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谦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宋理宗朝前期宰相李宗勉生平事迹再考
崔玉谦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李宗勉是宋理宗亲政初期最有作为的宰相;李宗勉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父母分别是李行与郑氏,李宗勉的出生时间应在宋孝宗淳熙中期,李宗勉的归葬地为富阳县北小隐山;李宗勉与南唐李氏后代同属富阳李氏宗族;李宗勉在任嘉兴府添差通判之前应在湖州某县任职并参与湖州之变的平叛。
李宗勉;宋理宗;南唐;富阳李氏;湖州之变
李宗勉是南宋晚期名相,当朝人有“评近世宰辅,至宗勉,必曰‘贤相’”[1]卷四二三《王迈传》12636之论,有鉴于此,笔者持续追踪、关注李宗勉事迹。截至目前,笔者先后对李宗勉的仕宦经历、对于端平入洛及处置红袄军的意见[2]及李宗勉、史嵩之二人的交恶及对于李宗勉的初步评价[3]等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在持续的关注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李宗勉的一些新问题,鉴于此本文拟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梳理相关史料,再就李宗勉的先世与归葬地、李宗勉的出生年代、李宗勉与南唐李氏后代的关系、李宗勉与湖州之变的处置等基础性问题做深入探讨。
关于李宗勉的生平,《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均有详细的记载,但李宗勉中进士前的生平均无记载,尤其是李宗勉的先世无载 :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1]卷四〇五《李宗勉传》12234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试吏部第二。[4]卷五八《李宗勉传》1575
《宋史·李宗勉传》的字数在两千字左右,在《宋史》的列传部分算是较多的,但唯独缺少先世部分的记载。关于李宗勉的身后事,《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也没有记载 :
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清。[1]卷四〇五《李宗勉传》12234
十二月甲子,薨于位,诏以光禄大夫致仕,赠少师,谥文清。[4]卷五八《李宗勉传》1575
可见关于李宗勉的身后事也无明确记载。光绪《富阳县志》中所收引的元代志怪小说集《江湖纪闻》中有一段关于李宗勉家世的记载 :
富阳郑氏,李宗勉母夫人也。父行,做事黔墨,流不复归。别以幼子不废家学为托。郑荼捋劬劳,自教养之。至开禧元年,宗勉举进士,通判某州,时州守有吴下卒长,常传柬往来。母自帘后见之,辄流涕。宗勉问故,母以他辞对。既而再三问之,母遂以实告。宗勉大惊,请于守。守别呼卒长问之,所言悉符。遂延之上坐,迎至倅厅,夫妇父子相泣且喜。夫人见夫后,置榻外馆以奉之,盖避疑似之嫌也,时论贤且得体。宗勉,理宗朝为名宰相。[5]《(光绪)富阳县志》2223
《江湖纪闻》为元人郭宵凤所著,这部书的记载多出前人,该书卷数不清现已佚,但在《(光绪)富阳县志》中保存了这一则关于李宗勉的记载,《(光绪)富阳县志》系时任富阳知县汪文炳任修撰同时设立县志局历时八年修成,系现存各种富阳地方志中收集材料最多的一部[6]381-382,尤其是一些已佚的材料。借鉴关于元代杨家将杂剧的研究[7]①虞云国先生在《元代杨家将杂剧所见之民众思想》一文中指出,在杨家将传说的衍化过程中,元杂剧保留了最原始的文本,元杂剧保留了诸多的南宋的相关史料文本。再结合《江湖纪闻》的笔记小说性质及小说流传的途径,再结合宋元之际战争导致大量南宋官方会要、实录的焚毁的背景来看,该书保留一些口耳相传的南宋轶事也是当然。郭宵凤字云翼,生卒年与相关事迹均不详,仅在清人徐釚的《词苑丛谈》对其有所介绍 :
郭霄凤,字云翼,元人,撰《江湖纪闻》。云 :宋理宗时,李好义为某郡总管,作词《名望江南》云 :思往事,白尽少年头。曾帅三军平蜀难,沿边四郡一齐收,逆党反封侯。元宵夜,灯火闹啾啾。厅上一员闲总管,门前几个纸灯球,箫鼓胜皇州。[8]卷七《词苑丛考·纪事二》132
