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语标记“再怎么说”提醒、明示功能研究

2015-03-19 05:05
关键词:言说句法例句

王 刚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一、引 言

“再怎么说”在现代汉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根据对语料的检索分析,“再怎么说”主要有两种用法。

(1)海莹莹的身子似是一颤,轻声应道:“方大人……”便不知再怎么说。她又停了一阵,慢慢揭去蒙在脸上的黑纱,露出一张苍白俏丽的脸庞。(童威《伏羲剑》)

(2)他两臂完整无缺,尤其伪残臂的左手功夫神奇玄妙,令人无法防预,再怎么说也不是个残废人呀!(古龙《剑玄录》)

例(1)(2)中的“再怎么说”意义是不一样的,例(1)的中的“再”和“说”均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结合例句理解“(不知)再怎么说”就是“(不知道)接下去说什么”。例(2)中“再”“说”的词汇意义已经虚化,其意义表示“不管怎么样、无论如何”,在具体理解时不再侧重“说的内容、方式”等,而是“不论从哪个角度,用哪个标准来衡量,眼前的这个人都不是一个残废人”的意思。

我们认为例(1)中的“再怎么说”是一个短语,记为“再怎么说1”。例(2)中的“再怎么说”已经习语化了,记为“再怎么说2”。

本文研究的重点也在“再怎么说2”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它的性质是什么,即定性问题。

第二,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第三,它的来源问题。

二、“再怎么说”①的定性

(一)关于“再怎么说”的研究概况

董秀芳把“怎么说”和“再怎么说”并列提出,认为二者具有篇章衔接功能,蕴含有让步的逻辑关系,并且认为“再怎么说”已演化成为一个副词,应该被收入词典[1]。罗耀华,牛利把“再怎么说”看成是“再说”的扩展形式[2]。李宗江、王慧兰认为“再怎么说”已经成词,将其收入词典,并做了如下注解:下文或上文的句子代表说话者的一个判断,另一个句子表示得出这一判断的理由[3]。

我们认同董秀芳关于“再怎么说具有篇章衔接功能”的认定,对于“蕴含有让步的逻辑关系”的界定我们认为尚有可商榷之处。对于罗耀华、牛利(2009)把“再怎么说”看成是“再说”的扩展形式的观点,我们并不同意。根据我们对语料的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再怎么说”不宜看作“再说”的扩展形式。(详见下文第四部分)李宗江、王慧兰(2011)关于“再怎么说”的功能界定着眼于其在上下文中的作用,但是也没有揭示其实质功能。

(二)“再怎么说”应该界定为一个话语标记

根据 Schiffrin[4],Fraser[5],方梅[6],李心 释、姜永琢[7],乐耀[8],刘丽艳[9]殷树林[10]等的研究,话语标记是指序列上划分言语单位的依附成分。话语标记并不对命题的真值意义发生影响,基本不具有概念意义。因为话语是指大于句子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语篇。话语标记是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纽带,指示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标志说话人对于话语单位之间的序列关系的观点,或者阐明话语单位与交际情境之间的连贯关系。另外,还可以对其所在话语所含的信息进行某种评价,点明说话人的态度,表明说话人对所言信息的立场等等。

根据我们对语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再怎么说”完全符合这里的鉴定标准。下面我们进行较为详尽地分析。

1.“再怎么说”在句中不具有真值意义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例句:

(3)看着自己丈夫的脸色沉重,孟玉云在一旁陪着笑脸,再怎么说今天是大喜之日,男女双方的亲友不少,可不能闹任何笑话。(子纹《不情愿的新郎》)

(4)她没把这话跟阿璃说,在她想来,这是她和他的事,再怎么说他们是夫妻,也许他不把她当妻子看,可她没法子漠视她的“夫君”。(郑媛《冲喜娘娘》)

上面两个例子中即使没有“再怎么说”出现,其句子的基本概念意义是不改变的:

(3’)看着自己丈夫的脸色沉重,孟玉云在一旁陪着笑脸,今天是大喜之日,男女双方的亲友不少,可不能闹任何笑话。

(4’)她没把这话跟阿璃说,在她想来,这是她和他的事,他们是夫妻,也许他不把她当妻子看,可她没法子漠视她的“夫君”。

例(3’)和例(3)、例(4’)和例(4)基本的概念意义是一致的。这也就说明“再怎么说”本身在句子中不具有真值意义。

2.“再怎么说”在句法上具有可分离性

上面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其具有可分离性的证明,下面我们进一步说明。关于话语标记的可分离性,刘丽艳提出还有三点重要的特征:不与相邻成分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语音上可以通过停顿等把话语标记从其他句法单位上识别出来、位置上相对灵活[11]。

