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彪,王薇薇
(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210098)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用新的价值体系对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的全面整合,是对社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改革正处于重大的攻坚时期,这种深化改革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更深层面的、更具根本意义的是人的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改革要获得重大突破并保持改革的向度和韧力,不仅仅取决于体制上的成功调整,更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社会新价值体系的确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价值危机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以塑造和构建富有时代精神的社会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本体进行教育,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教育要走向社会,综合运用社会的各种有利因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这实际上只是社会化的手段和结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统筹、调适、整合功能失调,为了回应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必然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角色转换。
作为社会基本工作方式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生成、发展、成熟的演变轨迹中,尽管以工作目标的实现为评判指向和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为其获得社会资源和存在合法性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思想政治教育单向度的为权力服务的教育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提高人民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功能。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本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体理所当然应与政治本体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做到既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党性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掌握在党手中;又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本体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其人民本体的价值向度,显得非常困难。建国以来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权力的高度依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各级教育组织把完成上级部门交给的教育任务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把对群众的教育仅仅作为完成任务的手段,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效果甚微。当思想政治教育过分依附于权力的框架而不能立足于社会时,思想政治教育就只能是其组织系统的自我服务,陷入空谈,流于形式。失去了调适、引导、规范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就出现了功能性障碍。
从更深层次上说,思想政治教育“自我中心、自我服务”角色定位是其为权力服务价值取向的根源。在革命年代和维护政治稳定年代,整个社会以围绕政权归属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也应该凸显其政治性一面,在具体工作中坚定群众的政治立场、统一群众的政治观念、激发群众政治斗争的热情。事实也证明,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在当时历史条件要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整个社会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当个人的情感尊重和利益诉求成为社会关怀的首要环节时,思想政治教育似乎难以寻找到一种合理的张力来保持社会政治需要和个体自由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依然没有在“政治性”和“社会性”衔接之间找到平衡的支点。思想政治教育自身身份定位的错位、失位,再加上社会对其认识的偏差甚至是忽视又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的自我依恋和尊重,这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存在,在为政治而“政治”的封闭状态下“自我服务”。
但社会是倚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以利益机制拉动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为导向,维系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构建和在整个社会得以贯彻,人的思想困惑、精神迷茫、利益冲突需要及时有效疏导--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调适、规范性社会功能正是处理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钥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本身价值倾向的调整和职能角色的定位必须以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为前提,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作用得以发挥、重获社会认同的保障。
每一个社会,都努力教化其社会成员接受该社会的政治规范,促使社会成员顺利承担起对社会的政治责任,从而使其社会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每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和掌握社会政治规范,不断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逐渐形成和发展其政治品质。政治社会化,实际就是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内化而形成稳固的政治品质。这里政治品质是一个人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习惯的统一。而“内化”则是指社会成员不仅遵守一定的政治规范,而且从思想上把这些政治规范转化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传播政治文化的官方渠道,它的任务是在人们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把无产阶级世界观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心理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的政治观教育的主要目的。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领域中的社会化表现在: 对公民进行有意识的政治知识的教育和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在我国,向人们传播政治文化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向人们灌输一般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观念、政治思想外,还要着重向人民讲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质以及传授实际的参与技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公民传授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技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公民懂得实实在在的如何参与政治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政治手段保护和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引导历来是政治团体的重要任务。我们目前之所以要加强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要求进行正确的引导。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政治参与发展迅速,而政治参与的渠道不健全,参与的理想化、制度化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引导公民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引导公民正确地认识自己在享有权力的同时所应承担的义务,把权力和义务统一起来,同时,引导公民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目标,从而使公民的参与行为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道德教育人格化是教育者将特定社会所认可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以完善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受教育者把这些规范转化为自我遵信的信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切实履行这些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竞争自立意识、效率效益观念、开拓创新精神正在不断增强,这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奉献型、进取型、自主型人格具有积极意义。但也不可否认,交换原则日益泛化、功利取向日益世俗化的倾向有所抬头,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在对人们进行政治社会化的同时,开展以注重完美人格塑造为核心的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过程是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内涵和过程的进一步抽象、概括与提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必然包含着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而道德教育的人格化则是其社会化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人格塑造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自始至终关注的都是个体的自我终身成长,以向善的理想人格为模型,以德性教育为核心,从而激励个体的品德养成。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塑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归宿,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终极目标。
道德教育人格化应重视道德教育的实践,这是受教育者通过对教育者传授的道德规范进行选择、消化、吸收并内化为自身道德人格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成熟、发达的社会工作经验系统无疑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源泉。
道德榜样的树立,使受教育者获得道德的情感感染,从而产生学习、模仿、达成与“榜样合一”的心理需要和渴望。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人格,树立亲切真实具体的道德榜样并使受教育者践行榜样所具备的道德感召力,这是道德教育人格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社会职能——激励职能从现实的可能性和效果可行性角度为道德榜样的树立明确了要求:既要注重榜样的人格力量,又要注重“德得相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把“德得相通”变成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要创造出这样一种氛围,有道德的人或道德高尚的人,不但要受到尊重、获得荣誉,而且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其走出封闭的教育系统,打破仅仅依靠党政机关提供教育资源的传统模式,使教育扩展,延伸到社会各个细胞,把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针对社会需求规划教育,使教育社会化;另一方面则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使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着眼点在于以社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社会教育化则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真正功用,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科技化等并重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教育化,以社会教育化为本质特征的社会教育体系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条重要道路。社会教育化的社会教育体系是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根据社会成员的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使个人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获得身心愉悦,促进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社会教育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各个层面进行合理的、动态的统合,通过内化个体的社会价值观,促进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自身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作和工作的开展要调控社会的各种力量,认识和把握社会的各种影响,并科学的利用社会的力量和影响,达到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促成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如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舆论宣传的引导、对社会控制与社会促进两种手段的运用、对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媒体)的交流进入,都体现了社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各种社会积极力量和有利因素纳入自身体系的客观要求和工作的基本模式之一。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贴近群众生活,立足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实际来开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是在实际社会中生活的人,所以,这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大众化,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内容和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采取晦涩难懂以及枯乏无味的方式方法来教育群众。避免枯乏无味的教育形式,不然会使群众丧失积极性。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项社会大系统工程,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和信息浪潮化的冲击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小天地中走出来,更多地利用社会教育的途径,形成以社会教育形式存在并与之相融合的大格局,强化对受教育者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和行为取向的影响和感染,探索出一条适合开放、行之有效的社会化佳径。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孙其昂.社会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3]王礼湛、余潇枫.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项修阳.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微探[J].求实,2000,(4).
[5]徐贵权.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6]宋劲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