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老”县的养老困局

2015-03-18 08:30郭小为
新城乡 2015年3期
关键词:如东老年公寓如东县

郭小为

城里乡村展现“老去”的新常态

73岁的朱本能死在了出租房里,3天后,他才被破门而入的房东发现。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城,朱老汉的死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那么老了,儿女又不在,连后事都是他前妻操办的。”

这正是如东“老龄化困局”的缩影。在众多公开文件和报道中,如东被描述为中国最“老”的县城,“南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所辖如东县则是南通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

夜晚的如东县城街上冷冷清清;乡村的田间地头,劳作的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数据反映了这种正在“老去”的常态。截至2012年底,如东户籍人口约105万人,60岁以上人口占27.57%,65岁以上人口约占20%,两项指标都远远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而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如东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7年。自1997年开始,如东连续17年出现人口负增长。

如东为什么这么“老”?当地人总结了三大原因:计划生育,教育,长寿。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全面开展计划生育起,如东一直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如今,当地60岁以下的夫妻,基本上都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居民王泰山35岁的儿子儿媳,符合去年实行的“单独二孩”政策,但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们并不愿意:“生活成本太高,负担不起。”

县里崇文尚教,每年向外输出三四千优质生源,当地只有一个二类生源的乡镇中学,在一次高考中单单是南京大学就考上了40名学生。然而,每年学成回乡的人数还不足20%。

该县还是“中国长寿之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10年已达到平均80.12岁,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

“啪啦啪啦”的老年车开出银发经济

老龄化大潮来袭,如东一些精明的商人最先嗅到了商机。老年代步车、老年旅游、老年地产、老年保健、老年养老院……形色各异的商业机构和概念炒作纷至沓来。

如东曾是一个街上“啪啦啪啦”开满老年车的县城。三四年前,一种车皮薄、做工粗、没上牌照和保险的老年代步车,因为简单易学,操作方便,价格又在2万元左右,开始在如东的老人中广受追捧。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蹿。

主攻老年群体的推销员们,有着几乎一致的推销词:“它和汽车一样结实安全,买它可好了,不需要驾照,找个空地练习一下就能上路。”随后,其引发的交通事故却不时上演,不少市民惊呼:“新冒出来的马路杀手太可怕!”2014年初,这种老年车被当地政府叫停,如今街上已难觅踪影。

目前,如东县并没有专营老年旅游的旅行社,但“老年旅游的需求,在倒逼我们开发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南通某旅行社如东分公司总经理窦立毅说,“现在很多老年人有钱有闲,想出去看看年轻时没去过的地方,或者重温下乡插队的回忆,或者寻根访祖。”

银发经济也被地产商们所关注,“还差打通老人消费观念这‘最后一公里”,南通保亨置业总经理苏小兵认为,养老地产的发展时机尚未成熟,“大多数老人对养老消费观的意识不够高,能有千分之一的老人愿意住进养老房产来就不错了,他们还停留在伴子养老的初级阶段,储蓄意识及消费能力制约了老人的需求。”

最小的独苗儿可能要赡养6位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劳动力匮乏、人口素质下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中,赡养老人成了最急迫的一件事。

在如东,因为子女在外,空巢老人多;因为无人陪伴,孤独老人多;因为长寿,高龄老人多。在这里出现了不少“四代同堂”的家庭,这就意味着,最小的那位独苗儿,将来可能要赡养6位老人。

“我们已经感到担忧,因为老龄化的步伐太快了。”如东县政协主席陈建华提出,“谁来种地”已不是他所忧虑的问题,“当亲人老了,我们该怎么办”才是闹心的事。

面对汹涌而来的老龄化大潮,南通市曾在2012年6月提出,到2015年,南通将基本形成“9073”养老服务格局,即在全市老年人口中,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而这,也成了如东解决养老问题的基本思路,“90%的这部分,是我们最传统的,也是最提倡的。”如东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阚建斌说。

掘港镇三元社区是该县最早一批居家养老试点单位,自2008年以来,这个有着7000人居住的社区,一方面,由社区派出专业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方面,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我们这里有一种‘爱心存折,就是志愿服务记录卡,把你为别人服务的时间存下来,等我老了以后,我也接受比我年轻、比我能力强的人来为我服务,买菜、维修、理发、搞卫生,就像点菜一样,需要什么,就点什么。”三元社区党支书王莉莉介绍,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方式,直接指向的就是那些“55岁上下潜在的空巢老人”。

然而,这样的方式也引来了包括当地民政官员的反思:这个时间让哪个部门来认定?如何保证长效有续?会不会只是个花架子?类似的“小老人帮老老人”的民间互助模式,曾多次出现在当地的推广宣传中,如今已成了当地官员“不愿多提”的事。

另一个探索还有掘港镇古池社区推出的“智能社区”。“我们将建立一个社区呼叫平台,像报警器一样,哪个老人有问题,按一下就行了,从原来的被动上门服务到智慧社区。”古池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晶晶说,“目前还在筹备洽谈阶段,还没具体落实。”

“为什么要让我们出洋相?”

官方探索养老模式的同时,民间也在发力,还在一定程度上走在了前面。

这半年来,51岁的邱建明一直在找政府申诉——我的养老医院啥时能批下来?这名创办了如东第一家养老公寓的当地人,明确了一个想法:医养结合才是未来的大方向。8年前,邱建明夫妻筹资上千万元,创办了天一老年公寓,这家拥有260个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多年来却举步维艰,入住老人最多时还不到40人,“每年要亏几十万元”。

心烦的他,最近把火撒向了距离不到500米远的如东县宾山老年公寓,这是江苏省首家医养型老年公寓,是当地医保、新农合医疗定点公寓,一至三楼看病,四五楼专供养老。

“距离这么近,他们可以医疗报销,老人都被拉过去了。我们也要办医院,政府却卡我们,以前领导总说有困难要坚持,有事找政府,现在却不买账了。”邱建明扯着大嗓门。

宾山老年公寓院长袁晔华同样有烦恼,他的公寓只有45位老人入住。在如东,把老人送进养老公寓被子女认为不孝,老人同样觉得不光彩。

令袁印象深刻的是,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人,3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半个月前老伴去世,他想要入住公寓,却遭儿媳斥责:“我们哪里对你不好了吗?为什么要让我们出洋相?”

宾山老年公寓每人每月收费1635元,天一养老公寓也相差无几。“养老不赚钱,但医疗赚钱,只要公寓维持起来,这一块病员就稳定了,这就是‘养老带医,医促养老。”虽然艰难,但医生出身的袁晔华仍对“医养结合”仍有信心。

据统计,如东现在共有养老机构19家,民营5家,且普遍陷入经营困局。“政府要从行动上、细微上支持我们,把政策落实。”袁晔华说。

当地官员也有着期待。陈建宗说:“政府要更新观念、强化引导,做好该做的事。但也应该看到,养老不是如东一个县、一个县民政局就能全做好的,也需要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我们可以搞好试点,探索更多的养老模式。”

猜你喜欢
如东老年公寓如东县
A Cool Journey
The First Lessons
环保风暴下,如东小棚模式北上之路该如何走?
如东对虾高产火出圈了!看如东养虾人如何凭实力出名
老人入住老年公寓 权益如何保护
游学天鹅湖老年公寓
一把荷叶伞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
浓浓的人情味——记中华情老年公寓护理员郝在有
我国私营复合型老年公寓战略联盟绩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