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赵宏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强调教学和科研并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中侧重教育工作而忽视科研工作。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对教育工作有所侧重,对科研工作却有所忽视。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做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1.1 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办学理念的转变
目前,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升格或合并而来,缺少理论研究实践,没有认清高职院校科研的作用,认为科研工作是本科院校或研究机构的任务,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只要搞好教育工作就算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愈发迅速。高职院校不主动向科技领域进发,难免会落后于人。事实上,当人类迈过工业革命进入科技时代之后,科技的发展始终有赖于两个过程:一是对科学理论的认识,二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也是当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本应发展的不同研究方向。不同于科研型本科院校对于新领域的探索,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侧重于对已有领域的不断完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科研领域与本科院校并不相同,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优势,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自身办学特点,不断促进科研体系完善,使其得以健康发展。
1.2 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可以有效反哺教育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科研工作也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体制僵化、经费投入不足、优势专业较少、科研力量薄弱、科研重视不够、管理手段错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认清高职院校科研的优势,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难以达到科研型本科院校的高度;而繁重的教学工作也压缩了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投入时间,致使高职院校难以在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学校的升格与合并对教师冲击较大,教师科研水平并不突出,缺乏系统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与科研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岗位相比吸引力较小,难以吸引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和过硬科研能力的教师。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就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其科研实践样本是科研型本科院校难以企及的,高职院校教师更易从日常教学工作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某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冲突。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搞科研,如果搞科研势必会占用业余时间,而这部分时间难以计入工作量,故科研积极性不高。“帮辅制”科研就是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从实用性出发,加强科研的可操作性,让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的同时从事科研活动。首先,专职科研人员在帮助教师选题时要选择那种与教授科目接近的课题,在“小”课题上做“大”文章;其次,“帮辅制”科研的3个层析阶段要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这不仅是提高科研水平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再次,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又为科研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搞“大而全”,只能另辟蹊径,在“短、平、快”上做文章。高职教师选择与其教授科目接近的课题,不仅可以节省科研工作时间,还可以将科研结果反哺教学。
1.3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有利于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围绕区域经济支柱产业、新兴行业、骨干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展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直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对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科研中,教师与企业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如我院李嘉老师与我校多家实习单位共同完成护理实习生综合管理系统研究,孟发芬老师与企业合作完成“防污染医用棉签包装的研究”等课题,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也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认识,认识了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带动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为今后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服务能力有赖于其科研水平。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学校发展与效益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使高职院校科研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科研管理政策,完善评价体系,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内环境。
2.1 建设专业学科队伍,培养学科带头人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各专业研究方向的研究力量薄弱且分散,一个专业的科研项目往往只包括该专业的研究方向,集约化程度较低,缺少学科交叉和新的学科生长点,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群。我院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组织申报了医学基础、药学、护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确立了学科带头人,学校在时间及经费上给予高度支持。学科带头人的确立在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把握本学科研究方向和热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转变观念
要从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教育和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实用性出发,积极探索科研的可操作性,让更多的教师能在教学的同时从事科研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研究人员释放更大的潜能、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条件。管理就是服务,科研管理工作要尽可能为科研活动提供便利和保证。
(2)树立打造科研特色的观念。打造科研特色是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科研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科研管理部门必须树立打造特色意识,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基础和条件,结合地区特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有意识、有侧重地进行优势力量整合,打造本校科研特色,形成品牌。我院近年来的科研课题以教学研究为重点,如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开发、检验专业“临床模拟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一些核心教学项目化的设计研究等;还进行与医学有关的卫生科技项目申报,如医学基础部的“群体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轻中度抑郁或焦虑患者的疗效研究”,护理专业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宜昌市健康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药学专业的“长阳木瓜对大鼠缺血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这些课题的研究,既提升了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又能将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3 建立完善科研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采取合理的措施激发人们潜在的创造能力。我院为激发教师的科研潜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政策及措施。如为调动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积极性,对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按核心、国家级、其他等进行分类,每类对应一个奖励标准;为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专门制定立项课题奖励办法,在课题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对取得的各级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将科研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等挂钩。事实上,教师科研水平与职称评定是紧密相连的,这是因为评定职称时必须提交相关科研成果,如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承担的科研课题及获奖的科研成果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4 搭建服务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托,以科研政策法规为依据,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观念,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提供信息服务资源,通过网络将学校课题申报情况、科研业绩评价体系及有关科研信息及时传递给教师;整理学校科研资源,建立科研信息资源库,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学校对科研工作给予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区域经济内的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课题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同时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为科研创造有利条件,使产、学、研有机融合。近年来,我们向省、市教育部门推荐的教研课题及向省、市卫生部门推荐的卫生类课题达四十余项。
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长期的战略计划,科研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科研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以管理促科研,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只有充分做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提升学校知名度作出贡献。
G47
A
1671-1246(2015)05-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