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第二小学 谢瑞红
从文化视角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本质是一部分文化程序被遵循、被不断完善,同时,另一部分文化程序被逐渐放弃、被改变的过程。程序具有过程性、顺序性、重复性特点,可分为自然程序和文化程序两类。自然程序即自然界的物质运行程序、规律,如天体运行、生物进化规律等,文化程度则是人为制定并执行的次序规则,如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等,具有塑造人、规范社会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基本存在,对其使用、效果和价值判断的争论观点林立、互不相让,常产生一些误导性言论或做法。毫无疑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文化程序是人类文化程序的新组成部分之一,从文化程序角度建设次序性规则具有迫切性,且具有长效之功能。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系统本身就是人类广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将多种物质按一定程序组装、连接而制成的精致的集合体,是人类多自然界、物质性质深化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对声、光、电、热、磁掌控能力提升的结果,是人们制造技术手段不断改进的结果,属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综合,具有显著的工具性、现代性特征。
多媒体设备本身高度的程序性决定了生产、销售、组装、管理,使用制度的特异性,其中得科学性、精细化、严格程度是制度文化的创新,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适应,并对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及其衍生产品自问世以来人们习惯用“高科技”一词对其通称,显示出大众对这项发明的心理定位。该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体积不断由大变小、变微,运行速度、智能水平不断升级换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几乎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进一步强化了人们敬畏、依赖渴望的心理。多媒体辅助教学当然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自然是世界潮流。
在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上不能省钱。要站在面向未来的高度,宽容这方面的大额投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投入力度。不仅要保证设备优良,还要加强相应学校得教师培训,使已有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程序先后经历了神秘、严格管理阶段和普及大众化阶段,目前已消除了神秘、畏惧感。宁愿用坏、不要放坏成为共识。
该程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文化程序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多媒体辅助教学文化程序价值得核心内容。
第一,发展的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传统教学使用的模型图片活化、动起来,可随意清晰放大细节、放慢或加速变化过程,可大幅度增加课堂直观性和信息容量,还可改善教学氛围。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各学段教材中都有电子素材。即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在各种电子媒体环绕的背景下,很难离开多媒体辅助实现教学目标;逐步成熟的MOOC、微乐课翻转课堂网上晒了等新兴教学系统更是只能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来实施。
第二,出现的问题。一是思维的表面化。伴随着直观化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上升,但文字阅读能力在下降,过度的直观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深度思考通道也趋于狭窄,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仅停留在感知层面。二是与学生的学难衔接。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是教的技术手段的改善,学生学的手段也应相应改变。但现实中,学生再见到课件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学需要一个预习学习复习、练习的过程,教与学手段的反差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套用。课件的可复制性、易传播性导致一些老师长长套用别人或自己的旧课件,教学设计准备不足,甚至给学生提供不准确或不完整信息,或者脱离学情。四是误导。有人过分夸大多媒体的功能,所有教学内容都借助多媒体展示,反而增加了学生和对网络游戏迷恋的概率。
第三,应明确的程序。使用程序自然是要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起码要明确:一是使用目的。明确为什么要用?如何保障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二是准确性鉴定标准。凡课堂上能使用的材料均属于教材范畴,而目前我们仅对课本有严格的审定程序,其它教学材料的审定无统一标准。三是反馈办法。要建立专门针对多媒体资料引发的学习效果的反馈检测制度,及时理清可能或已经出现得误区并矫正。
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是势不可挡,方兴未艾。走进它、研究它、应用它,才是明智之举。故作如上粗浅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