(5)只对付“白鹰”他一人,这应该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毕竟再怎么说他尚是“四疯堂”的当家少爷。(李凉 《百败小赢家》)

(6)再怎么说,她是你的“未婚妻”,让女人满意是男人的骄傲。(寄秋 《寻鼠莽夫情》)

例(5)中“再怎么说”是置于小句主语“他”之前的,但是如果把二者位置调换,句子也是成立的,只是“再怎么说”之后要有语音的停顿,语音停顿这一点在例(6)中由于逗号的使用而体现得更为明显。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相关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再怎么说”具有以下特点:

(a)相对独立,不跟前面或者后面的任何语言单位结合成更大的语言单位。

(b)其存在与否不影响后续语句的命题内容和真值条件。

(c)其前后一般有较为明显的停顿。

(d)具有比较明显的语用功能。

基于此,我们认为“再怎么说”应该界定为一个话语标记①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有关于其是否为词的界定。我们认为,为了让观点更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在编写新词词典或者写作理论探讨论文时,把“再怎么说”界定为一个词,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是成词与否的界定并不影响其功能认定,所以,本文并不打算对此问题进行过多探讨,只把其界定为话语标记。。

三、话语标记“再怎么说”的语用功能

(一)“再怎么说”并非表示让步关系

前文我们提到“‘再怎么说’具有明显的语用功能”,那么它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呢?董秀芳认为“再怎么说”具有篇章衔接功能,蕴含有让步的逻辑关系[11]。我们认为其让步的关系仅仅体现在形式上,主要是由“再”体现的,吕叔湘对“再”如此释义:用于让步的假设句,含有“即使”或“无论怎么”的意思[11]。由于“再”本身蕴含让步关系,所以使得“再怎么说”也保留了让步的痕迹,但是根据我们的分析,“再怎么说”在篇章中衔接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醒、明示某些事实或者观点。让步关系的体现并不明显。

我们先来看一个典型的表示让步关系的例子:

(7)即使我错了,你也不能这样说我,再说了,我还不一定错呢。(自拟)

这句话中的“即使我错了,你也不能这样说我”是典型的让步关系,关联词“即使”就是让步关系的明确标记,后面的“我错了”并非是双方都认可的事实,而是因为“让步”才得以成立的,这一点通过句子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体现出来。而在“再怎么说”的例句中,我们发现“再怎么说”后面的事实并不因“让步”而存在。

(二)“再怎么说”的功能主要是:提醒、明示某些事实或者观点

下面我们结合言说者所要提醒、明示的事实的不同类型来具体分析一下“再怎么说”的提醒、明示功能。

1.提醒受话人不愿承认的事实

(8)他一把将致庸拉到一边,故作语重心长,悄声道:“老二,再怎么说我也是你四哥,这会儿你得跟我说实话,明天你要是真没银子,哥还是那句话,让我去找达盛昌的老崔,咱们赶紧把这座老宅顶出去,谁的银子咱还给谁。(电视剧《乔家大院》)

此句中“再怎么说”表面上看是让步的形式,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整句语义,我们发现这个句子里面并没有让步的内容。句中的“我是你四哥”并不是因为言说者在话语上“让步”才成立,而是客观的事实。而这种事实由于某种原因得不到受话人的承认(在此句中是乔达东看到乔致庸有难,趁火打劫,这样的情况下,乔致庸当然不愿意认达东这个四哥。),所以,言说者使用“再怎么说”对其进行提醒,从而达到明示的作用。

如果我们将例(7)和例(8)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大致看清楚“再怎么说”在篇章中所起的功能主要是明示后面的事实,提醒受话人不要忽视该事实的客观真实性。

2.明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殊说明的事实

(9)其实,就算夏青听到什么也不会怎么样。再怎么说你也是她妈,生她养她的妈……(王朔《我是你爸爸》)

这句中的“你是她妈,生她养她的妈”同样是客观事实,其成立也并不依赖于“再怎么说”所表示的“让步”。这个事实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特殊说明的,而在这个场景下,这个事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言说者对受话人进行了提醒和明示。

3.提醒某些情况下容易被言说者忽略的事实

(10)汉子嚷嚷着就要冲上来了,我心想:此时此刻,自己千万不能冲动,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山民,我不能把事情激化。(《故事会》2005)

