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含钾药液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患者的护理

2015-03-18 19:14李敏潘瑞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6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渗液外渗

李敏 潘瑞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730)

静脉输液见效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出现药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当刺激性药物外渗至皮下组织时,对皮下组织的刺激性大,严重时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了患者原发病的治疗效果。氯化钾药液外渗后,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出现红、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1]。我科室于2013年收治了一例因含钾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的病例,经过精心护理,患者坏死部位基本愈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3岁,2013年10月13日因咳嗽、咳痰伴胸闷憋气、端坐呼吸及不能言语,考虑“重症肺部感染”入住我院呼吸科。入室时发现患者输入含钾液体的左足背处渗液,立即予以拔除,然后硼酸冷敷,重新建立静脉通路,积极配合医生抢救,予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10月15日发现渗液处皮下组织坏死伴水泡,面积约8cm×8cm,立即予以抽吸疱液及每日换药。10月20日患者成功脱机,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左足背处破溃减小为7cm×7cm,表面为黑色痂皮,请皮肤科、理疗科会诊,遵医嘱予患者规律换药及理疗科理疗,皮肤渐渐愈合。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且依从性较差,血糖控制不佳,向其充分宣教血糖控制不佳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2014年4月28日,患者左足背伤处较前明显缩小,经过197d的精心换药和护理,患者伤口面积约0.7cm×0.5cm,已结痂。病情平稳出院。

2 护理

2.1 创面护理 患者创面较大,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因此创面护理很重要。根据创面情况不同时期予以不同方法为患者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以消炎、收敛、防感染为原则。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同时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变化、有无分泌物等,做好护理记录。

患者入室后,立即予患者拔除渗液处的静脉通路并硼酸冷敷。10月15日发现渗液处皮下组织坏死伴水泡后,予以严格无菌条件下抽吸疱液,创面予0.5%的碘伏换药,贝复济外喷,然后再用溃疡油纱覆盖后无菌敷料覆盖。碘伏对创面无刺激性,且对创面有较好的消炎、收敛作用,贝复济可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10月20日患者创面出现黑色痂皮,遵医嘱予以每日换药,换药方法为:先用碘伏消毒,再用生理盐水脱碘后待干,康惠尔清创胶均匀涂抹于黑色痂皮上,然后用康惠尔渗液吸收贴外敷。患者每周3次伤口处理疗,理疗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扩张,血管周围的白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使免疫力增强,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加速吸收、消散。热可使血循环加快,组织营养改善,同时红外线可使创面干燥、渗液减少,有利于组织再生修复。理疗前,先打开敷料,用生理盐水将患者清创胶彻底清除,理疗后,换药方法同前。患者黑色痂皮逐渐脱落,从周围开始长出新鲜的肉芽组织,向中心愈合,换药频率改为隔日换药1次;患者黑色痂皮逐渐脱落干净,伤口从周围向中心愈合,更改换药频率为每周2次,换药时停用清创胶,其余方法同前。

2.2 患肢功能锻炼 因为疼痛患者往往不敢活动患肢,时间一长,可引起关节强直,肌肉萎缩。因此在治疗的同时,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如屈腿、活动踝关节、脚蹬床板等动作,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鼓励患者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同时病室定时通风,保持安静整洁,患者床单位清洁干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3 饮食护理 患者有糖尿病且依从性较差,住院前期经常进食含糖量较高的食物,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创面愈合缓慢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很大关系,且高血糖是细菌良好地培养皿,容易引起创面感染[3]。因此,加强了对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强调控制血糖对伤口愈合的重要性并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予患者胰岛素餐前注射。要求并监督患者合理控制总热量,减少单糖、双糖的食物,限制脂肪摄入量,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营养不足也可导致伤口愈合缓慢。因此,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全面提升机体营养的供给,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3 小结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有许多药物刺激性较强,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很容易导致皮下组织坏死且愈合较慢,给患者增添了额外的痛苦与花费,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责任心,防患于未然,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血管的合理选择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穿刺前,先了解患者病史和静脉穿刺情况,要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同一静脉勿反复穿刺给药,避开受伤肢体。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经静脉给予刺激性药物的方法,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输液过程中要多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颜色有无苍白及询问病人有无疼痛感,如病人有主诉不适时,应积极找出原因并给予处理。如果发生药液外渗,应高度重视,立即予以及时正确的处理。加强静脉输液的全过程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液体外渗、皮肤损害,保证患者用药疗效及安全。

[1]陈玉珠,自志贤.静脉输注高浓度氯化钾渗漏致局部组织坏死1例分析[J].全科护理,2008,7(29):25-26.

[2]杨乘凤.1例复合性外伤患者的压疮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159.

[3]谈晓红,秦秀芳,翁懿清.1例肛周阴囊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958-960.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渗液外渗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