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探析

2015-03-18 10:07赵慧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肥料土壤实验

赵慧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高职院校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探析

赵慧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分析目前土壤肥料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基于培养技能型农业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途径,从而为构建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土壤肥料学;人才培养

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地矛盾、土壤恶化、肥料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科学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生产力和肥料利用率,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土壤肥料学是土壤学、肥料学、植物营养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门农学专业课程的结合,是农学、园林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前必修的先导性课程,在高职院校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占基础性地位。我院农业环境保护、绿色农产品、园艺技术等专业均开设该课程。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技能培养方向,兼顾本课程所面向专业其他课程安排,从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实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对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肥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土壤肥料学的核心内容分为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部分主要介绍土壤的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理论性较强,概念琐碎繁多,内容抽象分散,是学习肥料学部分的基础和先导;肥料学部分主要介绍常用化学肥料的基本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施用原则和技术,实践性较强。目前教学时多将这两部分内容分别讲解,导致二者缺乏关联性和完整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多以本科院校为标准,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语言简介和描述来传输知识,较枯燥、琐碎,学生被动接受。

1.3 实践教学欠缺

土壤肥料学作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应用型课程,其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建立在实践课基础之上的,实践课应贯穿教学始终,实践课的完成状况直接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实践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将整个实验体系割裂成若干相互独立的实验,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限制下分别进行传统验证型和单一性实验[1],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简单操作,缺乏对知识系统性、关联性认识,动手能力较差。

1.4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严重不足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撰写论文、课堂小组讨论等层面,无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2 对策研究与分析

2.1 构建以能力模块为主的教学目标,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中土壤肥料学综合能力模块包括4个方面: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土壤养分、植物营养、施肥原理。以这4个模块为中心衍生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养分测定技术、植物营养诊断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核心技术,从而构架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的专业基础课,土壤肥料学既要突出农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2],又要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农业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按照专业要求,对繁冗分散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和提炼,高度概括课程基础知识与理论,不可涉及过深,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重点。比如在讲解土壤酸碱性时,重点讲授土壤酸碱性检测、改良,对于土壤酸碱性的产生原因作简要介绍,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

增加应用性知识,重点掌握实际生产中正在使用或新近推广的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学科最新进展,将农业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3]。在讲解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基本原理时,一方面讲授常规测定方法,如奈氏试剂比色法测定铵态氮、二苯胺法测定硝态氮、四苯硼钠比浊法测定速效钾、磷钼蓝(氯化亚锡还原)比色法测定速效磷等常规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要讲解目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如基层农技中心常使用养分速测仪,向学生介绍养分速测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相较于实验室常规操作的优劣,以及如何改进与克服等。

2.2 丰富教学方式与手段

2.2.1 采用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尽可能选择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使用视听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持久集中注意力[4]。如在讲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对知识停留在理论阶段,不易理解,因此,可选择一些测土配方施肥的操作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术语有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此外,还可就这一问题继续拓展,搜集相关网络资料,如农田土壤配方施肥技术、设施农业培肥施肥技术、国内外不同配方施肥技术等网络资料(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深入理解。

2.2.2 采用启发式教育以学生知识水平为基础,按照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5],多使用“为什么”“如何理解”“怎么解释”这样的语言[6]。同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讲解土壤类型时,问学生:“天水的土壤质地与敦煌的土壤质地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天水土壤肥沃,敦煌土质不良。”引导学生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组成的角度区分不同土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随时解答学生疑惑。

2.2.3 多开展课堂讨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例如在讲解土壤氮磷钾肥施用时,可结合授课班级农村生源地学生实际,以家乡种植什么作物、土壤养分如何、作物生长状况如何、一般施用什么肥料以及采用哪种施肥方法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发言,教师及时补充、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保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2.3 以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

2.3.1 以科研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将传统分散的实验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把土壤肥料学中的单项小实验整合为贯穿整个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大实验,让学生以科研课题、项目研究的方式做实验,打破课程界限,将学科单项实验转变为以专业为单位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实验型学生转变为研究型、探索型学生[7]。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可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项目为载体,开放式组织实验教学,形成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例如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常规实验有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制备、土壤速效氮测定、土壤速效磷测定、土壤速效钾测定、土壤酸碱度测定、土壤盐分测定。每个实验需两课时,共14~16课时,对于整个课程教学来说,实验课所占比重很小,对学生要求也低。教师在上课之初就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要求、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写在黑板上,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即可,无需做过多准备和思考,因此对实验细节并不注意,印象不深刻。此外,对学生实验成绩的判定也是以实验结果正确与否以及实验报告书写规范与否为标准,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以项目为载体的实验教学突破了原有知识序列,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学生具体实施的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演绎、归纳、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实践能力[7]。

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严格把握课程知识面和实验要点,选择可行性强、易于操作的项目,例如调查当地某一土壤状况并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为一个实验小组,不同实验小组可选择不同土壤为研究对象,如露天土壤或设施农业土壤。项目确定后由教师给出大体实验思路和框架,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个实验小组独立搜集资料,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并将方案提交给教师,参考教师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正,方案确定后进行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对目标地块的土壤样本进行采集和处理,分别检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物理性状,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盐分等参数,每项小实验由不同学生负责完成,协作开展。例如在测定土壤含水量时,不同实验组选择了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等不同方法;在测定土壤质地时选择了简易比重计法、干测法、湿测法等不同方法,通过小组间结果比对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试验中探索研究、分析解决,如比较大田土壤与设施土壤的特殊属性并分析原因,以及如何克服和控制连作障碍改良设施土壤等问题。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如实验设备使用、实验操作细节、实验结果与预计不符等)时,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解决。实验结束后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不同土壤提出可行性较强的改良措施,如土壤酸碱性改良、贫瘠土壤培肥地力、科学灌溉等。

2.3.2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思考、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7],促使学生以研究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思考解决。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农村调查和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对家乡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养分水平,制约当地主要作物增产的限制因素,当地化学肥料施用状况,当地采取的土壤改良方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进行田间调查检测,对于需要实验分析的数据,可提取样本带回实验室检测,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8]。通过开展实践调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生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指导学生深入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实地走访、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农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用肥料使用状况与肥料利用率等问题。学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给出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3 结语

培养技能型农业人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定位于培养和造就实用型、技能型一线农业人才。因此,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针对目前土壤肥料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改革模式,对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科研立项(校内学生专项),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课程学习与实验操作,通过项目实施强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基层农业技术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高巍,林蛟飞,时景云,等.新型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18(2):87-89.

[2]宋海星,黄运湘,谢桂先,等.土壤肥料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45-147.

[3]崔雪梅.土壤肥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孝感学院学报,2010,30(3):122-124.

[4]栗杰,张大庚,李双异.网络教学在《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1-23.

[5]耿建梅,唐树梅.提高《土壤肥料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海南大学学报,2010,28(3):99-102.

[6]张亚丽,陈巍,沈其荣,等.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70-72.

[7]邓瑞卿.项目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土壤肥料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苗玉红,李慧,霍晓婷,等.土壤肥料学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166.

G420

A

1671-1246(2015)05-0051-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土壤肥料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GS[2013]GHB0834)

猜你喜欢
肥料土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土壤
灵感的土壤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做个怪怪长实验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灵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