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大歇小学 向东升
数与计算是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与学生的终身学习相伴,它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计算存在于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很大的影响。所以认识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意义的理解”。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贴切生活的事例为题材,将本节课的知识贯穿其中,使数学的问题情境具有故事情节性、现实性和开放性。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年级教材较多地选择了多种数学信息的情境,并通过“情境+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学信息,然后再提出数学问题并计算,通过开放性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应当淡化对运算熟练程度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准确地得到运算结果,比运算的熟练程度更重要。应当重视学生是否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是否能准确地得出运算的结果,而不是单纯地看运算的速度。”由于数学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多重视对一个正确结果的追求,而忽视了具体计算过程的重要性,致使学生也将目光放在计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在乎是怎么算的。这样会使学生在算法的运用上以及计算方法的提炼上很难提高,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另外,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在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中可以对计算方法进行适时的优化,从而最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每个孩子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历等都是不同的,致以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才会导致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算法体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老师应该尊重他,以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思考的尊重,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更重要的是面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有必要引导他们进行优化,努力寻求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强调了情境的设置、算法的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做法不到位,导致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那么,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下面几点做法不可忽视。一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以前,看清数字和符号,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在审题之后思考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是否可以简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无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二是培养学生规范的计算习惯。首先是数字书写要规范;再是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像数字写错在学生的作业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将“6”写成“0”等。计算题的书写格式除了要求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做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进行分数计算的时候,运算符号要和分数线对齐,还有列综合算式要留出足够大的地方,避免地方过小,形成数字之间互相干扰等。最后一个方面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学生的草稿纸规范使用。草稿纸将学生的整个计算过程细化,有的时候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就是在计算细化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草稿纸上随便乱写,往往几道题交叉在一起,辨别起来很不容易。这样一来,当计算结果向作业本上誊抄的时候,容易写错。
为了进一步巩固算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需要巧妙的设计计算练习。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课堂练习有三种类型:一是模仿型练习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单向的习题练习,是强化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要求。二是发展型练习一般指对基本题有较大变化或带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也称变式题,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对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三是提高型练习一般反映在思考性、创造性方面要求较高的习题,这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教师应把握学习内容的要求,进行适量训练,科学安排,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