来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

3.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适应教学需要,应着力建设师资队伍。从理论上讲,要求专业教师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实践证明,现阶段要求每个专业教师都做到这一点不太现实,但打造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重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引进或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到校内兼职,指导实践,开展会计技能培训、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等。学校应该安排校内专任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见习、顶岗,并将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任务承担情况等纳入教师考核的内容,与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优等挂钩,以教师的切身利益调动教师努力研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工学结合质量与水平的积极性。

3.3.4 实行分层教学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高职层次生源素质日益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会计专业课程枯燥,学习难度较大,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因材施教显得更为必要和必须。为有效降低班级授课中的“短板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考虑采用分层教学,即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对学生按照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成绩进行班级划分,并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保证学而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要确保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会因听不懂而厌学。为公平起见,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班级转换的途径与机会,如可在学习过程中安排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班级的调整,实行末位淘汰制和考核升级制。这一思路也可用于企业实践过程中,即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酌情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工作内容。

与以上几点相适应,要改革现有的成绩、学籍等教学管理体制,完善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设计出适用的、完整的教学文件,加大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3.4 积极探索合作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不同于其他专业,会计专业很难做到“订单式”培养,在学生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生的情况下也很难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如何有机地将“工”与“学”结合起来,可能在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体现在校内专职教师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上。为此,既要强调在教学内容中多增加实践性内容,也要强调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如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实行情境式教学,安排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会计处理并轮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办会计服务公司,让学生据其能力参加其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总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完善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需从顶层设计入手,改变各级教学管理、实施者的观念,站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合作,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向奕.财经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25-36.

[2]杨晴.商科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80-85.

[3]李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14-16.

责任编辑 李燕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for Accounting Maj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U M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ehong Teachers'College,Mangshi Yunnan 678400,China)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s a generally accepted mod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ion.As accounting is a major of public service,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its education with work-study combination is the hot topic of educational reform for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t present,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for talents with applied 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s;accounting major;work-study combination;talent cultivation mode

G622

A

1674-5787(2015)04-0011-04

10.13887/j.cnki.jccee.2015(4).4

2015-04-22

本文为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电算化”(项目编号:云教高2011[66]号)研究成果之一。

于楣(1972—),女,云南芒市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工学会计专业高职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工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