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廖洁敏
(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526061)
摘要:广东省在积极推进南方教育高地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下,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可采用如下对策: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念,达成转型发展共识;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营造转型发展实践环境;加大政府统筹力度,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素质提升;创新招考评价机制,建立职教与普教的公平竞争平台;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学一级学科基地一般招标课题“非洲高等教育史”(ZJJYX201208)
作者简介:罗梦云(1989- ),女,陕西汉中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和非洲教育援助等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4.01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的印发,全国各地政府和地方本科院校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原则上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积极推进南方教育高地建设,近几年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国家规制下,广东省一些地方高校对转型发展已由认知层面转向实践探索,成立了转型发展机构,积极探讨转型策略,做好转型的应对与准备。由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先天性缺陷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内外因的双重作用导致广东一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仍存在定力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广东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存在问题与归因
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囿于“学而优而仕”的传统教育目的观,以及高校教育长期追求高大上而偏离生活实际、重理论轻实践、不接地气的畸形发展导致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欠缺和“双师型”师资匮乏。尽管广东的经济较发达,整体上讲办学经费充足,但在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上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成为转型的资源型牵掣。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清醒认识并亟须解决的。
(一)“次等”观念根深蒂固,转型工作阻力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学轻术”观念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让人们认为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潜意识中给职业教育贴上了“次等教育”的标签。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当地有一所综合大学的“门面工程”,不愿意积极推进地方高校转型;有些地方高校虽然深知转型必然且必须,但因害怕转型后影响招生而随意应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及学生家长也担心学校转型后,就业会受到社会歧视。可见,传统文化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成为阻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绊脚石”。
(二)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欠缺,转型工作困难重重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展大比例的实践教学,通过提供各种专业实训场所与建立实习基地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方转型高效发展中实践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面临诸多困难,一些专业由于技术更新速度快,高校自身难以满足其专业要求,需企业提供实践技术与设施设备。另外,高校自身实践教学的师资也严重匮乏。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地方高校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需要政府支持和企业的配合。现实问题是一些高职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加之地方政府的配套政策滞后,相关指引(如通过减税、退税等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办学,或允许企业优先选择和聘用毕业生等)缺失,导致校企合作长期处于随机、不连续、不稳定的状态,校方虽有积极性,但一些企业觉得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无利可图,甚至因为校企合作而导致一定损失,因而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转型工作缺乏资源支持
从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资源匮乏,是制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瓶颈。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偏低。《广东省2013年省级决算草案》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2013年教育总经费支出为205.5亿元,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为105.27亿元,占教育总经费的51.2%;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仅为18.48亿元,占教育总经费的9.0%,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比例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经费偏低。《关于广东省2013年省级决算草案的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为8 600元,而同期高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只有4 000元,还不到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一半。
(四)“双师型”师资异常匮乏,转型工作难以展开
国内地方本科高校由学术型转型发展为应用型职业教育,培养区别于“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师资。“双师型”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对专业教师的一种要求,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具备最基本的两方面素质:一是知识类的学术型素质,具有较高、较系统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素质;二是应用类的实践型素质,如同工程技术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具有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现实的情况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匮乏,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理论型、学术型教师,难以承担培养实践应用人才的重任。
(五)试点引领力度不足,转型工作充满迷惘
2013年,部分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已经启动。广东省在国家转型采取“示范引领,试点先行”政策的引导下,实施“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开展了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分段教学的职业教育本科试点工作,探索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2013年,8所本科与高职院校在6个专业上开展高职本科协同培养试点工作,实际招生380人。与广东省1999年以后新建的16所地方本科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相比, 380 人的试点招生引领力度确实太小[1]。
三、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东省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顺利转型牵涉到广东这一获得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大量红利的省份能否就地积蓄人力资本,支撑其赖以发展的制造业不断向东南亚等地转移的后续发展。要实现这一战略发展目标,需要重点在中观和微观上着力,多角度引导社会大众尤其是提升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强化本省企业的社会责任,形成“谁用人谁育才”的良性认知,同时要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性牵掣,形成“不差钱”和“不差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大通道,以健全的体制与机制为转型发展提供正面引导与全方位的保障。
(一)树立现代出业观念,达成转型发展共识
基于广东省工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强烈需求的现状,建议教育行政机构、高等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联合设立高等职业教育活动月,面对社会、中小学生及家长,每年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对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比,提高国民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升国民对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增强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的意识。同时,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激发青年学子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营造转型发展实践环境
