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15-03-19 02:50居占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武 静,居占杰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武静,居占杰

(广东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面貌日新月异,这一群体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和利益格局,因此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备受瞩目。以典型国家为例分析了实施增长战略、贸易战略和分配战略的成效及不足,对于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增长战略;对外贸易战略;分配战略

收稿日期:2015-06-05 2015-09-03

作者简介:武静(1990- ),女,山东曹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居占杰(1962- ),男,河南信阳人,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017-0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投资的性别差异研究”(15D133)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为实现既定经济目标,指导国家经济发展而制定的方略,它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等特征。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率先提出,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全面发展。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也高度重视,一些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寻找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外,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群体,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世界经济的整体格局。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实施的战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多是针对某一发展战略或某一国家的战略进行研究,缺乏整体性观照。本文以典型国家为例,从增长战略、贸易战略和分配战略这三个方面阐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增长战略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产业、地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发展顺序,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战略:优先发展农业、重工业或者综合平衡发展等。这些战略虽各有不同,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分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一般情况下,根据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的发展是否同步主要分为两种战略:不平衡增长战略和平衡增长战略。

(一)不平衡增长战略

不平衡发展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面对资源尤其是资本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有选择地在某些行业、地区进行投资。由于各行业、各地区的投入产出率不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将有限的人财物投资在重点开发行业和地区,才能实现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由于资本不足的问题和提高投入产出率的需要,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曾采取过这一战略,例如印尼和中国。

印尼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全国有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的战略。首先,政府坚持走绿色革命道路,兴修水利,改良粮食品种,控制粮食价格,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鼓励开垦[1]。其次,政府并不满足于单一粮食作物的农业结构,还大力提倡种植橡胶、可可、棕榈等经济作物[2]。这些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收到了成效:在粮食作物方面,实现了产量的逐年增加,大米产量由1979年的1787万吨升至1985年的3903万吨,基本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在经济作物方面,大量出口橡胶、棕榈油、咖啡等,成为世界第二大橡胶和棕桐油出口国,增加了外汇收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弊端逐渐显露,例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7.8%,日均不足2美元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63.35%,而贫困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又分布在农村。此外,印尼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机械化水平低,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民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在20世纪90年代,受虫害和气候的影响,农作物多次出现减产。从总体经济发展态势上看,印尼的发展战略尚未做到从重点发展农业战略向综合平衡的发展战略转变[3]。

与印尼不同,我国建国初期采取优先发展工业战略,尤其是重工业。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因素的考虑:首先,建国初受国际反华势力的敌对,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迫在眉睫;其次,受国际联合势力封锁和美苏争霸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只能借鉴苏联模式;第三,我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在工业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1951年,毛泽东提出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经济建设要以重工业为主。“一五”期间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中重工业所占比重接近50%。这一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取得了以下成果:第一,在1953-1957年间,工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重工业年均增长率为25%[4],改变了工业严重落后的局面;第二,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填补了一些地方的空白,巩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了严重的结构失调,在“一五”期间工业与农业增长速度之比为4∶1,重工业与轻工业增长速度为2 ∶1。这导致我国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轻工业发展薄弱使得人民的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时期的这一战略几乎被彻底否定[5]。因此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调整轻重工业比例,逐步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平衡增长战略

平衡增长战略最初是在1943年由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他认为各类部门同时推进才能满足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需要。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可以加强各类产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进一步推动分工协作,提高社会固定资本的利用效率。

泰国是实施这一战略的代表性国家之一。1961年政府开始推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采取工业与农业平衡发展战略。首先,在工业上采取积极吸引外资,实行出口导向工业的发展战略,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又提出实施综合、协调的工业发展战略;其次,在农业上,提出建立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发展高层次的农业,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出口量[6]。泰国提出工农结合的平衡发展战略是基于对本国国情的考虑,农业作为泰国传统的经济部门,又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泰国不可能像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那样完全发展外向型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一战略取得了重要成就,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为7.5%,人均GDP从100美元增长到800美元[7]。但这一战略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种粗放型经济导致了资源的极大破坏和浪费;其次,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30%以上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最后,这种战略过分依赖于国家干预,具有强烈的经济计划性,降低了经济效率。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泰国开始制定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调整战略目标。一是在经济效益上,不仅强调量的增长还要求质的提高,同时注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改善分配不均的状况;三是在体制上,消除垄断,发展自由经济。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资本资源的短缺,相对于平衡增长而言,也许不平衡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具有吸引力。这种不平衡增长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快速发展本国经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从长期来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只有保持相对的平衡增长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平衡增长理论不适宜长期推行,它只是一定历史阶段的选择[8]。另外,发展战略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应当根据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

