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课程本土化模式探索

2015-03-18 04:42:35杜金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本土化学分大学

杜金玲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AP 课程(the Advanced Placement Courses)国内一般译为“大学先修课”,是指供高中生选修的符合大学学术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课程。AP 课程最早源于美国,学生通过统一命题的AP 考试,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可以获得大学认可的学分,或者在进入大学后直接可以开始学习高一级的课程。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进,AP 课程传入中国,参与的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很多省份和学校也在尝试走AP 课程本土化的道路。

一 AP 课程(大学先修课)本土化的意义

在中国实施AP课程,有着多重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AP课程可以增加课程选择内容,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高中生提前接触一些具有很强职业实践性的大学课程,扩大高中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开辟学习新途径,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明确职业目标,学会职业决策,避免在全无了解的情况下填报大学志愿。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AP课程实施的实质是将大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前融入高中,大学向高中开放教学资源,将促进高中与大学的紧密合作,创新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有效衔接。再次,通过借鉴美国AP课程的成功经验,AP课程本土化也将影响国内目前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二 AP 课程(大学先修课)本土化面临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实施的AP 课程,大学和高中的合作常常不够深入,课程的选择也缺乏系统性。如2012 年,浙江省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综合评价,14 所高校开展试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萧山第六高级中学合作开设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选择了《社交礼仪》、《明日导游》《鸡尾酒调制》《西餐厨艺》《小小救生员》5 门课程。这些课程的职业性和实操性都比较强,课程内容对高中生来讲新奇且具有吸引力。但是从高校课程设置来讲,除《社交礼仪》外,其他4门课程分别来自于学校的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和空中乘务四个系部,比较分散,缺乏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缺乏第三方机构保证

在美国,AP课程得以实施,美国大学理事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AP课程本土化的探索中,公正、客观、权威的第三方角色必不可少。在中国目前的升学政策和环境下,AP课程成绩如果能影响甚至决定高等学校招生,则AP课程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萧山六中学生在浙江旅职院选修的课程学分,在该校的自主招生中将享有加分政策,并有望带入大学。旅职院也根据自身情况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实施高中与大学的学分互认政策。当然,这种互认政策仅仅适用于旅游职业学院和萧山六中之间,而不能在高校之间通用。究其原因,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而导致政策缺乏公信力是主要原因。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对第三方机构是否认可,直接关乎AP课程的成败。课程选择,大纲制定,成绩认定,都需要权威机构科学的评估认证。目前国内各大学之间没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手段,更没有形成学分互认的机制。如果靠政府强推引进AP课程,可能会造成学生为升学而选择多个学校的AP课程,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学习的浪费。如果缺乏第三方的认证与监督,一门选修课就能纳入高考招生评价指标,势必留下作假空间,扰乱大学的正常录取。

(三)追求功利和公众误解阻碍了AP课程的实施

目前的大环境下,高考已经成为学生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考试,其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在AP课程的分数认定对高考没有任何实际帮助下,即使AP课程的内容再丰富,分数的认定再公正,绝大多数学生为将来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也是宁可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花费在枯燥乏味的题海里,也不会去选择AP课程。面对残酷的现实,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必须选择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这是AP课程受冷遇的主要原因。随着AP课程在国内的实践展开,对于AP课程有违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的质疑反对的声音也纷至沓来。高中课业压力本身较大,课程前置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负担。如果只让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去选择AP课程,又会造成不公。这些观念和误解成了推行AP课程的又一重障碍。

三 高校在AP 课程本土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高校在AP课程本土化过程中应该扮演的什么样的角色,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AP课程强调选择性,不仅是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容量上,而且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与普通高中的课程有着显著差异。为了弥补普通高中课程开发专业师资相对缺少及实训设备等方面的不足,浙江规定,“先修课程可由高校独立开发或与普通高中合作;鼓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可以在高校开设或在普通高中开设;普通高中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有计划地到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修习先修课程”。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围绕旅游为主,内容大多职业性和实操性比较强,形式生动活泼,能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但课程大多需要在实训室完成。在与萧山六中合作开展AP课程的过程中,理论课将老师“送出去”,实操课将学生“迎进来”。由于学校老师工作量饱满,学校不可能大规模向高中派出师资;而高校实训室平时承载的课时量也较大,只能在周末对高中进行开放。这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量、高校的专业设置及课程资源,甚至对高校的人力财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否则难以保证上课的数量和质量。

