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文+邱璇
:王局长,您好。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鹤壁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您对全市德育工作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谋划?
王朝庄:做“人”先立“德”。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立德”尤为重要,应放之首位。近年来,我们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做的。
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011年,我们在全市提出了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体系”,着眼于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四个层面去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在这一体系之中,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三个层面都可纳入德育工作的范畴,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在市级层面对德育工作的一个定位,即把德育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定位于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和终身幸福。
在这一定位之下,我们提出了“德育课程化、活动化、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倡导“全员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体验德育、赏识德育”的理念,引导各个学校、各位教师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将德育做成美丽的、有魅力的、深受师生欢迎的德育,从而获得扎实的效果。
整合课程资源,让“教书”和“育人”相融。我们提出的“德育课程化”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加强思想品德、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其次是加强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将学科育德纳入校本教研内容,将学科育德能力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提升综合育人效果。第二层含义是引导学校构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定期调研、过程督导、年终考评等制度,指导各中小学在深入挖掘办学经验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确立校本德育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德育课程的分级、分类设置与实施,逐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强化活动载体,让德育常态长效。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活动中接受熏染,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引领各学校将各项德育活动日常化、生活化、规范化,如我们以“我的中国梦”为主线,指导各学校广泛开展“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教育活动。各学校将“我的中国梦”融入开学典礼、学雷锋纪念日、清明节、建党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等各项活动中,运用歌咏、绘画等方式,采用互联网、手机等手段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大大激发了他们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热情。
从爱家乡做起,走德育特色之路。鹤壁是一座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的美丽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厚的德育资源。我们充分发掘乡土德育资源,从教育学生爱家乡、爱鹤壁做起,从爱家升华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从爱国升华他们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学习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如淇滨小学开发的《淇河文化研究》,湘江小学开发的《泥猴张爷爷教我学泥塑》校本课程等,让本土的德育资源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赋予了德育活生生的载体。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德育的主阵地。据了解,鹤壁市从2011年起倾力打造“生命课堂”,为全市中小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请问,这一活动是如何开展的?有何成效?
王朝庄:对的,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高效生态的“生命课堂”是我们在2011年提出的。“生命课堂”是相对于“知识课堂”而言的,但它和“知识课堂”又不是对立的,它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把课堂变成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生活实践过程。我们是通过以下措施来推进的:
统一思想,提升认识。为全面打造“生命课堂”,我们从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抓起,先后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组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层层召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座谈会;在《鹤壁日报》开辟专家访谈、专家论坛专栏等。通过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广泛宣传,广大教师对“生命课堂”的内涵有了更加清晰的、理性的认识,解决了思想上的困惑。
建章立制,促进规范。为提高“生命课堂”构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我们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定标立本,提出了“生命课堂”的五个创新:创新课堂理念,创新课堂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五个基本: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整合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调控课堂;五项运行机制:多向交流机制,诱思探究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科学评价机制,反馈调控机制;五项评价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多元评价相结合原则。
建设队伍,筑牢保障。我们制定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市级教育教学领军团队培养计划,启动了以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力争到明年,培养骨干校长100名、名校长20名,市级教育教学领军团队人数达到全市校长总人数的15%。
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在特级教师、市级以上名师、学术带头人中择优选定首批名师工作室成员,组建了18个“名师工作室”。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师资培训”领导小组,在全市先后开展了“教师培训年”等活动。通过打造教改领军团队、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培训等措施,筑牢了“生命课堂”构建的队伍保障。
课题推动,创新探索。我们注重发挥教科研的带动和助推作用,以市教育局的名义,主管副局长亲自挂帅,开展了省级重点课题——《生命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研究,并按照“校校申报、人人参与”的原则,审定了市级“生命课堂”教研课题180多项。大量的课题研究,催生了“生命课堂”的建模,在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如“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立体学案、自主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法”“三段六步”教学法等“生命课堂”教学模式。
树立典型,抓好引领。我们还注重发挥典型的重要价值导向作用,组织开展了“生命课堂”实验基地、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先后在2012年、2014年组织了“生命课堂”展评活动,开展了“生命课堂”案例、课例评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市树立了一批“生命课堂”构建的典型学校、典型教师、典型课例。
经过四年的实践和探索,教师的“教”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从“重教”向“重学”、“传授”向“体验”、“课本”向“生活”、“学生他律”向“学生自律”、“适应教”向“适应学”的转变;学生的“学”发生了变化,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学能力、创造思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德育的一个着力点。鹤壁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上有哪些先进举措和成功经验可以和全国德育工作者分享?
