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艳 王育坤
(1.湖南科技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永州 425199;2.永州市第一中学,湖南 永州 410081)
伴随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攀升[1-2],离异家庭的子女也越来越多。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离婚往往被认为是婚姻的失败,是“不光彩的事”;离异对孩子而言是“灾难性事件”,会给孩子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离异家庭的孩子也往往被认为是问题孩子,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比如: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焦虑、抑郁、同伴关系不良、身体健康受损、学习成绩下降、问题行为增多[3-8]等等。近年来,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界对于离异问题的视角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离异及离异家庭子女,不再只关注离异的负面影响及离异家庭孩子的缺陷和问题,开始关注离婚的积极面及离异家庭孩子的优势与能力。本文试图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离异及离异家庭的子女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思路。
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思潮与取向[9],由心理学家Seligman 和Csikzentmihlyi 率先提出。它关注的是人类优势与潜能而非问题与不足,关注如何发现并利用其优势,如何建立对人对事的积极认知,如何积极应对挫折并从挫折中重生。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消极心理学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心理学家们关注的人类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关注的是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却忽视了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也由此导致了种种弊端及重重困境。正是基于对消极心理学模式的不满和反抗,积极心理学才应运而生。需要指出的是,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消极心理学以及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9]。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看,离婚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也不意味着婚姻或人生的失败,而是另觅幸福的一种选择。如果双方的确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或确实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在经过种种努力后婚姻仍无法维系,离婚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任何时候一个不幸家庭的解体都不是坏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两个幸福家庭的诞生。
鲁道夫·谢弗指出:“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10]。”也就是说家庭功能的完整与否才是影响孩子能否顺利适应的关键因素。离婚后家庭结构虽然不再完整,但如果父母能维持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给孩子一如既往的关心与爱,维持家庭功能的相对完整,孩子仍可以感受到幸福。相比之下,有些家庭虽然形式上完整,但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或是经常性地发生冲突,对孩子也缺少应有的关爱,家庭功能不健全,这样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更大。Alan Booth 的研究表明:生活在父母关系紧张家庭的孩子比离异家庭孩子的问题发生率更高。[11]Amato Keith的元分析研究也表明:相比离异家庭的孩子,那些生活在完整但父母经常发生冲突家庭的孩子社会适应更困难、自尊水平更低、问题行为更多[12]。正如Cummings 所说:“真正影响儿童的是婚姻冲突而非婚姻结束。”[10]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往往认为离异必然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甚至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所造成创伤仅次于亲人死亡。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研究者们的视角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外的研究得出“离婚的负面影响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的结论[13],有研究甚至发现“父母离异会给儿童带来积极的效果”[14]。如果夫妻间的确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经常性的争吵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令孩子不胜其烦,甚至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这样的情况下离婚无论对夫妻双方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解脱。相比离异而言,问题婚姻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反而会更大。
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被认为是“问题孩子”,以往研究者们的关注点通常是离异家庭孩子存在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却忽视了离异家庭子女固有的潜力及积极的心理品质。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研究者们的在看到离异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为关注那些适应良好的孩子,注重挖掘其身上表现出的优势与潜能,并对其进行强化和巩固。Hetherington 的研究发现很多离异家庭的子女表现出平静面对、主动适应、独立自主、奋发学习等[15],“不但没有出现问题,反而表现出与完整家庭孩子一样的积极成长态势”[16]。Wolchik 等人对欧美有关离异家庭儿童的追踪研究的元分析也表明:80%左右的离异家庭儿童孩子均可以正常发展,顺利完成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17]国内李慧等人(2007)对离异家庭儿童的访谈发现,部分离异家庭的儿童能“化压力为动力”,发展了自立、成熟、坚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18]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有些离异家庭的子女不仅能顺利适应父母离异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还奋发图强并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父母在其两岁多的时候就已离婚,他非但没出现心理问题,还成为了美国的总统。这充分说明离异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他们也同样可以健康成长和成才,获得幸福人生。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研究者们的重点开始由影响问题转向适应问题。[19]研究表明:离婚后孩子会经历剧变期、适应期、定型期三个阶段,通常要经历2-5 年的时间方可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生活。[18]那么如何帮助离异家庭的孩子积极主动地应对父母离异,顺利适应父母离异后的一系列变化?以下是一些策略:
