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转换

2015-03-18 16:07□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班集体辅导员

□李 丽 辛 恺

近几年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目前有各种因素影响着高校班集体文化建设,如有大的宏观环境、有高校自身文化环境的影响,再如在某些重理轻文或者重文轻理的高校中就存在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的差异问题。本文就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色及现状,指出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误区,探讨应如何转换角色,更加高效地建设好班级文化的策略。

一、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

班级是高校的细胞,班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窗口”和外在的“名片”,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教育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1]。班级文化是指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是被全班级的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最后建立起来的行为准则、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班集体共同的价值观、思想、信念、行为准则和态度等。在新时期,面对性格各异、更具独特性的艺术类学生,辅导员如何转换角色,把握新的管理方式,引导艺术类班集体文化朝更加积极、健康、宽容的氛围转变。

二、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误区

(一)忽视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工作。目前我国教育模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2],按照教育部改革的要求,大部分高校不断扩招,相应地艺术类学生录取率也在逐年攀升,有部分学生通过艺术类招考比较捷径的渠道进入到大学。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由于自己专业能力不强,又不热爱学习,思想方面缺乏积极引导,因此经常出现突发事件,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忙于频繁的喝酒、打架、宿舍矛盾等学生问题的处理,而忽略了对班级体文化的引导;同时更忽略了要参与其中,未起到班集体文化建设引领作用。

(二)难以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轻重缓急。在艺术类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辅导员基本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大问题”为工作原则。这导致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时常不能正确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理。有所为主要指除了把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程度,同时应走访学生教室、走访学生宿舍,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了解各个班级所具有的班级文化特征、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而有所不为主要指辅导员在指导、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时,应对学生日常活动进行删选,重点把握学生活动的质量、效果。

(三)缺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专业知识。由于辅导员招聘的首要条件是要求辅导员基本是思想政治专业、教育类、管理类等硕士研究生毕业,因此在招聘进来的辅导员中,管理艺术类辅导员的艺术类专业化水平不高。在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中,辅导员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引导及指导作用,而真正在专业上却只能提供一些非专业的意见,这就导致艺术类辅导员与某些艺术类学生无法做到真正的思想交流与沟通;无法从生活、学习上与艺术类的学生打成一片。这就导致他们在长久的工作中工作热情度不高、无法贴近学生、更无法参与到艺术类学生的班集体文化建设中。

(四)没有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系统网络。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于高校学生的管理者、班级事务的服务者,而将班集体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即班风、学风的建设交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部分高校,艺术类班级的班主任主要来源于专业课老师,而部分专业课老师忙于职称的评定、个人作品展等日常事务而忽略了班级文化建设,因此这个重任又落在了辅导员这个群体中[3]。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某些辅导员可能只是提议或者引导班集体文化建设,但忽略了对整个班集体文化建设的监督以及班集体文化建设成果的考核等,导致整个班集体文化建设缺乏凝聚力,即使有部分班级文化建设取得成效,但又缺乏稳定性与持久性。

三、辅导员在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

(一)班级文化建设原则。

1.突出主体性原则。由于艺术类学生个性突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充分调动艺术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2.明确目标性原则。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班级团结、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班集体文化,但要结合社会对艺术类学生的需求以及时代的要求出发,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艺术类学生制定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3.现实可操作性原则[2]。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班级文化建设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可操作性,又关系到艺术类学生的性格塑造、文化修养的提高。

(二)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转换。

1.更新管理手段,积极引导班级文化建设。在充分尊重艺术类学生隐私的情况下,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地利用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及榜样的影响力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将个人的目标及利益与班集体利益相结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4],如:微博、QQ、微信等,引导与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问题预防与处理机制。同时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融入文化要素,如统一制定班服、班规、班歌等,增强班级文化凝聚力,引导艺术类班集体形成独具一格的核心文化。

2.把握艺术类学生活动质量,做好学生活动的策划员与检测员。在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中,不仅要让学生立志学习好自身的专业,而且要抓好学生的日常文化建设。重视和发挥学生干部典型示范作用,激励其他艺术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的举办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活动质量,对于低质量的学生活动、可能会对其他同学或者班级造成严重恶劣影响的活动坚决制止,严格审批学生活动的资金与地点申请,从源头上制止学生低质量活动的举办;在学生活动的举办前要做好学生活动前期的策划员,在活动举办后有关举办效果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要做好检测员,为学生活动是否有价值下次继续举办把好关。

3.提升艺术类专业化知识水平,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及学习中,辅导员虽没有艺术类学生的天赋及专业技能,但在工作之余可以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的了解、学习方法的了解、经典案例的了解、艺术类比赛活动的了解、艺术类学生就业的了解等。只有在了解了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方法、艺术特长、性格特点之后,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班集体文化建设,实现与艺术类学生的有效沟通,运用专业技能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最终才有可能使班级文化建设取得预期的效果。

4.转化辅导员角色定位,系统地把握班集文化建设。辅导员在角色定位中指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了如指掌,更应该清晰、正确地意识到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转变辅导员纯事务性的角色,与班主任一同齐心协力建设好班级文化。在艺术类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应积极协调各类资源,结合日常工作经验、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的有关专业知识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事前宣传、参与、事中引导、事后监督、考核等手段系统地把握艺术类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让辅导员“这支看得见的手”变成隐形的,借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艺术类学生的自我管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优良的班风、学风,创造优秀的班级文化标志,最终形成班级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班集体文化建设引导机制,以管理机制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成才。

四、结语

探索班级体文化建设现已拉开帷幕,但针对各个学校的学生特色、学生个性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仍占少数。班级文化建设贯穿于整个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始终,其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多,但成效显现性较慢。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性与独特性造就了艺术类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艺术类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天赋的稀缺性以及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了对艺术类学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善于发掘其自身的天赋、专业技能,更应该善于引导他们文化素质、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的提高。因此在艺术类学生的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工作仍任重道远。

[1] 柏昌利.高等学校班集体建设轮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72~80

[2] 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153~165

[3] 吴惠.辅导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角色转换及策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4] 李双新,张芳.班级文化建设中辅导员的工作思考[J].科技信息,2011,28

猜你喜欢
艺术类班集体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我爱我的班集体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