从《词苑丛谈》的记载结合上文光绪《富阳县志》所引《江湖纪闻》记载来看,“宵”应为“霄”,因为其字云翼,云霄二字应是相符的。《词苑丛谈》中所记载的李好义一事也并不是发生在理宗时期,应是宁宗时期。但郭霄凤虽是元朝人,其生活年代应是跨宋元两朝,对于南宋当朝宰相轶事应是有所知晓。从内容上看这段关于李宗勉家世的记载弥补了《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等传记史料的不足。虽然《江湖纪闻》为后世的志怪小说集,但同样具有史料价值,漆侠先生在《〈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9]2一文中即已说明小说中所保存的口头传说材料的史料价值 :口头传说材料也可演变为文献资料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于李宗勉的生平除了《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的记载外,也就仅存《江湖纪闻》中的这段关于李宗勉的记载,由于是后代的记载,从内容上看与《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也均无对应,但可起到互补作用。从这段记载看李宗勉的父母分别是李行与郑氏,这应是可信的(虽然笔记小说记载有演绎成分但这段材料中其他涉及李宗勉的记载均与宋代史料记载一致故应是可信的,《江湖纪闻》所搜集的纪闻也多出前人记载,作者郭宵凤的生活年代也是在南宋后期,故其记载也多是南宋后期的人事)。
李行在李宗勉年幼的时候犯了罪被流放,就这一点而言并没有其他材料佐证但也没有其他材料记载与此不符故应是可信的(这也应是李宗勉的先世及中进士前的生平均无记载的原因)。除此之外《江湖纪闻》的这段材料中其他部分的记载就有些含糊不清甚至演绎了,关于宋代的刑罚,史料有载 :
元配本州即配邻州,邻州配五百里,五百里配千里,千里配二千里,二千里、二千五百里配三千里,三千里及广南配远恶州,其指定州或路分配军无分配地里者,配重役处。[10]《庆元条法事类·部送罪人·旁照法·捕亡敕》532
从《庆元条法事类》的记载来看,南宋的流配有森严的等级性,尤其在流配的里程上,《江湖纪闻》的记载仅是“做事黔墨,流不复归”,其记载得过于简略,与《庆元条法事类》的记载无法对应故无法再做进一步论断。
关于李宗勉的身后事即归葬地,《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均无明确记载,但在《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七有载 :
小隐山在(富阳)县之北一里,三十步为县治,主山阳夏公谢绛迁居于此,子景初、景温筑书室于山之半,今故基双松尚存,历年久,山属于官。淳祐元年宣葬丞相李文清公宗勉。[4]卷二十七《咸淳临安志·志十二·山川六》1575《咸淳临安志》的成书时间应是在咸淳末期及其之后,作者潜说友的仕宦即是在淳祐年间“登淳祐七年进士第。知临安时,贾似道枋国”[4]《咸淳临安志·序
跋》1575。可见关于李宗勉的归葬地的记载应是可信的即是富阳县北部的小隐山。
通过《江湖纪闻》的记载与《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的对比可以补充李宗勉的生平 :李宗勉的父母分别是李行与郑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通过梳理《咸淳临安志》关于李宗勉归葬地的记载可以确定是淳祐元年葬于富阳县北部的小隐山。
虽然《宋史.李宗勉传》的字数在两千字左右,但并没有记载李宗勉的出生年代。李宗勉于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中进士,仅靠这一点无法确定李宗勉的出生年代,南宋时期中进士的年龄①有很大的悬差多达几十岁。
关于李宗勉的出生时间也可作进一步推断,对比两则史料的记载 :
开禧元年进士。历黄州教授、浙西茶盐司、江西转运司干官。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阁,寻改太学正。明年为博士,又明年迁国子博士。宝庆初,添差通判嘉兴府。[1]卷四〇五《李宗勉传》12234
至开禧元年,宗勉举进士,通判某州,时州守有吴下卒长,常传柬往来。[5]《(光绪)
富阳县志》2223
对比两则史料的记载,关于开禧元年李宗勉中进士的记载一致,但任通判的时间《江湖纪闻》的记载有缺失,结合《宋史.李宗勉传》的记载来看应是宝庆初年。从《江湖纪闻》的记载看宝庆初年李宗勉任嘉兴府通判时父母均在世,李宗勉父母的年龄在宝庆初年应是在六十岁左右(关于宋人的年寿问题学术界并无深入探讨,但可参照关于宋人平均死亡年龄的研究成果 :宋人平均死亡年龄为56.70岁[11]305),按宋人平均死亡年龄推断,李宗勉的出生时间应是在宋孝宗淳熙中期。关于宋人的婚龄,以皇室成员为例 :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治平元年六月,进封颍王。三年三月,纳故相向敏中孙女为夫人。[1]卷十四《神宗一》294
孝章宋皇后,……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1]卷二四二《后妃上》1014
从关于宋神宗及太祖孝章宋皇后婚龄的记载看,二人的婚龄分别为17岁与18岁,司马光《书仪》中也对男女婚龄有记载 :“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皆可成婚”[12]305。再结合宋人平均死亡年龄及婚龄推断,李宗勉的出生时间最适也应在宋孝宗淳熙中期。
前文引《江湖纪闻》的记载由李宗勉父母的年龄可推断李宗勉的出生时间最适是在宋孝宗淳熙中期。周密的《癸辛杂识》中的一则记载可补传记史料之阙 :