充分利用广东省企业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调动各类企业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积极性。通过“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逐渐形成国内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为促使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进一步突出职业、行业、企业和岗位要素,应制定并完善校企合作办学规章,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形成职业院校和企业资源共享、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交流任职、员工培训的合作格局,推进校企协同创新,鼓励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在企业或企业到院校建立实训基地,探索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不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协同创新的能力。
(三)加大统筹力度,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相比之下,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对财政资源的要求更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会极大地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为此,广东省政府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等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办学经费稳定投入机制,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源的转型。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依法、依规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办学资金等各种资源的投入,改善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3]。同时,要保障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的持续发展。
(四)加快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素质
“双师型”教师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与水平,这样的教师需要专门的培养和培训。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多数是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普通高校教师或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基础比较深厚,但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或经验。因此“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既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一是要改变“学术型”师资评估观念,淡化学历标准与科研要求,强化职业能力建设。二是要完善“双师型”师资培训制度,在实习基地除重视学生的实习培训外,更应鼓励教师自身参与企业实践,获取实践经验。三是充分发挥评估的杠杆作用,建立有助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资、奖励等制度。四要完善“双师型”标准。不少地方高校前身为师范学校,师范是其特色,而现时评估制度对理工科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很明确,但对师范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却迷惘不清,这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以及师范职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创新招考评价机制,建立职教与普教的公平竞争平台
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根据国家和广东省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分类招考及选拔机制的同时,打通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通道。一是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办法,基于综合评价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的办法,进行独立招生[4];二是通过普通高考渠道招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另外,应推进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设,进行相关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吸引力。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量指标不仅招收中职生源,也要面向普通高中招生[5]。
(六)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当前,广东省职业教育中有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层次,其发展规模较大,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则处于起步阶段。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基本没有机会继续学习深造,直接进入就业市场,职业生涯常常受到学历的制约,就业空间受到限制。缺乏高层次的不完善的职教体系已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终身发展,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对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因此,应构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立交桥”,加快形成并推进高职专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具有广东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作出贡献。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会一蹴而就,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广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单靠高职院校本身显然力量是单薄的,需要多方联动方可成功。惟有在法制保障和国家政策的引领下,院校主动前头带路,积极探讨内涵式发展之路,企业紧紧跟随其后,形成校企的深度融合,社会民众参与其中,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为平等的成才通道,除此别无他法。
参考文献:
[1]丁以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推进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项目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2):41-42.
[2]樊明成.一流高职院校的基本内涵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6):59-62.
[3]李宝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与路径——以武夷学院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1):1-4.
[4]练玉春.招生改革:高职如何应对?[N].光明日报,2014-12-23(14).
[5]林慧,王小丁.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综述[J].重庆高教研究,2014(2):61-64.
(责任编辑杨慷慨)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LIAO Jiemi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Zhaoqing University, Guangdong Zhaoqing 526061,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actively promoting educ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of south China in Guangdong province, rapid development obtained in the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left to be solv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y to promote th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the following measures can be adop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establishing the modern concept to reach consensus on the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ompany to create the practice environment; increasing the coordinating efforts to guarante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unding by law;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division team to promote teachers quality; innovate the valuation mechanism to recruit to establish the fair competition platform;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overp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platform construction
引用格式:罗梦云.外部援助对非洲高等教育的影响——“比较教育依附论”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5(4):91-94.
Citation format:LUO Mengyun.The Influence of Eternal Aid to African Higher Education[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4):91-94.
■ 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