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 佘瑞龙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企业形象设计或企业形象策划,是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在文化管理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观念。
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为班级建设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班级识别系统。即在班级建设中通过提出班级理念、规范班级行为、传播班级视觉系统等手段来强化班级成员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为学校教书育人提供良好的微观环境。
现如今班主任往往由于工作任务重、管理理念陈旧等原因,在日常的管理中工作效率不高;或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评比等量化的结果,造成学生存在着诸如意志品质,生活习惯,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非智力缺陷,班集体缺乏凝聚力,缺乏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此情况下,班主任亟待更新管理理念,开拓思路,与时俱进,用新颖的方法来改变局面。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把CIS导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马斯洛动机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要产生这种归属感,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他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他在这个班级中能否按他的理想发展,能否满足他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汲取的营养,这包括必要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属性。
下面是笔者运用CIS理论指导班级有效管理,加强班级凝聚力的一点尝试。
实践中笔者首先对实验班08航空班情进行具体分析,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整个班级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出班级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班级的现状,笔者对班级管理植入了CIS理论。笔者首先进行了CIS构成要素、导入CIS的过程等班级CIS的顶层设计。由此展开班级文化建设CIS实践。
第一,MI理念先行。
实践中,笔者首先确立班级目标。统一思想、统一理念是推行CIS的基本点。
第二,BI是关键。
班级管理必须很好定位,实践中笔者通过建立班规班纪、健全管理网络、建立班级工作机制和对班干部的培训、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来充分展现班级行为形象,凝聚班集体。
1.建立班级工作机制
针对班级组织结构涣散,班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决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为此,笔者为班级的健康运行建立了过程管理系统。
《雨巷》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抓住了重点,着重分析诗篇中多种朦胧的意象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但传递的知识比较空洞、单调和缺乏新意。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语文操作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养成,也不利于塑造学生的语文动机、态度和价值观念。只有新颖、饱满、有一定挑战性和有布局的知识,才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他们的语文操作能力和语文情感的养成提供充分的精神食粮。
2.建立班级公约
针对学生纪律性不强,个性差异较大,笔者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告诉学生:“班级公约的目的是塑造人,是实现个体在集体环境下健康成长的保证。”尊重每个学生的需求,让每个个体都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
3.展现班级行为
针对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班级凝聚力不够,笔者通过安排丰富的班级活动,制造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了解接触的机会。上好每周的班会课。每周除完成学校的要求,根据当时的班级实际情况安排班会主题。
第三,强化VI。
为了解决班级学生活力不够,在班级VI 的设计上,笔者和学生商量,决定为班级取一个特色的名字,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标志。目的是让学生觉得:我们班就是有意思,我们班就是与众不同。
为此,笔者设计了班级管理CIS实践学生认可度调查问卷。其中,打分0~7分是根据赞成程度不同进行的,分数越高,表示对这条的赞成度越大,意见栏让学生发表看法。
本班级45人,5人在企业实习,问卷回收40份,通过筛选,确定有效问卷40份。
根据分析,我们得到,
1.学生对于“班级管理CIS实践”基本保持肯定态度,每项的平均分都在5分以上
标准差值都较小,不超过1.5,说明数据有效,学生的意见相对一致。
2.在其中的第6问,班级管理的效率,学生平均给出6分的高分
3.在第7问,平均分5.825高分
表明学生普遍认为CIS班级管理实践对班魂班风的提升有效,对班级特色文化整合效果明显。在最低分统计中,没有给出低于3分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班级管理CIS实践没有抵触情绪,虽然有少数学生不太适应,根据访谈和调查,均表示支持这一班级管理模式的推广。
班级管理CIS实践一段时间后,笔者在实践中利用阶段性调查测评、心理契约量表等对在CIS实验班以及对比班进行了平行对比分析,以对比的方式检验该理论在班级凝聚力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否有效。
笔者坚持将CIS理论用于班级管理实验多年表明:在班级内部,学生由原来的结构涣散,自由散漫到现在班级内部学生有了短期奋斗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学习和生活方向明确了,学习动力足;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班级凝聚力加强了,并且形成了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实践证实CIS系统能够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也很好的提高了班级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一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对围绕CIS设计的班级精神、理念等展开班会的主题化还不够,应该可以更细化的把CIS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班会课当中,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理念和行为。
二是本次的CIS班级形象策划更侧重的是在班级内部成员对班级的识别与认同,效果较好。但是在对外方面,其他的班级或是实验班级以外的教师对实验班的形象还停留在“班级很好,学生很乖”的浅层印象中,如何把对外识别做好还需要在做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最后,笔者相信将CIS理论用于班级管理是能满足新课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相信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用CIS构建的个性化的班级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到每一个学生个体,最终让每个个体发展。
将CIS理论用于班级管理只是一种尝试,它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地完善。笔者下一步的思考是在学校层面的CIS理论导入来提高校园文化工作的效率。