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媛媛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其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其为“自我实现”。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找到了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义。他的著作《有和无》是把现象学、存在哲学和人本主义冶于一炉的集中体现,是人本主义充分发展的表现。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焦点是解决存在的焦虑,解决个人因为生活没有意义而产生的惊慌、恐惧感,治疗一般包括通过强调自由选择,以及建立一种可以减轻空虚、焦虑和烦恼的生活方式,培养对人生的更加成熟的态度。
罗杰斯以学习活动对于学习者是否有意义来区分两类不同的学习。一种是所谓认知学习,它只是脑力活动,没有个人情感的投入。学习无意义音节是这种学习的极端例子。他认为,传统学校课程中大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无关,这种学习与无意义音节学习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另一种是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只有这种对于学习者本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它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人的行为、态度,今后的行动方向甚至整个人格”。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促进这种学习。他强调,意义学习不是取决于教师的学识、讲解、教学技巧、课程计划和教辅手段;正好相反,教师应该避免确定教学计划,避免规定阅读材料,而且除非学生要求,教师也不应该用考试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因为这些做法都与意义学习相悖。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参与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结果评价的决策。学生要有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自由。同时,意义学习还必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对于他们个人的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趋势其实是恰恰符合“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教师通过英语教学,和学生之间实现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情感,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我认同、自我实现的平台。2004 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要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课不光是学生学习语言技能的平台,更应该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启迪思想和情怀的摇篮。
马斯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潜能等内心活动的研究,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语言技能教学外,还要以语言作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发现世界的美。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英美文学赏析,会对学生的文学和美学修养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优秀的英美诗歌、散文和小说不光能起到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目的,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植入的人本主义,旨在给学生注入正确的自我意识,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语言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从不同角度、不同纬度、不同社会结构观察和体会世界的机会。
罗杰斯批判传统教育不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中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让他们承担责任。他指出:让年轻人从小学会思考复杂的问题,认识到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面和学会选择自己的立场,是绝对必要的。……学会解决复杂的社会和科学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无论他们是在那个(教育)阶梯上,接触与他们生存有关的真实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发现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罗杰斯认为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既然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所需要的是不受压抑,能让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得以自由舒展的土壤、阳光和空气。这些条件一旦具备,那颗求知的种子就会自主地发芽生长,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营造这种促进学习的气氛。教师不是专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对学生的信任,即信任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之一,是一种智力技能。而作为一种技能,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所以,培养乐于表达、自信大方的学习者是语言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学习感受,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善于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与学生讨论。要多鼓励和赞扬学生,与学生多一些平等的交流,少一些教条化的命令,要微笑面对学生,表里如一,真诚对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人本主义在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的同时,也兼顾人本主义在关注学生潜力开发,同时也注重教师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贯彻。教学角度和教师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氛围和角度。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人本主义教学,让学生走上爱智求真的正确道路,因而教师的素质提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尽管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在近年来得到全面深化,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1.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上虽说贯穿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但“填鸭式”的教学现象仍屡见不鲜。
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往往靠在课堂上做笔记来集中学习英语知识。
3.教师对语言和文化作为授课载体的作用强调不足,导致了学生死学硬背的现象。学生考试能力很强,实际运用能力却很差。
近年来,国内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通识教育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迄今提出用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将“人本主义”教学观引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从科学理论的角度确立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非智力因素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非智力因素作为智力因素以外其他意志品质的综合构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获取知识的欲望,学习过程中的展现的创造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好胜心方面,意志、毅力和恒心都是保持学习动力的有力保障,而责任心和道德良知之增强学习动力的有效助推剂。许多成功个人和先进国家的教育案例都在证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另外,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主要不足。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学校里学生最大的需求是爱和自尊的需求,课堂上如果学生感受不到爱和尊重,他们就不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学习语言,更不会由此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调整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的情绪达到最佳,从而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内涵也在不断更新之中,其中包括教学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不同历史和教育方向高校的特色和风格。一些重点高校本着培养精英型、学术性人才的目标,其英语教学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接轨国际,从教材、教师到教学正在大幅度采用西方前沿的理论和方法。独立院校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转型尚不现实,但是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在不同级别英语教学中尽可能体现学校的专业方向、人文特色和历史沉淀。因此,大学英语教育要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把英语语言教学和职业规划相结合,使得语言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
将人本主义应用于大学英语教育中,有利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和学生之间互动学习的比重,从单纯的知识教学、向学生教授英语专业知识,到互动交流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向学生传播和普及专业外知识,把人文情怀带进课堂,提升他们的内涵和素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与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愿景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他非英语教学思路和方法,对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达到人本主义教学的目的。
[1]梁丽,李丽辉.尊重个性,培养“全人”:人本主义视域下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与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4).
[2]常蕾.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影响[J].西北医学教育,2006,(3).
[3]梁松林.罗杰斯的知情合一思想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