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县级财政资金财务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的思考

2015-03-19 12:03:13江西省泰和县财政局张三梅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问效监督机制财政资金

江西省泰和县财政局 张三梅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财政收入不断翻番,但目前很多地方收支管理不规范,达不到财政资金使用的最佳效果,因此,如何来规范管理和监督各项县级财政资金,是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想就建立健全县级财政资金财务规范和监督管理谈谈看法。

一、当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县级财政收入和支出管理还存在制度欠缺和规范性管理文件不完善的问题,造成一是收入管理存在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变卖收入存在不入库或隐瞒不缴财政现象;二是专项资金管理存在挤占、挪用、使用不合理和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意见不统一等现象;三是公务费支出管理存在控制不严,一些公务开支项目成了单位开支的黑洞。

(二)领导管理意识不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意识不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认为只要钱到了单位就可随意用,没有私吞私占就不是违法,从而乱支乱用和挤占挪用;二是管理意识不强,只注重争项目、争资金,而忽略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管理。

(三)县级财力不足

县级财力不足,一是会造成预算安排的不公平合理,有些单位经费不足,就会想方设法挤占挪用其他资金;二是会造成预算执行不力,资金不能按计划到位,就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县级财政监督机制比较单调,一是大部分工作都是“秋后算账”,仅限于事后监督,而没有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二是财政、审计等部门只形成了年度检查监督的习惯,而没有形成日常检查监督机制;三是在检查监督过程中,大多时候更注重对支出环节的检查,而忽略了对收入环节的监督。

二、建立健全财务规范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各级领导都必须认识到规范财务,强化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要着眼于长远和全局;二是县政府、财政部门和各主管部门在规范财务和强化管理监督上要统一认识、统一意见,统一站在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和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高度上,只有达成了共识,才能实现双赢;三是对一些管理要求较严的资金,如土地出让收入、重大项目资金等,县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小组。

(二)完善制度,规范操作

针对收支管理中制度欠缺,规范性管理文件缺乏等问题,笔者认为县级还应该制订以下文件,以规范和严格各项资金的管理。一是《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意见》,对土地出让金的收取、解缴、预算安排、资金使用和财务核算进行统一规范;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统一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出租收入、资产变卖收入的解缴、返拨和使用,严格限制应收未收、应缴未缴、直接抵支和私设“小金库”等行为;三是《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意见》,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拨付、使用、核算和监督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范,严禁乱申报诈取财政资金、乱使用违犯财政资金使用规定、不作为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核算不准确影响全县整体利益等行为的发生;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支出管理意见》,对公务费开支项目的使用范围、使用限额和使用渠道等进行规范,预防资金浪费和滋生腐败;五是针对农、林、水和惠农等专项资金项目多、金额大、管理要求严、上级检查多等原因,相对应地制订专门的管理文件,以确保这些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六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上级管理要求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内容。

(三)转变方式,跟踪问效

要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实现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一是政府部门要转变思维,看清财政资金跟踪问效的重要性,制订《财政支出跟踪问效暂行办法》,明确跟踪问效目标、范围、实施部门、工作程序和评测指标,指导和规范项目支出、部门支出和单位支出等各项支出的跟踪问效工作;二是人大部门要转变督查方式,对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季度督查和深入实际的督查,旨在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问题的纠正;三是财政部门要转变工作方式,除注重资金的拨付环节外,更要注重拨付后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四是部门和单位要转变观念,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树立合理运用和节约意识,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式要进行跟踪。

(四)健全机制,强化监督

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是规范财政资金财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首先要明确财政监督机制的内容,建立包涵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财政内部监督、财务会计监督等内容的财政监督机制。将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各项收入和专项项目支出、部门和单位支出等各项支出及会计基础工作等全部纳入财政监督机制管理范围;其次要打造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要转变财政监督方式。具体应从这样几方面努力:一是从注重支出监督转变到收支监督并重上来。在进一步加强支出监督的同时,应强化对财政收入的监督,建立从财政预算支出的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机制。二是从事后监督为主转变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上来,贯穿于财政资金运行的每一个环节,融会于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事前监督是对财政资金分配的各项制度规定、程序的监督,避免资金分配上的人为操纵因素,确保财政资金的出入口规范化、管理模式化、操作程序化、项目资金运作市场化。事中监督主要是对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的重要事项进行日常监控,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的中心环节。事后监督具有审查、总结、纠正的功能。三是要把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检查中来。日常监督是对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进行的日常的监督管理活动。专项检查是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监督中暴露出来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特定项目进行的专项检查和调研工作。四是要从严执法,在发生违纪事件后,从处罚单位向处理违纪事件和处理违纪人员相结合转变。

猜你喜欢
问效监督机制财政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财税(2021年4期)2021-07-15 08:40:32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08
人大跟踪问效 助推河南义务教育再上新台阶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36
古县:“积分制”破解培训问效难题
支部建设(2016年1期)2016-11-27 05:14:25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镇海新闻网问政问效建设经验分析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