此句中“再怎么说”提醒的是“这些人是山民”,这个事实不是因为“让步”而成立的,而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成立。这也是言说者自己之前曾经意识到的,但是在当时急迫的情景下,难免由于紧张忽略这一情况,从而导致冲动行为发生,这个时候言说者进行了自我提醒:这些人是山民(自己不能硬碰硬,否则事情会激化)。

4.提醒、明示某些情况下受话人不主动考虑的事实

(11)拉杰特拉殿下,这样不是太过分了吗?再怎么说,他们也帮殿下打倒了卡迪威王子啊!(田中芳树《亚尔斯兰战记》)

“他们也帮殿下打倒了卡迪威王子”是言说者和受话人都清楚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受话人在做某些事情时根本没有将这个因素考虑在内,而此时言说者就对其进行提醒,提醒的标记就是“再怎么说”。

5.提醒“言说者承认但受话人没意识到的事实”

(12)再怎么说它们也是抵不住我们的“外王内圣”的道德境界,加上我们的“古已有之”的阴柔功夫的。(冯德英《迎春花》)

此句中“再怎么说”后面的事实是言说者认定的事实,但是受话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言说者使用“再怎么说”起到明示的作用。

6.提醒、明示某些情况下被言说者以外的其他人忽视的事实

(13)命令遭到漠视使她火冒三丈,她再怎么说也是领主的女儿,而那个男孩只是陌生人。(乔安娜·林赛《不可能的婚礼》)

此句中“她是领主的女儿,而那个男孩只是陌生人”是言说者(领主的女儿)认定的事实,而其他人此时忽视了这一事实,所以她才对其进行明示,使用的明确标记就是“再怎么说”。

7.明示言说者认为正确但是受话人不一定承认的观点

(14)而且不管再怎么说,沈辰对昆都士地区采取的对策也绝不能说是天衣无缝的,毕竟是临机处断,想周全也周全不了。(野妮《汉风》)

(15)他最后恳求斯万别再继续进行已经毫无必要的驳斥:“好了,好了;再怎么说,即使是我错了,总也不算是什么罪过吧,”。(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此两句中言说者认定的事实分别是:“沈辰对昆都士地区采取的对策也绝不能说是天衣无缝的”“即使是我错了,总也不算是什么罪过”。但是这个事实和前面的事实有所不同,这个事实并非客观的,而是言说者的主观观点。这个观点可能并不为受话人所承认,但是在言说者看来这个观点是成立的,并且是应该被受话人所接受的,所以言说者使用了“再怎么说”来加以明示。

(三)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结合相关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再怎么说”的语用功能主要是提醒、明示某些事实或者观点,而这些事实或者观点有的是客观的,有的是主观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被言说者所承认,并且言说者认为受话人也应该承认。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说话人或者没有意识到该事实或观点的正确性,或者不愿意承认其正确性,或者忽视了该事实或观点。所以,言说者要使用一定的形式标记来对该事实或观点进行提醒和明示,其使用的标记就是:再怎么说。

四、话语标记“再怎么说”的来源

(一)“再怎么说”不宜看作“再说”的扩展形式

罗耀华,牛利把“再怎么说”看成是“再说”的扩展形式[14],并举出一个例子:

(16)我们当时那个气呀,就同他们吵了起来,我们的一个同学还被他们给打伤了。再怎么说,动手打人也不对啊……(引自罗耀华 牛利,2009)

我们认为“再怎么说”不宜看作“再说”的扩展形式,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上面的例(16)中,如果把“再怎么说”换成“再说”,则句子的表义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使用“再说”则后面的成分为追补内容,在语用上有语气减弱的效果,使用“再怎么说”后面的成分是提醒、明示内容,在语用上有语气加强的效果。在此句的语境中,显然使用“再怎么说”是最佳选择。

在上面的例句中二者互换之后在句法上仍然都是成立的,而在真实的文本中有大量的不一样的例句,二者如果互换则会连句法上都不成立。

(17)我想,再怎么说,我都比那个家伙正经些。(田中芳树《亚尔斯兰战记》)

(18)“我那不是青春期营养没跟上嘛,再说了,我那会儿就能为你出生入死上刀山下火海,可见我对你一往情深这么多年啊,十几年啦我说,多感天多动地啊!”(腾讯网《北京人求婚》)

如果把(17)中的“再怎么说”换成“再说”,(18)中的“再说了”换成“再怎么说”,两句话都是不成立的。

(二)话语标记“再怎么说2”是由状中短语“再怎么说1”演化而来的

张谊生认为,语法化研究的着眼点也可以扩展到格式、小句等句法成分,乃至探讨语篇成分是怎么凝固化、关联化的……语言中词义的虚化经常伴随主观化的增强,而语篇中小句的凝固化经常会伴随关联化的发生[12]。我们认为“再怎么说2”的形成也是一个凝固化、关联化的过程,其中也伴随着虚化和主观化。我们结合下面的例句进行分析。