先君子于绍定四年辛卯,出宰富春,九月到任。……壬辰岁,余实生于县斋。其时李(宗勉)文清方闲居于邑中,……先人惟理自循,不能一一尽奉其命也,以此积怨得罪焉。邑有官妓曰蔡闰,为文清所盼,每欲与之脱籍而未能。一日,酒边曰 :“此妓某未尘忝时,已见其在籍中矣。”意欲言其系籍已久也。先子因顾蔡曰 :“汝入籍几何时?今几岁矣?”蔡不悟,直述所以。考之则李公登科之岁,此妓方生十年耳。[13]后集《癸辛杂识·先君出宰》42
从周密的记载来看,李宗勉于绍定六年时曾短暂赋闲在家(《宋史.李宗勉传》的记载 :“四年,差知台州。明年,直秘阁、知婺州。六年冬,召赴行在,未行。端平元年,进直宝章阁,依旧任。”[1]卷四〇五《李宗勉传》12234也可印证这一点),关于李宗勉欲为一妓脱籍一事并没有其它材料旁证,从李宗勉逝世后的评价及其与史嵩之交恶后的情况看这一事情并未有朝臣提及故其可信度并不高(宋代官妓脱籍之事的管辖权并不在县级机构,富阳县令对其管辖官妓只有告假权,州级机构才可受理脱籍之事[14]97,从这一点来看周密的记载实有缺失;周密关于李宗勉家人横行地方的记载从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来看,地方政府并不会容忍豪民侵犯其利益[15]134-139,故其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但从“考之则李公登科之岁,此妓方生十年耳”再结合《江湖纪闻》及传记史料的记载也可从侧面确定李宗勉的出生时间应在宋孝宗淳熙中期。
在宋初统一南方诸割据政权的战争中,南唐政权为人众财阜、国力最盛的一支。宋太祖灭南唐前后历时近两年,后主李煜最终投降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南唐李氏的其他成员也陆续被安置在江南各地。李宗勉为浙江富阳人,关于其与南唐李氏后代的关系,先看《富春古城李氏宗谱》的记载 :“梁太清二年,由陇西迁富春古城,以御侯景之乱。甫平,卜居,以李南峰为始祖”[16]821。从这份族谱的记载来看,富阳李氏先祖是南北朝时期从西北地区迁徙而来,富阳李氏主要分布在县东南的常安镇一带,从对宋代族谱的研究成果来看,宋代族谱南多北少,东南地区数量众多在南方占主导地位,这一分布格局,无疑为元明清宗族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17]。《(光绪)富阳县志》对富阳李氏也有详细的记载 :
李氏之先出于西凉武昭王暠之后,有讳昇者,武昭王二十一世孙也,奉吴王禅位金陵,国号唐。传子璟、璟传煜,煜献土归于我朝,进封陇西郡。公子姓乾等三十一人咸拜节度使,卒赠吴王,敕葬富春月燕山之阳。[5]卷十六《光绪富阳县志·胜迹志》1371
从《(光绪)富阳县志》的记载来看,富阳李氏确是出于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这一点无疑,对比《富春古城李氏宗谱》的记载也是如此。南唐开国皇帝李昇原名徐知诰,其自称是唐朝后裔,将国号改为唐之后再改姓复姓李(关于李昇改姓一事,刘恕的《十国纪年》也有载“知诰复姓,附会李氏。吴越与唐雠 ,亦非实录。知诰少孤,遭乱,莫知其祖系。其曾祖超,祖志,乃与义祖之曾祖同知,皆附会也”[18]卷十四《十国春秋·南唐一》1371)。但从光绪《富阳县志》的记载可知,后主李煜投降宋太祖之后,李煜之子一系应是在江南两浙一带领虚职节度,李煜及其子的后裔一部应是在富阳县长期生活下来。这一点在末代吴越王钱俶所撰《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亦有明确记载 :
太平兴国五年戊寅七月十三日,陇西郡公李公卒于官,赠太师,追封吴王,命礼部计符其子姓官所,已达,皆号泣徒跣,疾奔殡次。明年已卯,乞恩归柩于杭之富春山。越岁辛巳二月十一日,葬于祖重耳公之墓北,月燕山之阳。[5]卷十六《光绪富阳县志·胜迹志》1371
钱俶为末代吴越王,后“归地”北宋,吴越钱氏与南唐李氏均为割据政权降宋,对南唐李氏入宋后的情况应是了解的。综合《(光绪)富阳县志》及《富春古城李氏宗谱》、钱俶所撰《南唐后主陇西郡公李煜墓志铭》的记载 :富阳李氏先祖是南北朝时期从西北地区迁徙而来,宋太祖灭南唐后后主李煜及其子的后裔一部在富阳县长期生活下来,定居富阳的南唐李氏后代与富阳李氏相融合(虽然同姓婚姻在中国古代是严令禁止的,唐宋时期的法律对同姓婚的处罚很严苛[19]470,但南唐李氏属改姓李,依宋代法律并不构成同姓婚),南唐李氏后代与富阳李氏形成了同姓联宗,所谓同姓联宗即是指把若干分散居住在一个或相邻区域中的同姓宗族组织,出于某种目的把一位祖先或一祖(改姓的始祖或首迁该地区的始迁祖)认定为各族共同的祖先,从而在所有参与联宗的宗族间建立起固定的联系[20]52-60。
李宗勉生活在南宋后期,据南唐李氏后代一部于富阳定居已有二百余年,从传记史料的记载来看其籍贯均为富阳(宋代官员的任官材料是要在御史台备案的,其中即包括户籍的登记,户籍与科举解额分配密切相关,故对其登记管理极为严格[21]138),在形成了同姓联宗情况下李宗勉的祖先出自富阳李氏其中应是无疑,李宗勉则与南唐李氏后代同属富阳李氏宗族。
