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惑时不予解—孔子启发式教学例谈

2015-03-19 04:08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湖北省嘉鱼县实验中学李智鑫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夫子颜回子贡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小学 熊 娟 湖北省嘉鱼县实验中学 李智鑫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在一次报告中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师太能说了,说得学生没时间说了,也不需要说了。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想说了,没有了说的欲望,更没有思考的习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常常,我们在课堂上全线铺开,挖遍课文的边边角角,唯恐有一处遗漏。讲得是全面透彻,讲得是口干舌燥。可看看学生能回应的就那么几个,其余的像没事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任你使尽解数,终究攻破不了他们的营垒,他们依然如故,生活在他们的小我天地,对你的讲解置若罔闻。如此这般,效果就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说的太少;教师说的时间太长,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教师全权代理,学生无需思考。最终造成了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干学生的局面,学生与教师背道而驰,相距越来越远。这真的是件可怕的事情。一直为此困惑的我在与同事闲聊中茅塞顿开。她说:“学习这事,非到学生想要学才能学得好。”真正是一语道破,想想每教一篇文章自己觉着很值得一读,学生有读的需求吗?没有。每次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重点、什么应该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既然没有学习的需要又何来学习的行为呢?原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行为来说,犹如发动机、油门和方向盘所组成的动力操作系统对车辆的运行,其意义重大不言而喻。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性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他们把学习当做一种内在需要,对学习有着强烈的自觉地渴望,能认识到学习也是一种责任。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专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是十分精通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在这一点上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案例一: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第一)

《诗》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子贡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就已经做得很好了,孔子指出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贫而乐,富而好礼”。师生间的思想的碰撞与切磋让子贡想到了《诗经》中的一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在此时子贡隐约领悟到了这句诗的含义,但又不全懂。直至此时,孔子才与他讲《诗经》。由此可见,孔子教子贡《诗经》,首先没有给他讲解意思而是要他自己读,读到他能在生活实际中初步理解,读到他非常想知道诗句的意思,有了这一需要,再与他讲。在这里子贡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孔子是促使其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咨询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每位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需,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二: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言辞不多,看似木纳愚钝,但对孔子思想理解很透彻,所以深得孔子喜爱。孔子对其喜爱之情常溢于言表,难免让其他门生生嫉妒之心。比如,子贡,比起颜回聪敏机智得多,却少有得到夫子的赞许,怎不嫉妒?于是,子贡经常找找颜回的茬。同学钱掉了说颜回拿了,颜回煮饭说他自己先吃不先盛与夫子吃,大不敬。好在孔子断案有方,颜回并未蒙冤,可子贡的心结未解。洞察一切的孔子怎会不知呢?于是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那个更胜一筹?”子贡当然知道夫子的用意,自叹不如。孔子也就势强调一下,自己也不如颜回,子贡看到夫子如此谦虚,自己就更应向颜回学习了。试想,子贡说的一番话由孔子说出效果会怎样呢?人家颜回闻一知十,你子贡不过闻一以知二罢了,你还在那儿得意什么?历史如果这样一改写不知将会如何?越读越觉得孔子教育艺术的深不可测,无人能比。孔子这一“抛”“抛”出了智慧,“抛”出了魅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子贡心悦诚服。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像孔子这样把问题抛给学生,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省给学生。当然,教师就要花更多的精力与智慧,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三: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也?”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孔子门生中不止一人问及“仁”,子贡问“仁”就有三次。前两次子贡都是由生活现象问“仁”,问那样做是否是夫子所说的“仁”?孔子回答也是就事论事,没有提升到理论上来,是期待着子贡能悟到上面来。同样这个问题孔子问曾子,曾子点点头,孔子知道他悟到了就不多说了。而在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孔子发现子贡并没有将问题往深入地想,于是就有了案例三中的精彩引导“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非也。予一以贯之。”这样引导子贡将问题朝纵深方向思考。子贡毕竟爱思考,怎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有了急需解答的疑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直到此时,孔子才道出他所要传授的内容。真正是能等待有耐性的孔子,真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还有很多很多,难怪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偱然善诱人。”教育名家窦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慢的艺术,课需要等待。”课堂需要等待,学生需要等待。在静静地等待中尊重学生的生命律动,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见证学生的成长历程。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审视自己的教学时,我们发现我们缺少的正是孔子的那份耐性与引导的机智。让我们从转变观念做起,从课堂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内需,静候学生的困惑,不到惑时不予解,真正引导学生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那样,我们得以解放,学生得以提高,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夫子颜回子贡
夫子的挑战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颜回偷食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颜回之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