(19)我再怎么说他也不理睬啦!诸葛亮难请,三次也行了,可老东山……”(冯德英《迎春花》)

(20)看剧本,估计自己能够演好,就接受;估计自己不能演好,就不接受,再怎么说也不会接受,因为我感觉自己演不好。(王戈《巩俐谈巩俐》)

(21)这一切全都是她自己痴心莽行种下的因,而如今这果……她也得咬着牙去尝,不论会付出什么代价。再怎么说,孩子是无辜的,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刘芝妏《虎眼玫瑰》)

1.“再怎么说”中的“说”

例(19)和例(21)分别是前文提到的“再怎么说1”和“再怎么说2”。二者不同的关键点就在于其中的“说”。

首先,“说”的主体虚化程度不同。例(19)中的“说”具有明确的主体“我”,动作是由“我”发出的。例(21)中的“说”,没有明确的主体,其主体是虚指的,并且这里根本不需要“再怎么说”主体的存在。例(20)则处于中间状态,这里的“说”虽然没有明确出现主体,但是我们通过语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推知主体的存在。

其次,“说”的言说义虚化程度不同。例(19)中的“说”具有明确、实在的言说义。随着语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中“说”的词汇意义逐渐虚化,进而导致“再怎么说”的语义逐渐泛化和虚化。本来“再怎么说”仅仅指“不管说什么、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说”,后来逐渐扩展到“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不管你的观点怎么样,不管你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管你使用哪个标准来评价这个事情”等等,这样就为“再怎么说”成为话语标记提供了语义基础。例(21)中的“说”的言说义已经虚化,意义变化为“认为、评价”等等,“再怎么说”可以理解为“不论从哪个标准来衡量、不论从哪个角度评价”。

而例(20)则处于中间状态,其中的“说”由于语篇的影响,存在两种理解的可能。第一种理解可以是“某剧组的人拿着剧本来找我,对我下了很多说辞,只要是觉得自己演不好,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说,都不接受。”。第二种理解可以是“只要是我觉得自己演不好,不管他们开出多少出场费或者给我施加什么压力,我都不会接受”。第一种理解和例(19)类似,第二种理解和例(21)类似。

再次,“说”的主观化程度不同。例(19)中的“说”是一种言语行为,是一种客观行为。例(21)中的“说”则是一种评价、衡量行为,带有非常强的主观色彩。

2.“再怎么说”的整体演化

“再怎么说”整体的演化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其结构凝固化,习语化倾向逐渐明显。例(19)中的“再怎么说”是一个典型的状中短语,可以分析为“再//怎么/说”,其中心语是具有实在言说义的“说”。例(21)中的“再怎么说”不适宜再做这样的切分,而一般作为一个整体理解。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习语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其次,“再怎么说”的关联化逐渐增强,句法功能虚化。例(19)中的“再怎么说”在句中充当谓语,例(21)中的“再怎么说”已经不再充当谓语成分,其篇章连接功能增强,在文中主要起到关联作用。

由此可见,在“再怎么说1”向“再怎么说2”演化的过程中,以下过程是非常关键的:

(a)“说”的语义虚化、泛化。

(b)整体结构凝固化,习语化倾向逐渐明显。

(c)“再怎么说”由句法成分转为句子成分。

五、结 语

从共时层面来分析“再怎么说”可以细分为“再怎么说1”和“再怎么说2”,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作为话语标记的“再怎么说2”,它在使用中具有一般话语标记经常具备的篇章衔接功能,同时其特有功能在于提醒、明示后续的内容,并且在语用上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其形成是由作为状中短语的“再怎么说1”演化而来。

[1] 董秀芳.“X 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2):46-57.

[2]罗耀华,牛利.“再说”的词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73-80.

[3]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92.

[4]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315-321.

[5]FRASER B.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31):931-952.

[6]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459-480.

[7]李心释,姜永琢.对话语标记的重新认识[J].汉语学习,2008(6):21-29.

[8]乐耀.从“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的形成看会话中主观性范畴与语用原则的互动[J].世界汉语教学,2011(1):69-77.

[9]刘丽艳.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23-27

[10]殷树林.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1-62.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42-644.

[15]张谊生.语法化现象在不同层面中的句法表现[J].语文研究,2010(4):12-19.

猜你喜欢
言说句法例句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