湖州之变的起因即是史弥远废立济王与宋理宗的继位,宝庆元年湖州当地人潘甫、潘壬、潘丙兄弟联合太湖渔民及当地的巡卒秘密拥立济王赵竑。潘氏兄弟也与江北红袄忠义军相联合,但红袄忠义军领袖李全表面答应出兵湖州,但届时却背信爽约,待济王发现拥立者皆为渔民及湖州巡卒时,便与湖州驻军秘密联合制止了暴乱并稳定了局面。关于李宗勉与湖州之变的处置,史料无直接记载,但《宋史·陈埙传》有这样一则记载 :
安吉州俞垓与丞相李宗勉连姻,恃势黩货,埙亲按临之。弓手戴福以获潘丙功为副尉,宗勉倚之为腹心,盗横贪害,埙至,福闻风而去。贻书宗勉曰 :“埙治福,所以报丞相也。传间实走丞相,贤辅弼不宜有此。”宗勉答书曰 :“福罪恶贯盈,非君不能治。宗勉虽不才,不敢庇奸凶。惟君留意。”[1]卷四二三《陈埙传》12636
《宋史· 陈埙传》的这则记载可知两点 :李宗勉的姻亲为安吉州人,处置湖州之变时抓捕潘氏兄弟之潘丙的弓箭手是李宗勉的心腹;已有的关于湖州之变的研究[22]112-114,并未注意到潘氏兄弟,李宗勉与湖州之变的处置即与处置潘氏兄弟有关。关于安吉州,《宋史·地理志》有载 :
湖州,上,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1]卷四二三《陈埙传》12636
结合《宋史·地理志》的记载可知 :安吉州即是湖州,改名即是在宝庆元年即湖州之变之年,抓捕潘氏兄弟之潘丙的弓箭手戴福即是湖州的弓箭手后因功升至副尉。上文已有述李宗勉李宗勉的出生时间应在宋孝宗淳熙中期,在宝庆元年时已有姻亲应无疑;《宋史·李宗勉传》记载 :
明年为博士,又明年迁国子博士。宝庆初,添差通判嘉兴府。[1]卷四〇五《李宗勉传》12234
李宗勉在嘉定十五年、十六年间为国子博士,这一时间点正是史弥远废立济王之时,关于李宗勉何时任嘉兴府通判史料没有记载确定时间,但宝庆年号只有三年,李宗勉任嘉兴府通判应是在湖州之变之年即宝庆元年。再从《宋史·陈埙传》的记载看,戴福是因抓捕潘丙升任副尉,关于弓手的升迁,先看《宋史.太祖本纪》的记载 :
十二月丙戌,诏县置尉一员,理盗讼。置弓手,视县户为差。[1]卷二《太祖一》13
从太祖建隆四年的这则记载来看,弓手的来源即是各县的民户,弓手的上级即是县尉,戴福升任的副尉应是县副尉,《宋史·职官志》有载 :
嘉定十三年,诏极国县尉,护盗酬赏班改,岁以二员为额。[1]卷一六七《职官七》1113
可见在南宋后期是有双县尉的情况出现的[23]30-32。李宗勉任嘉兴府添差通判是在宝庆元年,在嘉定十五年、十六年间为国子博士,添差官属额外差遣,也需要一定的任职资格,南宋添差通判的具体任职来源多是宗室、外戚、军功、文学渊博之士等[24]122,从这一点来看李宗勉由国子博士任嘉兴府添差通判是可以的;但任添差通判需“知县资序以上”[25]《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四一》13。从李宗勉宝庆元年以前的资历来看并没有这一资历,结合以上的分析来看,李宗勉在任国子博士与嘉兴府添差通判之间应在湖州某县任职,李宗勉在湖州有姻亲同时弓手戴福为其心腹,弓手为职役的一种不论来源及升迁等均在本县,李宗勉若不在湖州有任职经历,以戴福的弓手或县尉的身份是不可能成为当朝宰相心腹的。
综上所述,李宗勉在任嘉兴府添差通判之前应在湖州某县有任职经历,在任上应参与了湖州之变的平叛并由此升任嘉兴府添差通判。
[1]脱脱.宋史[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2]崔玉谦.宋理宗朝前期宰相李宗勉事迹考论[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67-73.
[3]崔玉谦.宋理宗朝前期宰相李宗勉的几个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108-114.
[4]潜说友.咸淳临安志[M].杭州 :杭州出版社,2006.
[5]汪文炳,蒋敬时,何镕.富阳县志[O].台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
[6]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7]虞云国.元代杨家将杂剧所见之民众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75-80.
[8]徐釚.词苑丛考[M].北京 :中华书局,1988.
[9]漆侠.《三言二拍》与宋史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1-13.
[10]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M].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11]程民生.宋人婚龄及平均死亡年龄、死亡率、家庭子女数、男女比例考》[C]//宋史研究论文集. 成都 :巴蜀书社,2004.
[12]司马光.书仪[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3]周密.癸辛杂识[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柳雨春.宋代妓女若干问题研究——立足于身体史的考察[D].武汉 :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5]贾芳芳.宋代地方豪民与政府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63-69.
