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2015-03-19 03:53:56谢永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蛛网膜

谢永锋

河南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外科 安阳 45500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突发、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表现为发作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症状消失。多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应用卡马西平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病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且易引起头晕、血小板降低、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012-13—2013 -12 间,我们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均经MRI、CT 等影像学头部扫描检测确诊为三叉神经痛。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52.90 岁。病程0.5~12 a,平均6.92 a。疼痛分布:第Ⅰ支4例,第Ⅱ支6例,第Ⅲ支8例,第Ⅰ、Ⅱ支5例,第Ⅱ、Ⅲ支8例,第Ⅰ、Ⅱ、Ⅲ支5例。

1.2 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健侧侧卧位或仰卧位。耳后发际内横切口或斜切口,长约4~6 cm[2]。使用颅骨电钻、铣刀开颅直径约3 cm 骨窗,逐层切开并暴露乳突与枕骨,上至横窦,外侧至乙状窦。在显微镜下镜下打开桥池侧翼的蛛网膜,缓慢释放脑脊液,使小脑自然缓慢塌陷。显露三叉神经及其周围结构,分离解剖三叉神经或面部神经附近的蛛网膜,仔细辨别并确定责任血管及其压迫部位。剥离压迫在神经上小动脉和小静脉,用显微剪、显微镊、双极电凝止血,在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入Teflon 棉片。对于未找到明显的责任血管,则对神经周围蛛网膜进行分离处理,充分松解三叉神经,确认无出血后,间断缝合硬脑膜及皮肤,常规放引流。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接触三叉神经患者34例。其中26例为动脉单支或多支压迫,8例为静脉单支或多支压迫,2例为动、静脉混合压迫,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本组1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6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且能药物控制,无效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面部麻木或感觉减退2例,口唇疱疹1例,脑脊液漏1例,听力减退1例,均在2个月以内经对症处理恢复或自然痊愈。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疼痛复发2例。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具有骤发、骤停、反复发作等特点。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由于存在在撤药时需每1 周或2 周缓慢进行,导致使停药时无法处于本病的自发缓解期,故复发率较高。该病是因邻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使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性变等,而引起发作性剧烈疼痛所致,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3]。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采用小切口,避免传统手术入路中开颅过大的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合理利用体位增大蛛网膜下腔自然间隙,保持清晰颅内术野,彻底松解及游离三叉神经以及面听神经周围的蛛网膜,利于责任血管的充分减压,减少和避免对脑组织的过度牵拉,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降低术后感染及颅内血肿等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4]。但术前须排除占位性病变等导致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者及出血性疾病者。术后嘱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大便畅通,避免咳嗽等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降低脑脊液切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率。

[1]林鹏,夏鹰,曹作为,等.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6):269.

[2]朱蔚林,漆松涛.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 697 -2 700.

[3]朱晋,仲骏,李世亭.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3):206 -209.

[4]王清.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6):349 -351.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蛛网膜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8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7:52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区别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