四 AP 课程(大学先修课)本土化发展模式

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环境不同,AP课程的推广路径不可复制。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AP课程发展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相当一段长时间的摸索。AP课程本土化的路径可以实行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模式,也就是先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向高中强制推行,逐步发展到高校接受并为提前招徕好的生源主动推行。AP课程的本土化,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带学校和第三方机构和共同努力,为其发展培育良好的根基土壤。

(一)学校层面

(1)改变传统观念,使学生平等自由发展。在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下,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要求学生门门功课都要优秀,学校对成绩优秀和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非常重视,有些学校还有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实际上,根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做法有违教育公平。AP 课程可以给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空间,也可以给成绩普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发挥个人特长。

(2)建立科学、完整的AP 课程体系。AP 课程的设置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思考,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AP 课程的选择和设定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所属的专业、大学社会地位越高越好。开设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元化,满足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渴求。AP 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之外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挥专长,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长因材施教。课程开发和上层设计要同步进行,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责任,去选择AP 课程,不能单纯的为了选择而选择。AP课程深度与宽度的平衡,才有利于课程体系的科学完善。

(3)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在高中实行AP课程,由谁来教也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些学校课程主要由高中老师在本校教授,高校教师提供专业指导,高校也派一部分教师进高中主讲先修课。在我国,选修课的地位很难和必修课相提并论,学生在思想上对选修课也不够重视。AP 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也难以避免“低人一等”的尴尬局面。这直接导致老师授课时,内容往往不够严谨,缺乏系统讲解,或者敷衍了事。实际上,学生对于选修课的选择,大多数基于兴趣与爱好,因此要提供学生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解深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才能保证AP 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1)创新灵活教育体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从AP课程在美国的成功,可以看出灵活多样的教育体制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政府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健全和完善更为灵活的教育体制。

(2)丰富高考录取参考指标,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在我国,以高考分数作为选拔人才唯一指标,不可避免的造成某一课程高考总分中所占比重决定了其受重视程度这一现象,这无形地限制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不少大学和省份开始探索新的录取体制,但对于我国多数考生而言,高考仍是通往大学的必经之路,我国的高考录取参考指标过于单一。学习AP 课程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的体现。允许开设类似AP 课程的选修课程,并把其成绩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可供选择。

(3)政策资金多方支持,保障AP课程实施。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责,从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使之能够为创造性人才培养提供最好的支持,为AP课程的实施创造环境。

(三)第三方机构

客观、公正、权威的第三方参与,是保证AP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由第三方独立进行大学先修课程的审核与评价不现实。为确保AP课程开设质量,保证AP课程认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三方的设立势在必行。浙江在推行AP课程的过程中提出,“实施AP课程的合作学校,应联合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经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课程方可作为先修课程。为了增强学分认定的可信度,合作学校将设立学分认定委员会,专门负责学生学分认定工作。先修课程经所在高校审核通过后予以学分认定,认可的范围是同一层次学校的相同专业”。我国可以尝试由教育行政主管机构牵头,参与AP课程的高校内部推荐相关领域的专家,同时联合社会上的一些民营机构作为成员组建第三方机构的模式。

AP课程本土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早在1996年,金陵中学就开始推行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首次将AP课程在国内推向实践层面。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探索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并不能说明AP课程不适合在中国发展。作为舶来品,AP课程本土化,不能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对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以及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AP课程本土化的客观条件日益成熟。AP课程也冲破传统观念,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AP课程本土化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1]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zjedu.gov.cn.

[2]董少校.中国需要怎样的大学先修课[N].中国教育报,2012-03-17.

[3]邵靖宜.中国式AP 课来了[N].北京日报,2012-11-14.

[4]徐苹.AP 课程的介绍[J].中国教师,2012,(24).

[5]周序.AP 课程在中国[J].中国教师,2012,(24).

[6]谭娟.美国AP 课程发展的新动态:成效与问题并存[J].世界教育信息,2010,(12).

猜你喜欢
本土化学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学分美食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