作为家长而言,如果离婚在所难免,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子女能理解的方式坦诚地告知父母离异的事实,并让孩子知道父母亲虽然分开了,但仍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也并不会减少,当然更重要的是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孩子一如既往的爱,比如允许非抚养方经常探望、两边轮换居住等,减少或消除孩子的顾虑和担忧。因为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夫妻间要以冷静、理智的方式离婚,离婚后也应和平友好地相处,不可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和攻击,也不要让孩子卷入到父母的感情纠纷中来,更不要诋毁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研究表明:“离婚后父母的关系越积极友好,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小。”[20]最后,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将对对方的愤怒或怨恨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学校应营造一种温暖的氛围,给予离异家庭的孩子足够的理解、接纳、尊重与关爱,避免偏见与歧视。可以建立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动态,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比如可通过个体心理辅导或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异行为,让他们知道父母离婚不是自己的错,只是父母另觅幸福的一种方式,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父母的离异行为;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引导他们以合理的方式宣泄积压的各种负面情绪;通过一些来自离异家庭的名人的励志故事激励他们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以上干预方法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更为适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取绘画、沙盘游戏等方式进行干预。除此之外,作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善于捕捉离异家庭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鼓励,这对于提升其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在倡导家庭责任感及和谐婚姻的同时,也要转变过去对离婚所持的各种偏见,正确看待离异现象及离异的影响问题。因为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对离婚的负面态度会放大和强化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21]当我们转变过去的种种偏见,不再视离婚为不光彩的事和对子女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再将离异家庭视为残缺家庭、破碎家庭、问题家庭时,离异家庭的孩子自身的观念就会发生改变,不会再将自己视为“不幸者”或“受害者”,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总的说来,父母离异尽管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必然的、灾难性的,也并非是不可逆转的。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离异家庭子女也可以顺利适应,健康成长。
[1]民政部.2010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EB/OL].http://www.mca.gov.cn.
[2]李晓巍,周晴,邹泓,胡辰.Wolchik S.新起点项目:一项预防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干预技术[J].中国特殊教育,2012,(2):57-62.
[3]王斌,张显霞.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2010,(11): 15-16.
[4]余欣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7-20.
[5]姚本先,方双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6):660-662.
[6]贺红梅,王凤,赵艳梅,欧阳春花.离异家庭儿童异常行为情绪调查[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1):73-75.
[7]雷玉洁.离异家庭儿童行为及学习成绩的对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5):482-483.
[8]刘海英.父母离异影响孩子身体健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8):5-6.
[9]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 2005,28(2):402-405
[10]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46-147.
[11]Alan Booth.Parental Predivorce Relations and Offspring Postdivorce Well-being[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1(2).
[12]Amato Keith.Parental Divorce and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1,110.
[13]翟双,杨莉萍: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8-141.
[14]Arditti J.A Rethink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vorced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Capitalizing on family strengths[J].Family Relations,1999,(2):109-119.
[15]Hetherington ME.The Adjustment of Children with Divorced Parents:A Risk and Resilien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9,(1).
[16]Hetherington ME.What Matters? What does not? Five Perspectives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rital Transitions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2).
[17]Wolchik SA, Sandler IN, Jones S, et al.The New Beginning Program for Divorcing and Separating Families: Moving from Efficacy to Effectiveness[J].Family Court Review,2009,(3):416-435.
[18]李慧,陈英和,王园园,方晓义.齐琳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6):17-20.
[19]田国秀.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美国学界研究的五个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2014,(9):110-117.
[20]Guy R.Lefrancois .王金志, 孟祥芝译.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俞国良.王永丽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07,(5):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