王朝庄:鹤壁市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示范区后,我们从构建机制、完善制度入手,从基础抓起,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形成了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以社会为平台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了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讲可用“五个变化”来概括。
机制运转由“慢”变“快”。我们从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着手,成立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从领导决策、专业策划两个层面,统筹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各县区及学校也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专门抓,层层推进、多方参与、人人关注的工作机制。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具体要求。
心理咨询由“虚”变“实”。由于思想认识的原因,很多家长、学生不愿接受心理咨询,致使很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成了摆设。为此,我们从强化宣传、师资建设、硬件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心理咨询的开展。在宣传上,把工作做到平时,转变家长、学生、教师的思想认识;在师资上,启动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尽可能让更多的学校拥有国家资质的心理咨询教师,为家长、学生咨询提供专业化服务;在硬件提升上,把心理辅导室建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启动了“舒心小屋”建设工程。随着三项措施的推进,很多家长、学生由“羞涩”变“接受”,很多教师由“被动”变“主动”,心理咨询在很多学校已普遍化。
师资队伍由“弱”变“强”。针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教师匮乏的问题,我们从现有抓起,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在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启动了心理健康教师实用技能培训、心理健康咨询师培训。从2011年起,经过四期培训,培训教师800人次,90%以上的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我们还注重构建一支编外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指导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让家长成为编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育工程由“零星”变“常态”。我们在狠抓课程建设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常态化。从2009年起,将每年5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月”,现如今已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各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月”为依托,因校制宜,形成了“一校一色”贯穿全年的系列化活动。
工作开展由“单打独斗”变“协同作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支持。为此,我们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同时,加强同宣传、文明办、团委等部门的联系,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半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2010年以来,先后联合文明办、团市委等单位,依托市第四中学在山城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鹤壁高中在淇滨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建了有近50名专兼教师结合的辅导员队伍,推进了心理健康辅导的社会化服务。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学校教育又对家庭教育起着指导作用,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请您谈一谈鹤壁市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独具本地特色的成果?
王朝庄:家庭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开展,把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我市现有464所成建制中小学校,已建立家长学校356所,占全市学校的78.7%。各家长学校做到“十有”“四落实”,许多老校长、老班主任、老教师被聘为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培训交流活动。家长学校成为了各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桥梁,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2013年,我市被评为河南省家庭教育先进市,另外有25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37所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其次,我们还成立了全市家教讲师团,去年又聘请了26名退休老教师和现职教师为家教讲师团成员,讲师团定期或受邀到各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宣讲家庭教育知识,产生良好效果。第三,我们长期坚持开展教师进社区搞家访活动,规定每学期教师家访活动的内容、次数和应达到的效果,并要求教师建立家访日记,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工作档案,使家访活动走向了制度化。
:对合格的教师而言,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但唯有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请问,鹤壁市在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何新思路和新举措?
王朝庄: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德育专业化上,我们主要是从德、能两个方面去做的。
德即师德。加强师德建设是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首先,我们把师德建设落实到日常,要求各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规范自身的师德行为。各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档案,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开展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建立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等,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的工作、生活的每个环节,使教师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我。其次是每年一个主题,常态化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我们在2013年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张丽莉”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今年,我们又开展了“学习张伟,践行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还将师德教育活动与“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师德标兵评比等有机结合起来,组建成立师德报告团,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弘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
能即业务技能。它包含学科教学技能和学科德育技能两个方面。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要有精深专业理论,娴熟的教学技能,还必须掌握必要的品德心理及现代德育的基本理论,具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业能力。在每次我们组织的市本级教师培训中,都将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培训目标,加大对教师的德育能力的培训力度。如2014年,我们启动了“师资培训提升年”活动,依托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培训五级培训网络,摆放了十三个模块,36个项目的教师培训,培训教师2.5万人。
责任编辑/王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