[16]富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富阳县志[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7]王善军,徐召霞.宋代旌表制度述略[M]∥宋史研究论丛,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18]吴任臣.十国春秋[M].北京 :中华书局,2012.
[19]杨倩描.从《节烈题名碑》看清末同姓结婚现象[C]//纪念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文集.保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11.
[20]钱杭.关于同姓联宗组织的地缘性质[J].史林,1998(3) :53-61.
[21]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以两浙路为中心[D].杭州 :浙江大学,2007.
[22]榎並岳史.“湖州之变”再考——以南宋后期济王事件的应对为中心[C]//“10至13世紀中国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16届年会.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2014.
[23]王钟杰,段业林.宋代县尉任职条件考[M]∥宋史研究论丛.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24]李勇先.宋代添差通判制度初探[M]∥宋代文化研究,巴蜀书社,1998.
[25]徐松.宋会要辑稿[M].中华书局影印本.
【责任编辑 侯翠环】
经济学研究
The Re-research of Prime Minister Li Zongmian’s Life Story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UI Yu-qian
(Centter for the Study of Song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Li Zongmian was the Prime Minister when Song Lizong took the initial power. Li Zongmian was born in a scholar family, whose parents were Li Xing and Mrs. Zheng respectively. His birth time should be in the medium term of pure prosperous time of Song Xiaozong, and he was buried in mountain Xiaoyin, the north of Fu Yang County. Li Zongmian and the descendants of Natangli are the same clansmen of Li in Fu Yang. Before he became the TianCha;Tongpan, Li Xongmian should hold a post in some county of Huzhou and participate in fighting rebellion.
Li Zongmian; Song LiZong; South Tang; Li clan in Fu Yang; rebellion in Huzhou
2015-08-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理学与宋金元文明》(2009JJD770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代水利石刻文献辑考》(2013JJD770026);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唐县新发现金元时期碑刻文献辑考研究》(S2015002);河北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唐尧文化与农耕文明》。
崔玉谦(1987—),男,河北唐县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宋史。
K245
A
1005-6378(2015)06-0013-06
10.3969/j.issn.1005-6378.2015.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