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民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2015-03-19 09:22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学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公民内涵

白 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430079)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公民教育开始备受瞩目。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公民教育不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中都日益受到重视。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已经成为现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公民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公民教育产生于西方国家,在近代以来,公民教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崛起,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公民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既缓慢又曲折。

我国公民教育萌芽于清末民初,真正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深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公民教育发展历程艰难。建国后,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初30年,公民教育的沉寂阶段;二是改革开放30年,公民教育的复兴阶段。

在建国后,中国人民开始传播公民意识,五四宪法详细规定了公民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地位和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但是,建国后的30年里,公民教育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并且教育发展呈现出政治教育代替公民教育的现象。最终,文革时期对教育进行的大规模破坏,更使得依附在政治教育中的公民教育处于沉寂状态。

伴随着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公民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德育教育,德育课程体系的日趋完善推动了公民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公民教育附着在道德教育上,使得公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浅化、没有针对性。

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公民教育开始备受瞩目。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推进,以及在教育领域中大规模课程改革的推行,公民教育无论在政治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公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二、道德教育联接公民教育与语文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主要依托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公民教育的发展。例如,198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就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虽然由于教育氛围缺乏、经验不足等原因,公民课的计划没有如愿实施,但是这成为建国后公民课程提出的开端。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公民教育开始受到关注。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后近30年的教育法规中,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密不可分,公民教育的推行主要是融入到道德教育中。

在我国,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也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这使得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知识性学习以及其他语文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以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为依托,这使语文教育还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道德教育的功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公民教育也主要依托道德教育展开,这样,语文教育与公民教育就通过道德教育产生联系。

三、公民教育的内涵具体化

公民教育具有特定的内涵和本质。但是,公民教育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公民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公民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具体,并不断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柯领从道德教育内涵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种公民教育。他认为:“在全球化时代,道德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们如何做一个有主体性的人……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存在,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权利,要承担什么责任。”这对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重构:公民教育并不包含在道德教育中,相反,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种途径。

我国学者张宁娟在对未来我国公民教育重点的调整方面,认为“从培养目标分析,公民教育应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向具有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公民转变”。她认为,公民教育指向的是培养个体能够具有过政治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最为普遍的表现方式就是热心参与公共事务以及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基于现今我国公民教育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现状,张宁娟将公民教育的内涵具体化在政治生活领域中,这对我国在近一段时间内调整公民教育指出明确方向。

学者张璐根据目前我国的社会实际,将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公民意识教育、宪法和法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中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整理划分对于进行公民教育,不论是在道德教育还是在语文教育等其他社会各领域,都可以作为比较详细的参照,使公民教育的内涵更加具体。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与公民教育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大改善了德育课程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其中包括公民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改革之后,权利意识、积极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理性和责权观为主的公民教育核心内容在品德课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也逐步深入到语文、历史等其他课程当中。

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语文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例如,谌卫军主张通过公民教育的内容来提升语文教学,甄鹏认为:“没有公民教育,国学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道德教育。”这顺应了在实践方面,公民教育从依靠学校教育、德育课程转向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配合的趋势。

人们对公民教育的内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在新的课程改革下,语文教育与公民教育的结合和相互促进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育并不等同于公民教育,也不是公民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它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一种途径。如果在语文教育中过多地注重公民教育,可能会增加语文教育的负担,失掉语文教育的本质,这样便得不偿失。

[1]张宁娟.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脉络[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2]柯领.道德教育主要是一种公民教育.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2012-11-06.

[3]张宁娟.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脉络[J].思想理论教育,2010(5).

[4]张璐. 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和实施途径[J].职业,2014(20).

[5]谌卫军.公民教育与语文教育. 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2012(3).

[6]甄鹏.国学教育与公民教育之叹.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articles/culture/edu/20141008114310_2.html,2014-10-08.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公民内涵
论公民美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