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刘 佳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网络的普及,美剧逐渐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电视剧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能很好地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等,所以美剧的跨国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虽然有人认为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文化霸权的反倾销行为,但在此仅就美剧为何能在中国打开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剧迷的追捧做一个浅显的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美剧;国产电视剧;文化传播
[作者]刘佳,四川师范大学。
(一)全球一体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融合。传播学奠基人之一麦克卢汉曾经预言,世界将成为“地球村”。全球一体化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1979年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并签署文化交流项目,第二年国内便引进第一部美剧——科幻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20世纪90年代初,美剧风潮以更大的影响力再次袭来。1992年,美国本土家庭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正式登陆中国,向国内观众展现了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开启了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
(二)网络媒体推波助澜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的先锋,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改造我们,给我们的生活赋予人为的感知和武断的价值。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髓》,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73-274页。
过去,传播主要局限于传统媒介。如今,信息传播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换代,并引发了全球范围的传播革命。
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媒体的蓬勃兴起对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影响都非常深远。如今,美剧的盛行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实现的,中国国营性质的电视体制,对外来文化的传播管理机制都相对严格。所以,美剧迷们都是通过网络如腾讯视频等来获取最新的美剧动态,同步更新美剧资源。网络的灵活自主使其成为美剧风行的领地,互联网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上网时间和地点,根据自己的个体需求,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网络传播的优势提升了美剧传播的快速性和自由度,从而开启了美剧的跨文化传播旅程。
(三)国产电视剧的局限催发美剧热
当下,国产电视剧剧情主要围绕婆媳、家庭纷争等现实意义的题材展开。虽然国产电视剧贴近现实,但剧情冗长,家庭的矛盾和各种纠纷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压力。且一部电视剧取得成功,其他剧集便争相模仿,同一时间各大电视台播出的都是剧情、年代雷同的剧目,缺少创意,再难吸引观众的眼光。而美剧整个剧情节奏明快,每一季由多个小故事串联,情节紧张刺激,设有悬念,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一)对美剧的界定
“美剧”是中国观众对美国电视剧集的简称,主要包括日间肥皂剧、情节系列剧、情景喜剧、迷你剧和真人秀五大类。
但是,目前在网络上风行的,通常都是“情节系列剧”。情节系列剧都有自己的片名,每集故事有相对独立性,剧情可以无限发展,主要角色贯穿始终,场景丰富多变。这类剧每年9月到次年4月播出,一年一季(25集左右),每周一集;被分为科幻剧、犯罪剧、医疗剧、冒险剧等。代表作品有《犯罪心理》《实习医生格蕾》《绯闻女孩》等。②周浩波:《美剧在我国的跨文化传播》,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二)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渠道
麦奎尔认为技术因素对媒介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的传播革命所要求的,不只是讯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者受众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之间时间分布上
的变迁,其最直接的驱动力,一如以往,是技术。”①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最初,美剧在中国互联网的传播主要依赖于“PEER TO PEER”技术,简称P2P,即所谓的“点对点”传播技术。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媒体以其私人化、自主化的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等新媒体观看电视剧,也为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一个平台。所以,技术的革命是美剧在中国传播的首要条件,观看者可以“按需索取”,不仅可以打破电视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表的限制,甚至可以对传统的传播载体不再具有依赖性。
(三)美剧的受众
美剧在中国的收看不是主流行为,而是分众行为。国内最大的美剧论坛之一伊甸园对其用户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受众比例基本平衡,75%的观众年龄在18~40岁之间,85%的观众学历在专科以上,学生和公司职员的比例占到80%以上。②Melodyli:《美国电视剧及其在中国网民中的收视情况初探》,http://www.1000fr。net/archiver/tid-85095.html。