二、对外贸易战略

对外贸易是国家之间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劳务上的交换活动,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使得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此外通过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主要包括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一)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它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国外工业品流入,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从而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本国相关工业部门的生产。一般情况政府通过提高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等措施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保证本国企业的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初期都曾使用过这种贸易战略,下面以韩国为例分析来这一战略的优势和不足。

二战后,韩国政府实施有差别的关税制度,对于本国能生产的消费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同时对本国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后来菲律宾、印度等国也纷纷采用这种战略,这对亚洲新型工业化国家的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对国内市场提供了保护;第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改善;第三,使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性大大增强[9]。这一战略对韩国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优化了国民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53年的47∶10 ∶43调整为1961年的39∶15∶46[10]。当这项战略推行到一定阶段时,它给韩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就日益明显:首先,国内市场狭小,许多工厂的工业产品出现过剩现象,企业效益低下,在20世纪60年代初,失业率高达40%左右;其次,国内资源短缺,自给率低。针对这些问题,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在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同时,实施了出口导向战略,通过不断扩大出口和国际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缓解产品过剩和资源缺乏的问题。

这种战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有利于减少进口,平衡国际收支;发展本国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等。但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单纯地追求迅速的工业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依赖国内的资源、市场等,缺乏国际分工和合作,导致生产成本高和市场狭小;这种内向型发展战略难以在国内企业之间形成竞争,缺乏活力,不利于促进本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和技术进步;同时贸易保护也容易引起与他国的贸易摩擦。因此各国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后,开始寻求新的贸易战略。

(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是一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对外贸易的方式推动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一般采取对出口企业给予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的优惠政策以及本国货币贬值的方式刺激产品的出口。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主要产品的出口,如食品、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伴随着资金、技术的积累以及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它是以重化工产品替代轻工业产品对外贸易,如机械、电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一战略通过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并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二战后,在亚洲,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都采用过这种战略,通过税收、贷款优惠以及出口补贴等措施,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1960-1990年间东亚各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为5.5%,创造了“东亚奇迹”[11]。在非洲国家,一是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等优势资源,加大初级加工与开发,扩大出口,增加外汇;二是建立出口加工区,并鼓励和扩大初级产品的加工和出口,以推动起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与发展,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工业化。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因此由1950年的280亿美元增长到1975年的73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35美元增长到195美元,1965-197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5%[12]。

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摆脱了国内狭小市场的限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增加了外汇收入,也为其他国民经济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但是,这一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亚洲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已暴露出这一战略的脆弱性:出口导向长期以来过于倚重国外市场,面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出口逐渐下降,1996年亚洲“四小龙”出口增长率下跌3/4;盲目吸引外资,而对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1996年泰国的公私外债占其GDP的50%左右。因此,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调整措施:一是扩大内需和开发新的国际市场,减少对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二是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出口产品的多元化;三是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控制投机资本的流入等。对非洲国家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出口产品的单一化和初级化,因此渐渐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附庸,本国资源开发殆尽,环境污染严重,但经济依然停留在中等偏落后的局面。因此,政府通过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参与合理的国际分工,发展本国工业,提升经济多样化水平。就目前非洲的发展水平来看,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努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

过去几十年的实践表明,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孰优孰劣无法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贸易战略。此外,这两种贸易战略的存在也不是完全对立的,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两种战略的有机结合,能够开辟贸易发展的新局面。

三、分配战略

经济增长的速度与利益的公平分配是经济发展战略所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常常处在矛盾与冲突之中,致使这些国家陷入顾此失彼的两难境地。理论和实践证明,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相结合的战略有三种:

(一)先增长后分配战略

这种战略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中心的任务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是资本不足,难以实现有效的投资。而提高劳动者报酬和最低工资标准等分配政策都会分散资本的集中度,因此应当先将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实现资本的有效积累,推动经济的发展。据此1955年库兹涅茨提出了倒“U”型理论,他认为从长期来看人们收入差距的趋势是先扩大后缩小,即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收入差距最大,随后缩小并逐渐实现相对公平。因此根据这种分配战略,我们得到如下基本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收入分配而言,应该把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解决分配不均的矛盾[13]。在发展中国家中,我们以巴西为例对其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提出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强调资本的积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通过初级产品出口的对外贸易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政府和企业在生产上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这使得巴西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1968-1974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创造了巴西经济奇迹。但是政府在收入分配上,一方面限制工资实际增长控制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在分配上向富有阶层倾斜。因此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等却急剧扩大。1960年基尼系数为0.5,而到 1970年升至0.608,1960年前5%最富有人均收入是后50%最贫困的17倍,到1976年增长为33倍[14]。20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开始对国家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在追求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者技能,使得熟练劳动力技能溢价下降,缩小工人间的收入差距,此外相关部门开始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的基尼系数虽然仍在不断波动,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09年下降到0.55以下。

