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四大关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2015-03-18 04:42:3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产力同志文明

龙 汨

(岳阳市委党校,湖南 岳阳 41400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是对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到比较成熟的一个阶段;从理论的维度来看,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是他系列讲话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四大关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一 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我们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有而且只有一个地球,必须要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四大古文明都起源于生态良好的地方,这些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曾写下非常辉煌的一页,却也都是因为生态遭到了破坏而衰落或者中心转移。过去我们一度秉持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世界观,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之主,认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到最后又反噬人类自身,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安全,形成恶性循环。恩格斯在其著作《自然辩证法》中就曾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所以,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工业文明的纠错和升级,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基于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习总书记关于生态和文明关系的这一深刻论述,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够仅仅把大自然看成是征服和掠夺的对象,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明确意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这有利于全党全社会增强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 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重大发展。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就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这里,生产力所突出的是人的能力,但实际上生产力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因此,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不仅包括人的劳动和创造力,还应该包括作为人类生存依托和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原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已经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极大丰富和提高,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再一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升华,有利于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自觉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传统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是低效益的增长,使人们得不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是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必然导致过度向自然索取,环境恶化,灾害增多,从而使社会财富减少;是高污染的增长,必然会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在过去较快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牺牲是比较大的。很多地方正是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以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3 年环境污染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国土面积只占总面积的8%,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占到了全国排放总量的30%,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 倍。其中京津冀区域的空气污染最重,京津冀13 个城市中,11 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20 位,其中有7 个城市排在污染最重的前10 位,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环保部坦承,我国在追求GDP 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沉重的,是巨大的。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不可能可持续,十八大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可能实现。所以习近平同志在2013 年4 月25 日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讲话中严肃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仍然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生态环境?”当年7 月在湖北考察时他又强调,“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9 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回答当地学生提问时他再次坚定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破解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目前,新常态之下的中国经济,不能单纯只从速度看发展,要注意到我们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发展新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式发展模式亮起的红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克服把保护生态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之路。

三 正确认识生态环境和民生的关系

2013 年习近平同志在海南和天津考察时强调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习近平同志这一论述,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

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民生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的狭义的民生,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民生的概念要宽泛得多,近些年来,我们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雾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由此导致老百姓意见很大,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雾霾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了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成了一个重大民生问题。2014 年年两会期间,央视的调查数据显示,环境治理超过食品安全、房价、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热点问题成为排名第一的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之所望乃施政所向,山清水秀但是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是环境恶化同样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几十年前我们最大的民生问题是温饱问题,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老百姓的民生要求从求温饱发展到了要环保,从奔小康发展到了要健康,对干净的水、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物、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都增长很快,据环保部披露:2011 年,全社会环保投入是6060 亿元,2012 年为8253 亿元,2013 年超过1 万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预计将超过5 万亿元。由这些数字体现的正是我们政府治理环境污染,还老百姓良好生态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是民心所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4 年2 月25 日,习近平同志考察北京时再次强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在当下,生态产品已经成了中国最短缺的产品,生态差距已经成了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与民生关系的这一论述,顺应了老百姓对于良好生态这一民生产品的新期待,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将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奉献给人民,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民生福祉。

四 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制度的关系

2013 年5 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制度是行为的导向,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可能就永远停留在口号上,落实不到行动中。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决定着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选择绿色崛起,还是选择黑色崛起;是选择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还是选择走人与自然严重对立之路;是不断优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自然环境,还是不断破坏生态和牺牲环境。习总书记要求要以最严格的制度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意味着我们选择的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决定着我们今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方向。

我们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还是制度的原因,改革没有到位,体制不够完善,机制很不健全,制度不能落实到位等等。例如我们虽然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还没有很好的在这一体制中体现出对自然的应有的尊重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市场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很多时候,还是政府在直接配置资源或者在政府不合理干预下配置资源,这就产生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土地优惠、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电价优惠、更有甚者,还依靠降低环保标准等等来进行招商引资,带来了产业转移的早熟,加剧了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还有,过往的税收和价格机制也难以有效抑制对资源和资源性产品的过度需求,由于土地可以卖钱,所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占用土地的需求可以说是无限大的,工业用地、水资源、能源的价格偏低,占用耕地、湖泊、河道、湿地、林地等等各种生态空间的成本太低或者几乎无成本,远远无法弥补由此产生的生态成本和损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远远多于其财力,从而迫使其不得不卖地融资来维持地方政府的运转,导致耕地和生态空间被过多占用。再加上过去单一的政绩观、以GDP 排名论英雄的政绩评价和干部任用办法,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缺乏制约和责任追究,也使得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产生损害生态环境的短期发展行为等等。这些都是制度的缺陷造成的。我们虽然已经建立了不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但还不系统不完整,源头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防范制度,必须要进行顶层的制度设计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我看,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就是再也不能以GDP 增长来论英雄了”。还明确指出,“要建立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顾生态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正是因为认识到惟有制度才能真正厘清权责,催生思想自觉和行动力,也惟有制度,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综合性和多维性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对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了安排,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党第一次确立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它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指导着我们相关的制度设计,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之四大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部分,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其他四项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强化党的领导、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只要雾霾还在天上,生态文明的研究和建设就一定在路上。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正确认识四大关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思想上和行动中,努力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重大的决定[Z].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11-12.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5]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9).

[6]杨伟民.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N].光明日报,2013-11-23.

[7]贾卫列,杨永岗,朱明双.生态文明建设概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生产力同志文明
同志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汉语世界(2020年4期)2020-08-11 08:38:16
漫说文明
严良堃同志逝世
人民音乐(2017年7期)2017-07-19 13:03:04
对不文明说“不”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17
文明歌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峡姐妹(2015年9期)2015-02-27 1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