这样的一群人比上一辈——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理解上有相当大的冲突——要更能接受外来的文化。他们更激进、更反叛、更具有批判精神。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全球文化也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文化融合承载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发展的进程。《绯闻女孩》这部电视剧中,主角的穿衣风格、发饰等在电视剧播出之后,曾一度改变了中国女孩的审美和追逐时尚的潮流。所以,影视剧这样的大众文化形式对价值观的负载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的世界性的现象,影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凸显出来。其中,美剧的传播也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必然结果。虽然《绯闻女孩》讲述的是美国上流社会的故事,与中国的大多数情况不相符合,但是这部影片依然受到追捧,就是缘于大众的心理认同。
美剧是西方大众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受到特定受众群体的追捧和喜爱,这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有关。文化上的差异使受众充满了探究性的好奇心。美剧的内容悬念迭起、故事情节惊险刺激、风趣幽默、人物个性独特鲜明,这些都迎合了年轻人的好奇心理。受众心理原因,就是它在一定内容上更加符合现实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观众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是有一定审美门槛的。美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和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思想相对开放,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学历和综合素质,对于欧美西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他们而言,看美剧显然要比看韩剧、国内剧和港台剧更时尚、更高级,美剧成为所谓的更高品质的大众娱乐和文化消费品。
电视剧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电视剧的跨国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美剧,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它的播出能够反映与传播这个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情趣等。如前所述,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中国国民的精神需要窥探到更多元化、更丰富、更有指导意义的东西,而美剧正好符合这样一个需求。异域文化更有其自身的特点供国内的电视市场借鉴,为我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甚至走出国门提供了借鉴。
(一)多样化
首先是美剧的选题有多样化的特征。新奇、科幻、政治、生活……例如,警匪类的《犯罪心理》《CSI》,爱情剧《绯闻女孩》,科幻类《吸血鬼日记》《外星邻居》,生活轻喜剧《生活大爆炸》《绝望的主妇》,甚至还有医疗剧和律政剧等,符合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反观国内的电视剧,大型剧目多以年代剧、生活剧为主,经典片更是被翻拍无数次,在被观众诟病的同时,也看到电视剧创作的匮乏。国内现代剧选题重复性高,播放集中,一部题材成功的电视剧播出后,立刻得到仿效,所以,我国的电视剧题材无论怎样变,都摆脱不了单一的现状。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两个国家的大众文化元素和电视剧编排找到些许答案。美国电影电视产业起步较早,现已趋于成熟。美国商业电视网竞争激烈,使得美国电视剧制片方不断地细分观众。如《绯闻女孩》(Gossip girl)它的目标观众就是年轻化,所呈现的故事错综复杂之外,更让电视剧披上浮华的外表。然而,细分观众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观众的细分程度越高,广告商的目标客户就越明确,美剧的多样化发展是源于市场的需求。而中国电视剧起步较晚,且是主流文化,电视剧的定位不是很准确。局限性也是国产剧发展的弊端,由于国内电视剧要受到层层审核,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模样,很难有吸引力。
(二)风格、结构新颖有想象力
美剧的编撰、拍摄都继承了电影的风格,剧情从发生、发展、高潮到结尾都吸引人的眼球,其剧情的节奏感掌握得很好,不拖泥带水,大气紧凑。剧情发展出乎人的意料,甚至在为了衔接下一季的剧情,特意在上一季留下伏笔,设置悬念,拴住观众的心。并且在观感上,美剧用拍摄电影的手法拍摄电视剧。而国内剧不仅剧目雷同,而且情节平淡,往往在一件事情的叙述上要铺垫很久,所以国内剧往往受家庭妇女或者老年人的喜爱,因为他们不需要高度的注意去紧跟剧情就能明白电
视想告诉其什么。
(三)制作周期和播出方式的区别
美剧是“季”制度的制播方式,周播电视剧的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这就说明,一季最初几集播出时,最后几集可能还在拍摄。编剧是采用边写边拍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编剧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响修改剧本,从而与观众的口味相契合。制片方也可以从观众收看程度来决定要不要继续拍下去,减少了电视剧的不必要投入的成本。而中国电视剧的拍摄实行“预审备案制度”,编剧将剧本写好之后,由制片方到广电局或者广电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取得批文之后才能成立剧组,然后进行拍摄,最后后期制作和发行。这种模式,使电视剧本身不接地气,不结合时事,使观众产生距离感,大大降低了时效性。美国的电视剧一周播出一集,观众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部电视剧结束,而且有的剧在播完一季之后会接到下一季的订单,所以编剧在编撰的时候,常常在上一季的末尾设置悬念,待下一季揭晓。这就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造成了观众迫不及待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收视愿望,也为下一季的衔接做好了准备。而国产剧一口气播完,遇见收视率好的还会在各频道进行二轮三轮的重播,《甄嬛传》就被网友称为“轰炸式”重播的电视剧。美剧和国产电视剧在播出和制作上的区别就在于其所参考的标准不同。国内电视剧是以收视率为指标,这就把压力放在电视台而不是制作方。只要发行方把电视剧拍出来,卖给各个电视台就算成功,至于收视情况和受众的反响就和他们无关了。而美剧衡量的标准是,有没有足够的收视人口,收视是衡量电视好坏的唯一标准。
[1][英]利贝斯·卡茨.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M].刘自雄(译).华夏出版社,2003.
[2][英]麦克奎恩.理解电视[M].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华夏出版社,2003.
[3]涂彦,郑荞.国产电视剧出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J].中国电视,2010(8).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5]霍尔.编码/译码[A]//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C].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