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d电子读本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及思考

2015-03-18 16:19周慧
中国德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读本读物平板

基于平板电脑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更丰富,理解和认识更深刻,更有助于获得新知识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富媒体资源的可视化和可拓展性大大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基于平板电脑的传统文化电子读物的学习,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电子媒体以及学科学习的有机融合。

一、问题与方法

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公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小学和大学能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研究在推进常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外,主要围绕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特点和需求,从高中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日常学习途径和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学习两个层面展开,以了解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方式的现状。

本研究以区域两所普通高中作为实验校,选择4名教师为实验教师,每名实验教师负责两个班级教学,共计8个班级参与实验研究。其中4个班为使用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学习的实验组,4个班为使用《中华传统文化》纸质读本学习的对照组,教学实验周期约为两个月。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在实验前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学习态度、兴趣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问卷客观题通过SPSS进行频率分布、相关性及ANOVA分析,主观题采取量化编码后进行相关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5份,其中实验组学生108份,对照组学生97份,问卷的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均为92.20%,通过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

1.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浓厚

从统计数据(图1、图2)可以得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一些”,90%的学生希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且63%以上的学生更倾向于能有更多实践动手机会、能使用平板电脑等互动电子媒体学习。

高中学生愿意学习传统文化,更希望能通过电子媒体和实践等方式学习,为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传统文化的感受力、理解力

1. 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高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为期近两个月的教学实验周期内,两组学生分别用《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和纸质读本学习。经过ANOVA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组学生认为电子读本使用起来更方便,F(1,179)=14.17,p< 0.001;经过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读本学习,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有趣,F(1,187)=5.09, p <0.05;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要高,F(1,187)=4.60, p<0.05;较之用纸质读本学习的对照组学生而言,实验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更有必要,F(1,187)=2.53, p<0.07。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媒体资源的可视化和可拓展性,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2.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学习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基本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在传统绘画、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与学习材料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内嵌入了大量的传统绘画、传统书法、传统音乐的视频、音频和拓展性文本素材,尤其是书法、绘画的名家名作图片是高清的,可以放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的细节,丰富对作品的认识和感知,故此实验组学生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深刻,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为浓厚,拥有平板电脑的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平板电脑作为自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工具,r =0.28, p<0.001,具体数据见表1。

3.提升了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力

数据分析表明,两组学生在对传统文化课堂所用材料的反馈和课堂感受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用《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的学生认为基于平板电脑的传统文化学习内容更丰富,F(1,180)=20.03,p< 0.001;更有助于获得新知识,F(1,182)=15.49,p<0.001;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F(1,180) = 17.18,p<0.001;课堂更加生动有趣,F(1,181)=21.03,p<0 .001;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传统文化自主学

三、讨论与思考

(一)基于平板电脑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学生接触并实践传统文化知识更多的机会是在学校课堂,75%学生家中拥有平板电脑,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传统文化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方面以及自主学习方面,学生比较倾向于使用平板电脑等交互式电子媒体。参与研究的教师认为基于平板电脑的教与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让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将电子读本与动手实践、音视频、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二)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读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感受力、理解力

使用平板电脑《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和纸质读本的学生在课堂感受与反馈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符合电子读本研发理念:电子书打破了传统纸书的局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动的优势,包括了更丰富的内容,学生可以实现不同的内容间自如跳转,可以看到更直观立体的画面,并能够随意放大和缩小。从研究数据来看,电子书形式对于学生是有帮助和有吸引力的;从学生对书法名作和国画名作的理解来看,基于平板电脑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学习的学生更能够从笔法、意境等更高的理解层次去解读,这与电子读本包含的丰富学习资源素材有关,能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扩展和探究,从而增强他们的理解鉴赏能力,扩充知识量。

近年来,智能互动电子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和教育视野,美国、韩国等国家相继将平板电脑引入学校教育的研究和尝试;全球知名机构新媒体联盟发布的Horizon报告指出,对未来五年的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巨大的技术之一——电子书技术,代表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学校或区域研发适合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电子教材或读物,应成为未来课程研发的一个趋势,从研究推动角度来看,区域层面加强传统文化电子读物研发,将电子读物资源统一提供给学校教师,会更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三)基于平板电脑的电子读物有利于深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力

基于平板电脑的传统文化电子读物的学习,能更紧密地将传统文化和电子媒体、学科学习的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实现“三个融合”,深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力。一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学习内容的融合,有助于学生实现学科能力向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的迁移。二是实现电子读物富媒体资源功能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地融合,引领学生从学科角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精神内涵,营造高雅的文化艺术欣赏氛围,拓展时空距离,增强高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三是实现电子读物与Apps软件资源的融合,以学生们喜欢的技术和资源为载体,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极大热情,提升课堂、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切实拓展课堂的互动性、延展性,提高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表达力、生命力,展示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气象。

本研究通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开发与实验研究,发现基于平板电脑的《中华传统文化》电子读本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扩充知识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等诸多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电子读本的开发与使用也符合学生对传统文化课堂的期待。基于平板电脑电子读本的丰富容量和交互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极大地丰富传统文化学习方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也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周慧,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一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读本读物平板
雏燕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数学阅读指南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