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实行这种战略在发展的初期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国民低收入限制了内需,降低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收入差距悬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引发社会矛盾,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如何均衡增长和分配二者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各发展中国家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先分配后增长理论认为在发展经济前应首先解决好分配问题,分配平等有利于保障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主要是来自所拥有资源、资产的不平等,因此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主要是减少资产分配的倾斜,其中既包括物质资产,也包括人力资本。因此一种方式是进行土地改革,另一种更为复杂的方式是通过扩大教育来均衡人力资本[15]。

采取这一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少,比较典型的是韩国。二战后,刚刚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社会比较动荡,另外韩国领土狭小,也为采取这种战略提供了一些基础条件。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和没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企业,实现了物质资本再分配;另外通过普及小学和初中教育,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这是对获得未来财富能力的再分配[16]。教育的普及使得韩国的识字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30%上升到60年代的80%。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基础上,韩国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这种分配战略也保证了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改革实现土地的再分配,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教育的普及,提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技能,使得非熟练工人变为熟练工人提高了劳动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先分配后增长战略既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平等,使全体居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又能保证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它改变了原有的经济利益格局,对现有经济结构做出大洗牌式的调整,触动了既得利益阶级的利益,这种变革的阻力是空前巨大的。因此这种战略一般适用于在社会动荡尤其是一个新政权建立的初期。此外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干预对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以及政府官员的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而这一战略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难以实施。

(三)边增长边分配战略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先增长后分配的战略,但是收入差距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了边增长边分配战略。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改变过去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统一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收入分配。对这一战略实施比较充分的国家是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独立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均GDP 由1960年的431美元升至1986年的7410美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的发展,出台了有关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

第一,在工资收入方面,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度,这不仅提高了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而且刺激了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了内需,此外还激励一部分人积极储蓄资本进行创业,中小企业队伍不断壮大[17];针对收入纳税,政府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越多纳税也越多,有效地调节了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第二,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保证居者有屋,病有所医。在住房上,中央公积金局推行了公共住屋计划,允许居民使用其公积金存款购买政府组屋,截至2010年超过80%的新加坡居民住在政府组屋;在医疗上,20世纪80年代政府推行“3M”计划,这包括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保健基金计划,政府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81%增长到2012年的 4.65%。第三,在教育上,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同时注重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1965-1990年,受过初级教育的工人所占比例由63.5%下降为37.3%,中等教育工人比例由14.6%增至62.8%,高等教育工人的比例由3.5%上升为12.5%[18]。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受教育者的收入水平。

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协调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公平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将社会发展目标纳入到国家整体规划中,这不仅有利于分配的公平,而且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种边增长边分配战略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多的是处于对这一战略的实践阶段,这可能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也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注意分好蛋糕。

发展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不同的发展战略,许多国家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各发展中国家政府也正积极寻求对策。因此各国之间应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补充和完善的效果,但对他国的经验绝不能照搬,只有立足本国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俞亚克,林事恒.发展中的印度尼西亚农业[J].东南亚,1997(3):37-40.

[2]吴崇伯.印尼农业发展成就、政府扶助农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存在的问题[J].南洋问题研究,2009(1):1-11.

[3]黄丁兰,林事恒.印尼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初探[J].南洋问题,1982(3):1-8.

[4]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2(5):119-124.

[5]林毅夫.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4.

[6]李滋仁.评泰国经济发展战略[J].南洋问题研究,1989(2):102-107.

[7]李滋仁.八十年代泰国经济的战略调整[J].亚太经济,1985(5):35-38.

[8]杨国蕾.农业与不平衡增长战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4-5.

[9]宗建亮.发展中国家进口替代发展战略[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5(2):52-57.

[10]金承权.韩国经济起步时期的进口替代战略[J].天池学刊,1994(4):62-65.

[11]徐长生,张茵.东亚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反思[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4):22-25.

[12]张朝兵.对六七十年代非洲发展战略的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1998(2):72-75.

[13]郭铁民.关于“蛋糕”做大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思考——我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战略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0(1):10-16.

[14]陈平.制度、政策与收入分配[J].拉丁美洲研究,2008(2):15-22.

[15]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58.

[16]陈广汉.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战略的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124-129.

[17]尹旺耀.从“先增长后分配”到“边增长边分配”[J].发展,2001(10):23-24.

[18]陈文.新加坡教育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J].东南亚纵横,1995(1):43-47.

[责任编辑刘江南]

Study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by WU Jing, JU Zhan-jieP.17

Currentl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growing substantially rapid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has being changed the economy and interest patterns of the world. S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se countries draw great attentions. Taking several typical countrie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sults and shortages of growth strategy, foreign trade strategy and distribution strategy. And this will be significant to optimiz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Key words:developing countries; growth strategy; foreign trade strategy; distribu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分析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原因及形成机制
人口老龄化会提高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吗?
经济发展和PPP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影响
远程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发展中国家药品实验数据保护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